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善作为建奴的大汗。
他自然是在后方负责指挥。
端重亲王博洛和代善的儿子。
分别带兵监督着唐通,佟养性,李国翰,石廷柱,洪承畴和张存仁等人。
从不同的方向迎了过去。
准备在明朝大军的必经之路上。
提前埋下了大量的火药,并设下了其他的各种陷阱。
以此来拖延明朝大军的速度,想办法尽量杀伤明朝大军。
只要能够暂时挡住明朝大军就行。
至于战胜明朝大军的话,这个事情他们自己都知道可能性非常之小。
同时代善让他手下的部队,向着雅库茨克挺进。
代善是想要跟俄国人联手。
如果联手不成的话,那他也可以祸水东引。
让沙皇俄国跟明朝大军发生冲突,这样他们才好混水摸鱼。
因为他们从沙皇俄国的俘虏口中,得知沙皇俄国非常的庞大,实力也相当的雄厚。
代善觉得沙皇俄国跟大明朝廷开战的话,就能不断消耗这两个庞然大物的实力,这对他们将会非常的有利。
代善的算盘打得挺不错的。
只是此时的建奴将领还不知道,明朝大军又有了更厉害的大杀器。
就算沙皇俄国的队伍愿意跟他们联手。
联军面对没良心炮的狂轰滥炸,那也挡不住明朝大军的脚步。
更何况他手下汉八旗的将领。
根本就没打算继续为他们卖命……
……
建奴的端重亲王博洛。
监督着唐通,佟养性和李国翰三人。
率领着部队向东挺进。
他们在路上走了没几天,之前派出去的探子就传回消息。
说是在东边的海岸线附近,发现了明朝大军的舰队。
并且明朝大军已经登陆了,正在分成几路杀向西伯利亚腹地。
端重亲王博洛让唐通,佟养性和李国翰三人,赶紧率领着部队迎了上去。
同时一边侦查着明朝大军的路线。
准备找合适的地点进行伏击。
其实东边出现的大军,大部分都是高丽兵团的仆从军。
尚可喜兵团的明军将士,主要是起到监督和带头的作用。
由于船队一次性运输的兵力有限。
尚可喜就先把高丽兵团的几万人送过来,准备让高丽兵先去探路。
后续到来的明军将士再跟进就好。
部队登陆之后向西而行,发现连山间小路都没有。
郑凤寿他们只能派出大量的侦察兵,先到前边去探路,找到适合大军前进的路线。
再引导着大部队继续向西前进。
至于以前来过西伯利亚的那些探子,他们走的路并不适合大军通行。
所以他们行进的速度比较慢,这就给了敌人更多的准备时间。
汉八旗的将领唐通,佟养性和李国翰三人。
悄悄的派出亲信之人。
前去跟东边的大军接触,希望能跟他们相互配合。
把建奴的端重亲王博洛灭掉。
这样他们重新回归大明朝廷的怀抱,那就算是有一份投名状了。
洪承畴那边也是一样的。
老汉奸不但想要搞个投名状,并且他还想吃独食。
当然了,这也是敌人给了他机会。
洪承畴是代善重点提醒需要防范的人。
因此南下的三部人马
石廷柱在左,洪承畴在中,张存仁在右。
这三路人马几乎是齐头并进。
代善的儿子萨哈璘和巴喇玛,就带着部队跟在洪承畴的后边。
另外两路人马他们都只是派手下人去监督。
因为洪承畴跟其他的人不一样。
其他汉八旗的将领原本都是武将,洪承畴原本却是大明朝廷的文官。
代善对大明的文官始终不放心,那些家伙的心眼太多了。
以前的崇祯皇帝都被文官耍得团团转,代善可不想当个被耍的猴子。
所以才有了重点防范洪承畴的安排。
洪承畴自然也知道对方的想法,但是老汉奸却没有在乎。
因为就跟代善他们想的一样,洪承畴的办法和手段太多了。
洪承畴知道明朝大军来了之后,肯定不会轻易放过他们的。
所以他们要将功赎罪才行。
洪承畴觉得代善安排得很好。
他只要找机会拿下代善的第五子爱新觉罗·巴喇玛,还有第三子爱新觉罗·萨哈璘。
这个投名状就很有分量了。
之后他们又积极配合明朝大军,快速进攻代善的老巢的话。
那么应该就有活命的希望了。
所以洪承畴一直在谋划着这个事情。
而巴喇玛和萨哈璘兄弟俩,对洪承畴他们也充满了警惕。
所以他们的部队一直跟在后方。
并派出了亲信跟在洪承畴他们的身边,随时都在监视着洪承畴他们的一举一动。
洪承畴因此也比较头疼。
心想实在没有好办法的话,那么到时候就只能直接动手了。
没想到老天爷还挺配合他们的。
就在袁宗第兵团不断的向北挺进,双方即将在山林里边遭遇之时。
结果天气一变,天空中下起了连绵不绝的大雨。
而袁宗第兵团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
他们得继续前行,并找到适合扎营休息的地方才行。
否则在半路上就这么停下来,要是大雨一直下个不停怎么办?
