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我今年八岁,前来酸枣会盟 > 第290章 漠南无王庭这事不靠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0章 漠南无王庭这事不靠谱

洛阳,大汉卫将军府这边,没啥正经人,整天干一些扯淡无聊的事,咱们暂且不提他们,还是先把目光转向正面战场吧。

匈奴分漠北、漠南、漠东、漠西四部分,巅峰时期,大汉以北皆匈奴。

但东汉时期,匈奴漠东的地盘,被鲜卑、东胡、乌桓、扶余等族群占据,独立出去。

漠南的左贤王部分,也自成一体,称南匈奴,有独立的大单于,左右贤王及统治体系。

但南匈奴不算完全独立,和漠北、漠西匈奴还有一定关系。

这也是北匈奴为啥要千里迢迢,要为被打残了的南匈奴,强出头的原因。

匈奴版图一直在变换,到汉末,北匈奴所在位置,只剩漠北、漠西两部分。

即便如此,北匈奴剩余的国土,也比大汉十三州要大得多,兵力强盛,和大汉有得一拼。

虽然实力不复从前,依旧是个巨无霸般的存在,打遍西亚无敌手。

只因中间还隔着个南匈奴,够不着大汉,才和大汉没有过啥冲突。

相当于今天的外蒙古杭爱山脉及以西,新疆阿尔泰山以北,西至中亚哈察克斯坦中部,北至俄罗斯中西伯利亚腹地,地域十分广大。

匈奴以北,还有一个国家,叫丁零,也十分强大,和大汉还不沾边,暂且不提。

北匈奴地理环境恶劣,不宜种植农桑,百姓只能放马牧羊,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好勇斗狠,从没服过谁。

当族长或头领的,为了部族强大,也为了抢占更多的生存空间,总想着四处找茬,劫掠财富物资,大战不断。

他们不但喜欢抢外族的,还喜欢抢自己人的,为了争夺肥美草原和物资、人口等,时常大打出手。

在这里,谁拳头大谁说了算,没有多少道理可理论,也没有公正的律法约束,全靠人品,乱的一批。

时不时就有小部落被大部落吞,甚至屠戮部族的事情发生。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里存活下来的人们,都经过优胜劣汰,个个能打,战力强悍。

就这民风,有利有弊,优点就是地域广大,活的潇洒。

弊端就是发展了几百年,经济文化生产力等,依旧没啥进步,反而是地盘越来越小,人口越来越少。

现在北匈奴的人口已不足三百万,还没大汉一个州的人多。

北匈奴高层不,不讲政治,以征战和胜利为荣,越穷越豪横,全民皆兵,一但不如意了,就要利用战争,劫掠或转转矛盾。

下到十来岁的孩童,上到七十老者,只要是能拎得起刀的男丁,皆可上阵杀敌,打急眼了,女子也能骑马冲阵。

别看人家人少,都是吃肉长大的,个个孔武有力,身材高大,弓马娴熟,悍不畏死。

单从单兵战力来讲,可比大汉喝小米粥长大的汉人强得多,性格上也比汉人刚毅勇猛。

这次,刘华对战匈奴的主力,没有用汉人大军,也是有考量的。

汉末这个时代,大汉百姓和军兵的家国情怀还没那么强烈,反而是世家小家的考量更多一些。

只要不是被逼急眼了,汉人军兵是不会和人家死磕的,尤其是域外作战。

不得不承认,汉人懂得太多,顾虑也太多,在令兵器时代,气势上就输人家一头。

若是让汉人吟诗作赋,种田生产,发展经济,搞些奇技淫巧,那没人能比。

若让他们跑到漠南,面对匈奴滚滚骑兵洪流,他会感觉上位者纯粹有病,哪个不腿软,不临阵脱逃,都算他英雄。

这次,人家来了主力二十万骑,如此大规模的骑兵对决,汉人骑兵是很难取得战果的。

有人会不服,感觉我埋汰汉军了,有点长别人志气,灭自家威风的嫌疑。

还说史书上有记载,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就曾北击匈奴,打得他们满地找牙,还封狼居胥饮马瀚海了。

