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诡案密档 > 第9章 夜半水声:舟山老宅墙中藏尸案始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章 夜半水声:舟山老宅墙中藏尸案始末

欢迎来到诡案密档,我是青川。本章内容是根据舟山市定海区网友@沧海遗珠投稿的亲身经历整理而成。为确保叙述完整性,我们对部分细节进行了文学化处理,但核心事件均源自真实档案与目击者证词。

01

2013年深秋的某个雨夜,舟山定海西大街的百年老宅里,林雨薇蜷缩在二楼卧室的藤椅上。这座始建于民国初年的双层木构建筑,是她从姑母手中继承的遗产。墙皮剥落的雕花木窗外,咸腥的海风裹着雨水拍打着窗棂,屋内忽明忽暗的吊灯在木质天花板上投下蛛网般的阴影。

她第17次按下手机录音键。

\"今天是10月23日,凌晨1点47分。\"刻意压低的声音里带着颤抖,\"卫生间又出现了。\"

录音背景里传来清晰的滴水声,像是有人用指甲有规律地叩击瓷砖。这声音自她搬进老宅第三夜便如约而至,总在子夜时分从卫生间北墙渗出。最初以为是年久失修的水管问题,可当水电工凿开墙砖时,裸露的铸铁管道干燥得如同枯骨。

02

次日下午,林雨薇在本地论坛写下求助帖:\"西大街37号老宅求驱邪师傅,连续七夜听见墙内水声,已排除所有物理因素。\"跟帖者众说纷纭,直到Id\"往生镜\"发来私信:\"你确定是北墙?那面墙1949年翻修时填过三口压胜缸。\"

当夜子时,她握着手电筒贴近渗声墙面。昏黄光晕扫过霉变的墙纸,突然在离地1.5米处照见片状剥落——内层灰浆上赫然显出五道抓痕。那痕迹自上而下倾斜,最深处嵌着暗褐色颗粒,像极了挣扎时留下的血痂。

手机就在这时响起,来电显示是空号。

\"快逃...\"嘶哑的男声混着电流杂音,\"他们在墙里...\"

通话戛然而止的瞬间,整面北墙突然传来密集的拍击声,仿佛有数十双手在同时捶打墙体。林雨薇踉跄后退时撞翻案几,民国时期的雕花铜镜摔裂在地,镜框夹层里飘出半张泛黄信笺:

> 丙戌年三月初七

> 吾见张氏女埋骨于北厢,陈老板命泥工封墙时,那眼睛还在动...

03

舟山市档案馆的灯光在陈年档案柜间晕染开昏黄的涟漪。我调取1946年《定海民报》微缩胶片时,管理员老周突然按住我的手:\"查西大街37号?\"他镜片后的瞳孔收缩如针,\"1953年市建筑队改造那宅子,拆出过三具呈环抱姿势的骸骨。\"

1946年4月的新闻专栏里,一则寻人启事被油渍洇染:

> 张氏绣坊长女张素娟,年十九,于三月初六夜失踪。着月白斜襟衫、墨绿百褶裙,悬赏大洋二十。

泛黄的《舟山警务纪要》记载着更诡谲的后续:当年四月,巡警在北墙夹层发现张素娟遗体时,其双手保持抓挠姿态,指甲缝里嵌满墙灰与木屑。尸检报告显示死者肺部充满泥浆,这意味着——她被活埋时尚有呼吸。

04

\"不是鬼魂,是共振。\"地质局工程师王振海指着频谱仪屏幕。我们重返老宅当日,仪器检测到墙体持续释放23赫兹次声波,\"这种频率会诱发恐惧幻觉,二战时德军曾用它制造集体癔症。\"

但当冲击钻破开北墙瞬间,所有科学解释土崩瓦解。

在厚达1.2米的夹层中,呈放射状排列着九具蜷缩的尸骸。最新那具裹着90年代的确良衬衫,颈椎以违反人体工学的角度扭曲——正是2001年失踪的租客李国明。刑侦技术科后来的报告显示,所有死者后脑枕骨均有直径5mm的贯穿伤,创口边缘呈现高温灼烧的碳化痕迹。

05

舟山市公安局物证室里,痕检员小陈将紫外灯对准从墙内挖出的铜匣。匣内七枚玉蝉在冷光下泛起幽绿,蝉翼处阴刻着古怪符咒。\"这是汉代葬玉,但纹饰被改造过。\"考古研究所的秦教授扶了扶眼镜,\"你们看蝉腹的卍字符,这是明初白莲教逆改风水的镇物。\"

更惊人的发现在匣底。以人血书写的《往生咒》下,压着张1953年的工程图纸。泛蓝的晒图纸上,37号宅院被标注为\"丙级实验场\",落款处签章显示属于某神秘机构——\"东海特别勘测科\"。

06

当我在舟山警方的机密档案室见到退休老刑警郑卫国时,他正摩挲着1997年的现场照片。

\"李国明案发现场有团灰烬,当时以为是蚊香。\"老人颤抖的手指划过照片边缘,\"直到2013年墙中尸骸曝光,我们才化验出那是线香的残留物——和1946年张素娟案发现的香灰成分完全一致。\"

他拉开抽屉取出牛皮纸袋,褪色的案卷记录着毛骨悚然的细节:每个死者遇害前七天,邻居都闻到过檀香混合海腥味的古怪气息。而在林雨薇的报警录音里,她提到搬入老宅当日曾在门廊捡到半截线香。

07

暗网深层的某个加密论坛,用户@往生镜突然更新动态:\"舟山项目重启,九蝉归位。\"配图是夜色中的西大街37号,二楼北窗泛着诡异的绿光。刑侦支队追踪Ip地址时,信号源却定位在1953年便拆除的老邮电局旧址。

林雨薇搬离定海的第三个月,我在普陀山偶遇位扫落叶的老僧。\"那宅子是活着的。\"他望着海天交接处的阴云,\"每吞一人,墙就厚三寸。49年填进去三个国军军官,87年失踪的供销社会计...\"当我想追问时,老僧已消失在千步沙的潮声中,青石板上留着串水渍画出的蝉形图案。

(本章节部分物证资料参考自中凶宅调查手法、刑侦实录及历史建筑改造案件,为保护当事人隐私,部分信息已进行脱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