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作为信英分管交通的常务副市长,易飞最近的压力非常大。

“要想富先修路”,是不变的真理。

信英市的经济在全省一直处于倒数行列,归根结底就是道路太差了。

市委书记毕友山在常委会上,已经好几次不点名的批评了易飞的工作。

说是信英的经济排名倒数,就是因为交通拖了后腿。

前两天易飞从省交通厅的一个朋友那里,听说会有一笔一千多万的修路资金拨下来,心中非常高兴,急忙让市交通局的局长去落实此事。

可结果却让易飞很是头疼,原因是这笔钱乃是直接打到官田乡的财政账上,不经过市县两级的手。

并且交通厅长鲁国强亲自发了话,谁要是敢动这笔资金,以后就别想到交通厅要到一分钱。

听到这话,易飞想着,如果是乡里主动给市里交一笔钱,那鲁厅长应该也无话可说吧。

一个县委常委而已,怎么也得听自己这个常务副市长的话吧。

可没想到李达康这区区一个县委常委,竟然一点面子都不给。

仗着有省交通厅的支持,就无视自己这个常务副市长,简直太不像话了。

易飞也不想想,能从省里要到一千多万资金的人能是简单的嘛。

没看连他这个堂堂的常务副市长,去了省里到处求爷爷告奶奶,才弄了几百万嘛。

只能说利益迷人眼啊。

……

李达康知道在这件事上,易飞估计会对自己有一些看法了。

不过,李达康也无所谓。

有本事自己去省里要钱去,竟然想打这笔钱的主意,门都没有。

对方要真敢搞什么幺蛾子,他李大书记也不是吃素的。

李达康正思考着,突然电话又响了。

“是李书记嘛?我是市交通局的刘卫东啊”。

李达康知道此人,乃是市交通局的局长。

“哦,是刘局长啊,有什么事情嘛?”。

“李书记是这样的,市里有几个搞工程的老板想认识一下你,你看看什么时间有空,大家一起出来坐坐,怎么样?”,刘卫东笑着说道。

李达康知道刘卫东的意思,无非是有人盯上了官田乡即将启动的“村村通公路”工程这块大蛋糕,想着从中分一杯羹。

对于李达康来说,工程给谁干都是干,只要能保证质量就行,反正他又不赚这个钱。

更何况以后跟市交通局少不了要打交道,人家局长亲自相邀,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

“刘局相召,我一定前去”。

“哈哈,那就这样说定了,这样吧,你来市里一趟也不方便,正好过两天我要去安江看一下公路情况,到时候我带着他们一块来拜访一下李书记”。

挂断电话后,还没等李达康喘口气,县长曾学军的电话又来了。

曾学军让李达康去他办公室谈点事。

李达康无奈只得坐着苏武的车,匆匆赶到了县里。

一看到李达康,曾学军顿时笑容满面的说道:“达康同志,听说你从省里要到了一笔一千多万的修路资金,不知可有此事?”。

李达康微微点头,神色平静地回答:“确有此事,资金已经直接划拨到了官田乡的财政账户上,这是为了确保资金能够专款专用,直接投入到‘村村通公路’工程中”。

关于官田乡“村村通公路”的计划,李达康早就跟曾学军私下提起过。

对此,曾学军也只能在口头上表示一下支持。

曾学军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异样,随即又换上了热络的笑容:“达康同志,你这可是为安江县办了一件大好事啊!”。

“有了这笔钱,你们官田乡的交通状况将大大改善,对带动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曾学军也没想到李达康竟然有本事从省里要到这么多钱,真是不简单啊,这让他对李达康的能量又多了几分认识。

李达康淡淡一笑,心中却保持着警惕,他知道曾学军此言背后或许藏着更深一层的意图。

“曾县长过奖了,我不过是做了自己分内之事”。

“这笔资金的使用,我会全程监督,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曾学军话锋一转,看似随意地问道:“那你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想法或是计划?咱们县里也得积极配合,共同把这件好事办好”。

李达康沉吟片刻,说道:“我会组织专家团队进行详细评估,确保工程既高效又实惠”。

“至于具体的实施方案,我会尽快制定出来,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

曾学军听后,似乎并不完全满意,但他没有直接表露出来,而是换了个角度试探。

“达康同志,你也知道,县里财政紧张,很多地方都等着资金支持”。

“你看,能不能在不影响官田乡公路建设的前提下,给县里其他项目也匀出一点资金来?”。

李达康摇了摇头,态度坚决:“曾县长,我非常理解县里的困难,但这次的资金是专项用于改善官田乡的道路情况的,挪用不得”。

“我们得从长远考虑,只有先把路修好,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从而带动全县的经济发展”。

“与其五指张开,不如拳头握紧,集中力量办大事,到时候把官田乡打造成全省的样板乡,造成的影响更大啊”。

见李达康态度坚决,曾学军也不再强求,转而换上了更为和缓的语气:“你说得对,是我太心急了”。

“那我就全力支持你把‘村村通公路’工程做好,争取早日让全县的交通面貌焕然一新。”

“哦,对了,县一建在修路方面很在行,毕竟是县里的企业,你看能照顾的方面还是要照顾一下”。

“这个没问题,只要他们的技术力量能达标,工程质量有保证,那就让他们参与进来吧”。

李达康对于这事并没有抗拒,正如曾学军所言,毕竟是本县企业,他作为县委领导,支持地方企业发展,也是理所应当的。

更何况“一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赶”,刘卫东那边要引荐几个工程老板过来,引入县一建参与竞争也是好事,有竞争才会有压力。

当然,前提是得保证工程质量,不然的话,谁的面子都不好使。

谈话至此,两人心照不宣地结束了关于修路资金的讨论。

李达康起身告辞,心中暗自思量,如何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既要推进公路建设,又要防范可能出现的各种利益纠葛,确保工程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