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山西潞安府,

“头儿,这城门都快关了,怎么还有人过来?”一守卒指着远处的一支队伍问道。

负责城门值守的总旗官抹了抹嘴角的油,抬眼望去,果真见到一支百十人的队伍朝城门口而来。

他皱了皱眉,眯着眼睛,仔细辨别着。

一辆马车,数十骑扈从……

“是王家的人!”总旗官一边惊呼着一边往城下跑,同时还将手里的半只烧鸡重新用油纸包好塞进怀里。

王知礼坐在马车里,心急如焚。

他一路从榆次赶回,就是为了将太原那边的情况亲自禀报给母亲。

这一次,

他王家可是出了大血,而且他迫于压力,根本没来得及跟母亲商量,更没有让京城做侍郎的兄长知晓。

一路上尘土飞扬,

来到城门处,丝毫没有停下的打算,而是直接往家走。

值守城门的总旗官原本想在王知礼面前露个脸,没想到人家连停都没停。

不过,

以王家在潞安的地位,他一个总旗官却是半点怨言都没有。

马车停在王府,自有管家小厮上前迎接,

“家母可从青羊观回来了?”王知礼一边向里走,一边问道。

“昨日就回来了。”管家如实道。

王知礼点了点头,随即加快了步伐。

不多时,

王知礼便来到了母亲邓氏的住所,叩门进去后,直接双膝跪地,

带着哭腔,悲呼道:

“母亲,孩儿不孝,没能守住王氏家业!”

邓氏瞥了王知礼一眼,不动声色的抿了一口汤药,“慌什么,王家在山西屹立百年,什么风浪没经历过。”

“是……”

邓氏慢慢的将汤药服下,然后在侍女的伺候下,漱了漱口,悠悠道:“老身在青羊观求了一签,签上说我王家虽有难关,但同时也存在着机遇;

只要这机遇把握住了,我王家还能屹立百年!”

王知礼喉头微动,开口道:“母亲,榆次那边的事……”

“听说了,他燕国公要立威,杀一些人在所难免。”

“可他张璟川直接要了咱们王家近七成的家财!”王知礼焦急道:“孩儿为了保住王家,不得已……”

“你做的没错,”邓氏轻抚额头,胳膊撑在扶手上,平静的看着自己的儿子,宽慰道:“咱们王家,是先有的人,再有的家,若是人没了,家,也就成了别人的家了。”

“可是……”王知礼一脸愁容的看向母亲。

“你与怀义都是我的儿子,你的才华不输他,可你知道为何老身让他去京城做官,让你留在家中主事?”

王知礼皱了皱眉,垂首答道:“因为兄长内秀,懂得隐忍。”

“是他比你蠢!”

“……”王知礼不由抬头看向母亲。

“你从小就聪明,且精于算计,在生意上的事儿从未吃过亏,”说到这里,邓氏顿了顿,叹息道:“可混迹官场,恰恰不能太过聪明,不能太过算计,否则别人就会提防着你。”

王知礼低下了头,没有说话。

邓氏看了王知礼一眼,悠悠道:“这人呐,都喜欢占便宜,特别是与人相处,若你身边的人都觉得能够在你身上占到便宜,他们就会放心的与你接触。

在这一点上,你的兄长就比你做得好。

你兄长在京城,每年用来打点的礼钱就有数万两银子,正是因为他出手阔绰,所以各衙的官员都会卖他几分薄面。

有了这些东西,做起事来,自然也就顺畅许多。

事儿办好了,上面也就顺势拉他一把,

面子里子都有,做个顺水人情,上面也就不会觉得为难。”

“母亲的意思,这事儿就这么算了?”王知礼讶然道。

“儿啊,”邓氏叹道:“我们王家是山西是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更是出了两位首辅,而燕国公的藩地在辽东,待剿灭了李闯王,他迟早是要回去。”

邓氏起身走到王知礼面前,将其缓缓扶起,语重心长道:

“等他走了,这山西,还是姓王,扔出去的银子,也都会自个儿回来的。”

“可若是……他张璟川要把山西变成下一个辽东呢?”王知礼沉声道。

邓氏身体一僵,眉头微蹙。

“母亲,”王知礼深吸一口气,叹道:“张璟川从辽东召来了两百多个年轻的吏员,而且把各家交出的钱粮全部交给他们带去各府县收买民心,还要免除山西一年的赋税!

他张璟川,是要把山西变成他自己的属地啊!”

“哦?”邓氏本来还有些阴沉的脸,突然多云转晴,笑了起来:“真有这事儿?”

“千真万确!”王知礼重重的点了点头。

“若真是这样,那倒不用咱们担心了,”邓氏抿嘴一笑道:“宫里的那位,恐怕已经急得跳脚了!”

……

“他张璟川是要谋朝篡位么!”

崇祯整个人几乎从龙椅上跳了起来,手里的折子直接摔在了地上。

似乎还不解气,

崇祯双手在桌上一推,将桌上的东西全部拍到了地上。

周延儒和吴甡担心被波及,下意识的退后两步。

这时,

陈新甲从外面走了进来,看到地上一片狼藉,不由皱了皱眉。

崇祯见陈新甲来了,心中更气,指着地上的折子咆哮道:“陈新甲,你看看,朕养了个白眼狼出来,他张璟川天生反骨,他要的根本不是银子和粮草,他要的,是朕的江山!”

“陛下息怒!”陈新甲恭声道:“臣也是刚得到消息……”

崇祯深吸一口气后,直视陈新甲,沉声道:“你说,朕该如何应对!”

“如今贼寇未灭,吴三桂那边还在招兵买马,整军备战,陛下切莫意气用事啊!”陈新甲劝慰道。

崇祯呼出一口浊气,冷冷道:“吴三桂那边准备得如何了?”

“禀陛下,”陈新甲开口道:“吴三桂新募军士五千,加上原本驻防在京畿附近的兵马,总共已有五万步骑,其中骑军八千,是新组建的关宁铁骑。

其麾下两万精锐,皆配备工部新造的三十座弗朗机炮和两千把火铳,

其战力,应不输徐安国的第二镇兵。

另外两万步军还在编练当中,待从辽东购得的二十座红夷大炮一到,便能形成战力!”

“好!”崇祯拍手称快道:“你去告诉吴三桂,让他好好备战,待张璟川回到京城,便是他的死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