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1949璃院繁星 > 第四段:人才的培养与竞第647章 培训体系的搭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四段:人才的培养与竞第647章 培训体系的搭建

梅雨时节的杭州,空气里氤氲着潮湿的水汽。李阳撑着伞站在某互联网巨头的培训基地前,看着年轻员工们抱着笔记本匆匆走过,玻璃幕墙上“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标语在雨雾中若隐若现。这已经是他半个月内走访的第七家行业标杆企业,每到一处,他都像块海绵般吸收着对方的人才培养经验。

“李总,您看他们的‘新人训战营’,将理论课程与实战项目结合,三个月就能让应届生独立承担任务。”助理小陈举着录音笔,声音里带着兴奋,“我们是不是也能......”

“不是‘是不是’,是‘必须’。”李阳合上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标注着红圈的重点,“回去就启动‘青苗计划’,这次要打造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人才孵化体系。”

半个月后,公司新落成的培训中心灯火通明。李阳站在启动仪式的讲台上,身后的大屏幕播放着精心制作的宣传视频:智能生产线的精密运转、跨境电商团队的忙碌身影、研发人员攻克技术难题的专注神情。“从今天起,这里将成为你们的‘成长加速器’。”他的目光扫过台下120名首批学员,“无论你是刚出校门的新人,还是渴望突破的老员工,都能在这里找到上升的阶梯。”

为了让“青苗计划”更具专业性,李阳不惜重金从知名咨询公司挖来培训总监,还聘请了数位行业资深讲师。课程表上,既有《企业文化与战略解码》《智能制造基础》等理论课程,也包含《智能设备实操演练》《直播电商实战模拟》等实践项目。同时,他力推导师制,要求部门主管必须与新人结对,每周至少进行两小时一对一辅导。

然而,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来得比想象中更快。第二周的晨会上,技术部经理面色凝重:“李总,小张提出离职了。他说培训强度太大,每天课程加作业要忙到凌晨,根本吃不消。”

李阳的心猛地一沉。他记得小张,那个在面试时眼里闪着光,说想“用代码改变世界”的年轻人。推开培训中心的门,教室里正在进行《算法优化》课程,讲师在白板上写满复杂的公式,不少学员揉着眼睛强打精神。角落里的空位,还留着小张没带走的笔记本,扉页上“加油”两个字被水痕晕染得有些模糊。

“暂停所有课程。”李阳突然开口。教室里一片哗然。他走上讲台,拉过一把椅子坐下:“来,我们聊聊真心话。觉得培训太累的,请举手。”犹豫片刻,超过半数的手缓缓举起。

“我做错了。”李阳的声音很轻,却让整个教室瞬间安静,“我只想着把你们快速培养成精英,却忘了成长需要循序渐进。”他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面记录着小张的简历:“小张来自普通院校,基础比其他人薄弱,却被要求和所有人进度一致。这公平吗?”

当天下午,培训方案被紧急修改。新的课程表上,出现了“基础强化班”和“进阶提升班”的分类,学员可以根据自身水平选择课程;作业量减少了三分之二,取而代之的是每周一次的“成长分享会”,让大家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更重要的是,李阳推出了“成长积分制”:完成课程、通过考核、提出创新建议都能获得积分,积分可以兑换培训基金、假期,甚至参与核心项目的机会。

改革后的第一期“成长分享会”上,氛围完全不同。市场部的小李兴奋地展示自己设计的社群运营方案,因为这个方案,他获得了500积分;技术部的新人小王则分享了自己在导师帮助下,成功解决设备调试难题的经历。李阳坐在角落里,看着学员们眼中重新燃起的热情,悄悄给人力资源总监发了条消息:“把积分与晋升、调薪挂钩,今晚出方案。”

三个月后,首批“青苗计划”学员顺利结业。结业典礼上,大屏幕播放着他们三个月来的成长轨迹:从最初面对复杂设备的手足无措,到如今能独立完成项目;从羞涩内向的新人,成长为在会议上侃侃而谈的骨干。李阳亲手为优秀学员颁发证书,证书背面印着一句话:“你的每一次努力,都算数。”

散场时,他收到小张的消息。原来小张离开后去了一家小公司,但半年来辗转几家企业,始终找不到归属感。“李总,我想回来。”消息最后写道,“我终于明白,真正的成长,需要有人愿意扶你一把,更需要一个愿意为你兜底的平台。”

李阳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远处的写字楼灯火次第亮起。他知道,搭建培训体系只是第一步,如何让这个体系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此刻,他的心中充满了信心——因为他看到了员工眼中的希望,那是比任何数据都珍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