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都里风雪大作。

短短三天,积雪已经覆盖了厚厚一层,瓦片上,房檐上,台阶上,大街上,随处可见白茫茫的一片。

冷风嗖嗖,大街上刚扫干净的雪,转眼之间立即又覆盖了一层,扫都扫不赢。

雪花大团大团的落下,行走在街上的人们脚步匆匆,生怕慢了一点,整个人就要被雪给盖住了。

如此大的雪花,门是出不了的,大家便只能赋闲在家。

摘星楼里,南宫璇玑耗尽心力,算了最后一卦。

大铭今年的雪灾,死亡人数会大大的减少,从原来的几十万人,降到了几千。

这已经算是很好的结果了。

那死的几千人,不是因为棉花的短缺,是因为被大雪压塌了房顶横梁,给砸死的,还有一些人是因为在外行走,物资短缺而死。

这样的后果,就不用跟皇帝说了。

他们都能料到。

每一年的寒冬,总要死一些人才罢休。

在老天的眼中,凡人的性命不如蝼蚁。

倒是他,窥探天机,消耗心力,也活不长。

其实在占卜师的寿命里,南宫璇玑的寿命算长的了。

他的父亲英年早逝,在二十九岁时劳累过度,驾鹤西去,死之前,父亲告诉过他,窥探到大铭的国运时,能藏拙尽量藏拙,到了大铭的危亡时刻,再出来匡扶正道。

不要再像他一样早早耗尽心力,五脏衰竭死去。

那时的南宫璇玑不过六岁稚龄,却将这段话记得十分清楚。

所以这些年,他几乎从来不出摘星楼,也终生未娶。

安安稳稳的活了五十多岁。

直到他反复推测占卜,看出来大铭未来的走向。

大旱三年,外族入侵,大铭,亡。

他当时并未阻止,因为他早知道皇帝昏庸,劝解不得。

大铭死亡之相已现。

直到一个变数的出现,阻止了这一切。

大铭的情况发生反转。

三年过去,老皇帝驾崩,新皇登基,死亡之相居然转变成了繁荣之相。

之后的南宫璇玑继续不停地占卜,看到了未来的事情。

他想,这一次,不必再退缩了,就算是死,也是死得其所。

他看到了大铭明年的蝗灾,解决之法很多,这他就不用担心了。

大铭之所以灭亡,是由于前期各种因素的堆积,现在那些因素的影响已经大大减少,蝗虫防治灾害前朝历代也早有对策,这就不需要他操心了,只需要提前提醒一下就好了。

想到这里,南宫璇玑就笑了。

他把这个卦象写在了字条上,登上摘星楼,看着皇宫里的红墙碧瓦被覆盖在皑皑白雪之下,还有远处隐隐约约的雾气升腾。

他看不清远处,转身关上了窗户。

暴雪一下就是大半个月,温度也低得可怕,康穗拿出了温度计来,放在室外,过一会儿拿起来一看,好家伙,零下十二度。

感情受灾最严重的是王都啊?

这样冷的天气,屋子里就是放了十盆炭火也不管用了。

该冷还是会冷。

康穗还是铺张了一次,全府有地暖的地方都烧上了地暖。没有地暖的房间也都发放了足够的炭火。

王府里的下人们聚在一起聊天,吃着瓜子,看着庭院里落下的雪,一个小丫头道:“王爷真是宅心仁厚啊,往年咱们在宫里的时候,冬天也就是多穿两件衣裳,哪里来的地暖和好炭,好多人都熬不住生病了,今年来了宁王府伺候宁王,宁王居然让全府都烧上了地暖,没有地暖的房间里还都配备了上百斤的木炭。要我说啊,咱们王爷简直就是天上神仙下凡,来拯救咱们小老百姓来了。”

另一个圆脸小丫鬟拿了一把瓜子,放进嘴里嗑,一边看着别人聊天。

她不是王都本地人,是从青州来的,被王府刘管家买下来,去伺候老太太的。

她一个月前收到了远在青州老家的哥哥来的信,说今年青州入冬早,一直淅淅沥沥的下了许久的冻雨,今年干旱,地里长不出棉花来,今年棉花价格贵,她刚出生的小侄女还在吃奶,也生病了。