没错,史书是这么写的,师长们也是这么教的,大汉确实勇武,强的一批,没有给华夏丢脸,可光看自家的史书,就偏颇了。

那玩意能全信吗,都是怎么对自己有利,就怎么写,对自己不利的,却一概不提,水分很大的。

咱们要结合整体形势,客观得看待封狼居胥这事,给汉军强弱做个准确的判断。

今天作者我冒天下之大不韪,就给大家分析一下封狼居胥这事,只是逻辑推理而已,不一定对。

汉武帝时期,汉军攻击的主要是匈奴漠南王庭一部,也就是左贤王的一部分领地。

当时的左贤王主力还不在家,主力大军正在镇压东部的鲜卑、东胡、夫余等部族叛乱势力呢,这些史书是不会提的。

汉军的两位军神(卫青和霍去病)带着五万汉军骑兵,抓住这个空档,深入漠南腹地。

对战的也只是左贤王留守地方二流军兵,大部分是各部族留守的弱旅,算是被偷家了。

若是真如史书或世人理解的一样,真的把人家打残了,取得了胜利。

为啥汉武大帝,不就此占据漠南大地,划入汉疆,也算开疆拓土,创不世之功勋呢。

为啥举全国之力,花费海量钱粮,只是派大军跑到漠南霍霍一阵,就折返回军了。

很有可能是这场胜利不彻底,是局部的暂时的,再战下去就要危险,这些地方根本占据不了啊。

可不要相信什么,大汉是礼仪之邦,与万国友好往来,从不觊觎他国国土之类的言语。

若真是如此礼仪,哪来的大汉十三州这么庞大的地盘,比秦大多了,还有西域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安东都护府等。

大汉自建国起,那是有便宜就占的主,干板周边一切势力,收其国土,才奠定了华夏庞大的基本盘。

唯独弄不过的就是匈奴,还被人家一直压着打了几百年。

这很没面子的,也就汉武帝弄出了点动静,给了国人些信心和勇气,震慑了南匈奴,这才有了封狼居胥的事情。

虽取得一些胜利,其作用,也只是让南匈奴知道了,大汉也是有脾气的,逼急眼了,我们也会还手而已。

却不是彻底的胜利,那是扬名立威,捅一刀就走,见好就收的胜利。

史书大写特写,把牛批吹上了天,声称什么封狼居胥,饮马瀚海,自此漠南无王庭,诸如此类,旨在鼓舞士气,扬我国威。

可直到汉末,人家匈奴漠南王庭也一直都在,不但在,还是一如既往得大肆劫掠大汉边境,压着大汉边军打。

还占据大汉边郡等大片领土,连国都长安城都敢劫掠,你说南匈奴被打残了没。

说到这里,所谓的漠南无王庭,是不是更扯犊子了。

你就说汉武帝时期,封狼居胥的事情,是不是被刻意渲染了,有点夸大其词。

仅凭五万汉军骑兵,在漠南取得一些偶然、吕布、暂时的胜利,就敢说自己打败整个匈奴了,属实有点不妥。

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甚是有理,你若真信了,就不能怨别人,只能怪自己不懂逻辑学。

其实,人家匈奴真正的没落,还是因为鲜卑、东胡、夫余这些强悍的势力的强烈反抗。

继而先后建国,得匈奴失去东部大片领地,还天天和他们消耗。

即便是这样,人家漠南王庭也一直都在,大汉也不能把人家怎么样。

分出来的南匈奴只是原匈奴的左贤王所部,地盘不到整个匈奴的五分之一,实力也更是不如北匈奴。

南匈奴单于重新设置左右贤王等,就是被刘华打败的这些。

也就是说,北边的北匈奴才是匈奴的中坚力量,把西亚一些国家打得不敢冒头,势力自然不容小觑。

分析完历史情况,也就知晓了北匈奴真正的实力了,人家二十万主力大军来犯,刘华哪里还敢用汉人骑兵。

指望这些人云亦云,爱吹牛皮,活在梦里的家伙们,怎能打得过匈奴主力。

因此,张辽和于禁两路大军,以东胡人和鲜卑人为主,或可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