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没多会儿,赵铁柱用板车推着几包东西过来了。

王翠芬也背着个大包袱,手里还拎着俩小袋,跟着进了廖家院子。

院子当央,三家的山货堆在一起,还真像个小土包。

廖柏明看着这堆东西,心里踏实了,他转向赵铁柱和王翠芬:“铁柱,翠芬,货我们收下了。钱呢,得等明天张平那小子去县里跑一趟,换成票子才行。你们放心,一准儿给你们送家去。”

赵铁柱嘿嘿笑了两声:“不急不急,廖叔,俺信得过。”

王翠芬也跟着小声说:“是啊廖叔,麻烦你们了,俺们等得。”

送走了两人,院里就剩廖柏明和王把头。

月光底下,那堆山货静静地躺着,泛着朴实的光泽。

王把头呼出一口气,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

“老廖,这事儿,能成吧?”

廖柏明没吭声,走过去,伸手拍了拍那鼓鼓囊囊的麻袋,布料糙糙的,里面是沉甸甸的希望。

天边刚抹开一点鱼肚白,院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了。

张平扛着个大麻袋,脚步匆匆地走进来,额头上还带着赶路的汗。

王把头正蹲在院里吧嗒烟袋,看见他,嘿了一声:“小子,够早的啊!”

廖柏明也从屋里出来了,顺手要去接张平肩上的麻袋。

手腕猛地往下一沉。

“嚯,你小子攒的也不少!”

张平把麻袋墩在地上,拍了拍手上的土。

“廖叔,王叔,早!”

他喘了口气。

“想着早点弄利索,早点去县里。”

也没歇脚,张平直接动手,把自己带来的货,还有昨晚收来的赵铁柱和王翠芬家的,一样样分开码放好。

他从怀里摸出个磨得发亮的记事小本,捏着半截铅笔头,开始逐一清点登记。

“叔,这是我家的份量……”

“赵家的干菇,估摸着有……”

敞开的麻袋里,日光晒透的山货散发出浓郁的气息,那是独属于山野的、混杂着泥土芬芳的淳朴味道。

张平心里有些激动。

这哪里仅仅是货?

分明是沉甸甸的未来。

是整个村子对好日子的殷殷期盼。

清点登记完毕,他小心收好本子,猛地直起身。

“廖叔,王叔,我这就动身,今天说什么也得把这些变成钱票!”

说完,张平就背起这些山货,就要出门。

“好小子,路上仔细着!”王把头叮嘱了一句,烟锅里的火星跳了跳。

廖柏明只是凝视着他,没有多言,却用力地点了下头,那份信任与嘱托尽在不言中。

张平不再耽搁,奋力扛起最沉的那只麻袋,迈开大步,朝着村口的方向走去。

他的身影很快便被尚未完全退去的清晨薄雾吞没。

脚下步履不停,心中大事悬悬,张平竟觉得这段平日里颇有些漫长的路途,今日似乎缩短了不少。

穿行在县城逐渐喧嚣起来的街道上,熟门熟路地绕过几条巷弄,终于,城东那片区域在望。

胜利贸易公司。

就是这里了。

嚯!

眼前这栋二层小楼,墙面粉刷一新,在这个普遍灰扑扑的年代里,这门脸儿无疑透着一股子鲜亮和气派。

赵颂麒这摊子,果然不容小觑。

张平站在门口,手心里沁出些微汗意,下意识地搓了搓。方才扛重物留下的热汗尚未完全干透,此刻面对这颇具规模的建筑,心头竟莫名有些发紧。

他定了定神,深吸一口气,抬脚跨进了门槛。

“同志,请问您找哪位?”前台一位穿着整洁的年轻姑娘抬起头,语气倒是平和有礼。

问明来意是寻赵老板,姑娘便引着他往里走,来到一间办公室门前。

门被推开的瞬间,里面端坐的人立刻起身相迎。

“哎呀,张平兄弟!可把你盼来了!”

赵颂麒满面春风,热情地快步迎上,同时伸出了手。

“哎哟,这跑一趟可真不轻松,辛苦了!”

“赵老板,您好!”张平应着声,肩头一松,那沉甸甸的麻袋便被他稳稳卸下,贴着墙根放妥帖了,脸上也赶紧堆起笑容。

“快,快坐,兄弟,咱坐下聊。”赵颂麒手脚麻利,拖过一把椅子,旋即拎起桌上的暖水瓶,‘咕嘟咕嘟’给张平沏了满杯滚烫的热茶。

“货呢?这趟带来的,成色过得去吧?”

滚烫的搪瓷缸子捧在掌心,氤氲的热汽直扑面颊。张平呷了一口,暖流顺喉而下,熨帖了五脏六腑,先前那点子局促感也悄然散去了几分。

“您放宽心,赵老板。这批货,是村里人一根根、一颗颗仔细拣选过的,保管干净利索。”

他放下茶缸,利落地从挎包里摸出那个磨得边角发卷的小本子——就是早上记账那个,翻到记好的那页,递到赵颂麒面前。“赵老板,这是货单,品名斤两都在上面,您掌掌眼。”

赵颂麒接了本子,身子往椅背上一靠,目光落在纸页上。指尖随着那些数目字一行行划过,间或轻轻颔首,像是在心底默默盘算。

“嗯,品类是齐全,分量也扎实。”他看完,抬眼看向张平,顺手将本子搁在桌面。

“跟你透个风,”赵颂麒食指轻轻叩击着桌面,语气带着几分把握,“眼下风向变了,上头政策活泛不少。你这些山货,要是运到南边,啧啧,那绝对是香饽饽!我的计划是,一部分货走本地,另一部分,想法子挪腾到南方市场去,你看这路子如何?”

张平心头豁然开朗!赵老板这番话,相当于直接给自己透了底。政策风声,这等消息岂是寻常能听闻?人家这是拿他当自己人,掏了心窝子啊!言下之意再明白不过:村里的山货,往后尽管送来,销路他赵老板兜着!单是这份肯接纳的情谊,就已是山高水长。

张平心里很感动,话语也恳切起来:“赵老板,您这门路,这本事,真是没说的!俺们全村老小,就指着这点山货换嚼裹呢,太谢谢您照拂了!”

“哎,看你说的!谈不上谢,都是生意,互相搭把手嘛!”赵颂麒笑得爽快,两手一搓,将那本子朝张平那边挪了挪,话头自然而然地引向了关键处:“那么……这价码方面……”

张平心头一动,价钱?这事儿他早有计较,昨晚上就跟廖叔他们细细合计过了。

“赵老板,按昨天说好的,生榛子一斤三块,炒熟的五块,松子八块一斤,干蘑菇两块钱一斤,您看这个价?”

赵颂麒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没一会儿,他一拍桌子:“行!就按兄弟你说的这个价!你有多少,我这儿收多少!”

价格谈妥,张平悬着的心彻底放回了肚子里,脸上也轻松了。

这价钱,不算顶高,但对村里人来说,刨去辛苦,也能落下不少实在钱了。

“那就这么定了!”赵颂麒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一式两份写好的纸,“来,兄弟,咱签个字据,往后,咱这就是长期买卖了!”

他把纸推过来,又补了一句,“不过嘛,这字据,得跟你签。”

张平拿着笔的手顿了顿。

跟自己签?

他瞬间就明白了赵颂麒的意思。

这是看好自己,要跟自己个人建立联系,而不是直接跟村里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