她把自己在王府里干活得的月银寄回了家里,每月月银二两银子,钱多活少,不知道羡煞多少同乡人。

老太太待人和善,就是对他们这些下人,都是一视同仁的,还会关心他们的生活。

银钱寄回家里去,小侄女的病也治好了,这不,昨日里,家中又寄来了一封书信,告诉她,到了一月份后,天气越来越冷了,她寄回去的钱,给小侄女看完了病,就只够给老母亲,老父亲,还有小侄女三人做厚棉衣了。

后来不知道哪里来了许多棉花,质量很好,价格还很便宜,那些钱又够家里所有人都做上一身厚衣裳了。

只是很奇怪,每个人只能买二斤棉花做衣裳,还不能多买,说是要给大多数人都用上棉花。

至于那些没钱的人,棉花也是低价出售的,实在给不起就要做活来抵,去修三天水库,免费领一套衣裳。

说是不能养成百姓们安于享受的风气,最后,信中提到,今年那格外厚实的棉花,是传说中的宁王去圣恩岛买来的。

据说颇费了不少功夫。

这个小丫鬟收到消息的时候,跪在地上朝着扶风院的方向磕了了好半天的头。

第二日,老夫人看到她头上的伤痕,才得知这一回事,又是高兴,又是担忧的。

小丫鬟垂眼听着别人的谈话,未置一词。

她心里已经知道了这宁王府的主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了。

屋外有人敲门,圆脸小丫鬟离得最近,她拍拍身上的瓜子皮,站起身去开了门,是库房那边忙活的人,说是宁王妃吩咐,今日天冷,让库房给府里每个人都送二斤碳来。

小丫鬟谢过了送东西来的小厮,提着她们这个房间里四个小丫鬟的八斤炭回来了。

几个丫鬟又是叽叽喳喳的闹做一团。

幸好今年提早做了准备,暴雪停了之后,各地的民情也汇报上来了,情况比夏鸣鹤和康穗预期的要好很多。

今年冻死的人,还没有往年冻死饿死的人一半多。

这也算是一个好消息了。

直到雪停之后再上朝,那些在家里养肥了大半个月的朝臣才想了起来,今年暴雪之灾,不知道冻死了多少百姓,要是数量太多,皇帝没准备要大发雷霆,斥责众人办事不利了。

然而出乎预料的是,皇帝不仅没有大发雷霆,还很高兴,当众称赞了监察司的人和地方官办事办的不错,今年冻死的百姓很少。

还有受灾之后的救灾情况也很好。

又在众臣面前夸耀了宁王大公无私,为了大铭的未来,离开了刚刚怀孕的宁王妃,远赴重洋之外,搞来了棉花。

众臣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宁王大半年不上朝,也不在王都里,原来又是替皇帝办事情去了。

众人跪地,高呼陛下万岁,宁王大义。

这下,宁王的地位就要更上一层楼了。

朝廷早会结束时,夏鸣鹤让人念了一道圣旨。

封了宁王刚出生的那个小男孩,康歆羡,做了宁王世子。

王室贵族家的公子,要请封爵位的,都要先向皇帝求圣旨,征求皇帝的意见。

如果皇帝觉得那位选定的嫡长子德行有亏,就可以选择其它孩子来袭承爵位。

至于宁王的长子,那个刚出生半个月的小娃娃,直接就被封为世子了。

还有另外一个孩子,是一个小哥儿,虽然不能袭承父亲的爵位,但也要给点好东西。

从以前老皇帝收集的宝贝里面,挑十件百件的,给许楚瑶小朋友做嫁妆。

以后要是不想嫁人,他就也给人封一个爵位,享俸禄食邑,让他一辈子不愁吃喝。

康穗当朝拜谢了皇帝,下朝后,就把这些东西带回去了。

他的小宝贝,库房里又多了很多价值连城的好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