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怀玉苏音婉历尽千辛地回来,看到这温馨和睦的一幕,眼珠子不由自主地瞪大。
果真是人比人,丢死人。
看看沈知意那娇俏的脸蛋,崭新的衣服,从容的悠闲。
再看看她,一身的脏污,衣服是破烂的,脸蛋是憔悴的,人是疲惫的。
怪不得婶子们都误以为他们是叫花子,被当成猴观看了一路。
和沈知意对比,他们可不就是叫花子嘛。
想到刚刚婶子们说的,宋老爷子特地派车去接沈知意他们的事情,苏音婉又不由得觉得委屈。
明明都是宋家的孙媳妇,凭什么沈知意的待遇比她的好!
然而苏音婉不知道的是,那车,并非是宋老爷子派出去的。
沈知意身份特殊,这一路回京都有人护送,扮成普通乘客分散在隔壁包厢里。
他们火车还没到站呢,官方派去接应的人就已经在车站里等着了,宋老爷子想表现都没这个机会。
大院里的婶子们不清楚,只当那车是宋老爷子派去的。
苏音婉委屈得不行,当下便扯了扯宋怀玉的衣袖:
“怀玉……”
然而,现在的宋怀玉压根没有力气也没有心情去思考别的。
他脑袋疼得厉害,只想躺在自己的床上好好睡一觉。
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过去,和宋老爷子打招呼:
“爷爷,我们回来了。”
宋老爷子抬眸看了他一眼。
“嗯,回来就好。你妈呢,她不是去接你们了?”
“不知道,我们没看到她人。”宋怀玉揉了揉突突作痛的脑袋,“爷爷,我有点累,我想先去睡一会,待会再来陪您。”
宋老爷子点了点头:“嗯,去吧。”
宋怀玉都已经这么说了,苏音婉也不好再说别的,只能也同宋老爷子打了声招呼,然后忙地追上往楼上走的宋怀玉。
“喂,宋怀玉,你刚刚怎么不问你爷爷,他为什么不派车去接我们?”
宋怀玉循着记忆回了自己的房间,鞋子也不脱便直接往床上一趴。
苏音婉推了推他:“喂,宋怀玉,你不觉得你爷爷很偏心吗?凭什么他只派车去接送沈知意不接我们?难道你不是他孙子?”
宋怀玉翻了个身,有些烦躁地用被子捂住了自己的脑袋。
“喂,宋怀玉!怀玉?”
然而被窝里却已经响起了宋怀玉的呼噜声。
苏音婉只能恨铁不成钢地瞪了那被窝一眼。
苏音婉也很累。
在这之前,她走路都能打盹。
然而回到楼下,看到沈知意那悠闲的模样时,又给气精神了。
她现在脑袋也嗡嗡作疼,然而却怎么也睡不着。
一闭上眼睛,满脑子都是沈知意那悠闲自得的滋润日子。
陈淑珍一早就去接宋怀玉他们了。
只是吧,她压根没想到她儿子会狼狈至此。
当时在车站她也看到了苏音婉和宋怀玉,但仅仅一瞥就收回了视线。
心里还想着:这车站的人怎么回事啊,连臭要饭的也给放进来。
在她的设想里,她刚考上大学的儿子儿媳必定是体面光鲜地出现并站在她面前。
毕竟前两天沈知意她们到家的时候,形象太好了,她完全联想不到那俩臭要饭的就是她儿子儿媳。
于是,三人便这么完美地错过。
苏音婉宋怀玉俩人下车的时候没看到陈淑珍,出了车站也没见到陈淑珍,便以为没人来接他们,自己继续拖着行李往家走。
而陈淑珍嘛,还以为火车晚点儿子还没到呢,继续在车站等。
等她后来意识到不对劲,询问了工作人员,这才知道她儿子的那一趟车早就到了,这才匆匆地往家赶。
而她到家的时候,刚好看到宋怀玉蹲在厨房里,狼吞虎咽地扒着饭吃。
那模样,活像几百年没吃过饭似的。
宋怀玉是被饿醒的。
他小睡了一会,精神头总算好了点。
陈淑珍进来的时候,他刚好把最后一口剩饭扒进嘴里。
因着不是饭点,宋怀玉突然说要吃饭,孙姨便只能把之前的剩饭剩菜热了给他吃。
宋怀玉身上的破衣裳都还没来得及换呢。
陈淑珍见到他这一身,总算明白了自己先前看到的那俩臭要饭就是她儿子儿媳。
当下便“嗷”地一声冲上去抱住了宋怀玉——
“儿啊,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
哭了一会,陈淑珍又忍不住阴阳怪气了起来。
“我的孩子,你受苦了,有的人明明和你同一个车次,却只顾着自己享受。自己睡的卧铺,却任由弟弟坐硬座回家。五天五夜的火车啊,可怜我儿屁股都要坐废了……”
宋怀玉:“……”
别说,他还真的觉得屁股麻木得不是自己的了。
其实,在这之前,得知宋怀玉他们火车票被偷,被落在中转站的时候,陈淑珍就已经抱怨过一次了。
暗搓搓地在老爷子面前上眼药,说宋怀川一点也不念手足之情,自己买软卧却不给自己弟弟弟媳也买上一张。
说要是宋怀川也给宋怀玉他们准备卧铺的票,宋怀玉他们的钱还有车票就不会被人偷走,不被偷走就不用受那些苦之类的云云。
然而当场就被宋老爷子给怼了——
“你当那火车是你自己家的?那软卧是想买就能买的吗?怀川能买到自己那一份就不错了,还多买两张,你那么能耐你咋不给你儿子儿媳买?”
“怀玉他们自己不注意,出门在外没有防人之心,被人偷了也是他们自个的问题。行了,就当花钱买个教训吧。那么大的人了,丢不了!”
陈淑珍只能悻悻然地闭了嘴。
宋老爷子并不觉得宋怀川他们只给自己买卧票有什么不对的。
不买卧铺哪能啊,不买卧铺他的三个小乖孙孙岂不是也得挤在那些酸菜罐一样的车厢里?
挤坏他宝贝孙孙怎么办?
要是有人拐子抢走他孙儿怎么办?
所以,便是沈知意他们买不到卧铺,宋老爷子也是要想办法给他们买卧票的。
至于宋怀玉他们?
没考虑过。
年轻人就得多磨练磨练。
至于能不能买到票,买的是坐票还是站票都不在他考虑范围之内。
一句话,有多大的本事就端多大的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