看到明朝大军继续前进。
很快就会越过他们的设伏地点了。
洪承畴赶紧下令:“正面交战的话,我们肯定打不过他们,现在这种天气对我们非常不利,之前埋下去的火药起不了作用了,赶紧撤……”
负责监视洪承畴的那些建奴士兵。
觉得洪承畴说得有道理,那就只能任由他带兵后撤。
后方的巴喇玛和萨哈璘收到消息,也只能无奈的同意了撤退请求。
洪承畴他们在大雨之中后撤了十几里地,看着天色要黑了才找地方驻扎下来。
洪承畴让手下的人抓紧弄了一些酒和菜,他亲自去请巴喇玛和萨哈璘过来喝酒吃肉。
现在他们的部队混杂在一起,巴喇玛和萨哈璘的心里很是警惕。
但是架不住洪承畴那家伙太能说会道了,被他说了一堆好话忽悠一通之后。
巴喇玛和萨哈璘接受了邀请。
并且说明只吃肉不喝酒。
免得因为喝酒耽误了大事。
却没想到即使不喝酒,吃一顿饭也能要了他们的命。
吃了洪承畴的鸿门宴。
那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
……
萨哈璘和巴喇玛带着亲兵。
来到了洪承畴的帅帐,看到一口铜锅正在热气蒸腾。
锅里面煮着熊肉和蛇肉。
这个铜锅是刚刚从外面端进来的。
洪承畴让人弄这锅肉的时候,是在监视他的那些建奴面前弄的。
萨哈璘和巴喇玛过来的时候,就看到他们的人点头确认没问题了。
所以他们就在洪承畴的招呼下,不客气的开始吃了起来。
外面还有一口大锅,里面同样也在煮着雄鹿与蛇肉。
萨哈璘和巴喇玛带过来的亲兵,还有负责监视洪承畴的那些建奴。
每个人都能吃上一大碗。
当官的开始大吃大喝,当兵的也跟着毫不客气。
大家都吃得酣畅淋漓。
洪承畴看起来像是饿坏了,吃肉的速度比萨哈璘和巴喇玛还快。
萨哈璘和巴喇玛却没有放松警惕,始终都没有喝一口酒。
怕因为喝酒而误事。
却不知道他们不喝酒也没用,洪承畴已经在锅里面加了料。
所以只要他们吃了肉就要出事……
……
洪承畴在煮肉的锅里面。
只是加了一些正常的调料。
并且那些调料大家都经常吃。
所以建奴自然没有任何的怀疑。
只是在大家都快要吃饱喝足的时候。
洪承畴的亲兵往火堆里面加了点东西,那是一种西伯利亚特有的植物。
这个事情也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奉命做这个事情的亲兵都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真正的知情人只有洪承畴,还有他的亲兵头领。
随着火堆继续燃烧,一股若有若无的草木烧焦的味道,在营地里面四处飘散开来。
慢慢的就有很多人感觉昏昏欲睡,困意忽然来袭。
上眼皮跟下眼皮不断打架,想要强行撑着都撑不住,很快就纷纷倒在地上睡着了。
洪承畴等到其他人都中招之后。
赶紧动手将萨哈璘和巴喇玛捆了起来。
这才出去用解药把他的亲兵弄醒,再把所有建奴都给捆绑起来。
洪承畴为了保密的需要,连他手下的亲兵都给放倒了。
由此可见他是多么的小心谨慎?
也正是因为他的小心谨慎。
所以事情才能这么顺利。
等到把目标人物全部都控制起来之后。
洪承畴重新坐下来吃了一块肉,美滋滋的喝了一口酒。
嘴里喃喃自语道:“不为良相就为良医,老夫可是熟读医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