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红薯终于被全部挖掘完毕,紧接着一场盛大且热闹非凡的全村烤红薯活动就此拉开帷幕!村民们一个个都显得驾轻就熟,动作熟练地摆弄着手中的红薯。

经过一番折腾后,香喷喷、热乎乎的烤红薯纷纷出炉。

然而,当众人品尝过后,却发现与几个月之前的第一批红薯相较而言,这次烤制出来的无论是在口感方面还是味道方面,都明显逊色不少。

王无痕轻轻咬下一口,细细咀嚼品味后,不禁微微皱起眉头,

对着身旁的李家城和宋缺等人说道:“相较于第一批,这批红薯不管是从口感还是味道上来说,都要相差许多。

不过呢,这倒也在预料之中,毕竟咱们身处凡间,这里可没有丝毫的灵气可供滋养这些红薯生长。”

听到这话,一旁的李老头却是满不在乎地摆了摆手,

笑着回应道:“掌门大人呐,您实在是操心过度啦!对于这凡间的普通人类而言,能够填饱肚子就算很不错咯,哪里还敢有过多奢求?

况且即便如今这红薯的味道比起原先的确是差了不少,但依旧称得上是不可多得的人间美味哩!”

其余几人听了李老头这番话,皆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就连王无痕本人对此观点亦是深表认同,

他心里清楚得很,这种所谓的“红薯”实际上远比自己前世所接触过的真正红薯味道要好出太多太多。

毕竟它可是来自于修真界之物,人家也不叫红薯。

只是当初老王为了装逼,故意将其名称改为红薯罢了。

所以对于那些凡人们来说,这无疑就是传说中的仙粮!

王无痕拍了拍李家城肩膀道:“读过几年私塾对吧?这红薯的育种栽培技术编写成书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本来兴高采烈的李家城顿时脸色变成苦瓜脸,这可不是个轻松活。

王无痕笑了笑道:“比肩神农啊老李,名垂千古,流芳百世啊,说不定将来嗝屁之后能进太庙哦。”

不是只有皇室成员才能进太庙的。

皇室成员是太庙祭祀的主要对象

在封建王朝,皇帝驾崩后一般会被供奉于太庙,这是一种极高的荣誉,象征着其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在死后依然受到尊崇。

例如,清朝康熙皇帝玄烨驾崩后,其牌位就被安放在太庙之中。

皇后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祔庙,与皇帝同享祭祀。

一般是原配皇后或者被追封皇后地位尊崇者能够祔庙。

比如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她作为正妻,死后牌位进入太庙,与朱元璋一同接受后世祭祀。

皇室先辈

太庙还会供奉皇帝的先辈,包括皇帝的父亲(如果不是皇帝身份)、祖父等。

例如,在明朝嘉靖帝朱厚熜以藩王身份入继大统后,为了追尊自己的生父兴献王朱佑杬,经过 “大礼议” 事件,将朱佑杬的牌位也放入了太庙,这体现了皇室家族血脉延续以及对祖先的尊崇观念在太庙祭祀中的体现。

非皇室成员也有机会进入太庙

功臣配享

许多朝代有让功臣配享太庙的制度。

这些功臣在生前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或者在政治等诸多事务中有杰出贡献。

比如唐朝的李靖、李积,他们为唐朝的开疆拓土、稳定政权等事务尽心尽力。

李靖善于用兵,南平萧铣、辅公祏,又赴桂州,招抚岭南,下九十六州;

北灭东突厥,擒颉利可汗;

西破吐谷浑。

李积则历经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朝廷信任。

他们死后得以配享太庙,这表示皇帝对他们功绩的肯定,同时也是一种激励臣民为国家效力的方式。

特殊情况的恩宠人物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个别非皇室成员因为特殊的恩宠也可能进入太庙。

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

例如,某些深得皇帝宠信的外戚,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沾恩获得进入太庙的资格,或者是对国家文化等领域有特殊贡献的人物,如被皇帝认为有教化之功等也可能会有此殊荣。

李老头一听有机会进太庙立马起死回生。

胸脯拍得砰砰山响:“没问题,这红薯育种栽培技术就交给小老儿了。”

其变脸之快让众人不由得欢笑了起来。

夜幕如同一层厚重的黑色纱幕,缓缓地从天空垂下,渐渐地将整个村庄笼罩在了它那静谧而神秘的怀抱之中。

然而,此时的村民们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各自归家歇息,反而越发兴奋和活跃起来。

他们纷纷聚拢在一起,燃起了熊熊燃烧的篝火,火光冲天,照亮了周围的一片天地。

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声响起,村民们开始手舞足蹈,尽情地歌唱着、舞动着。

欢声笑语在夜空中回荡,仿佛要冲破这漆黑的夜幕,传向远方。

就在这时,站在人群中的宋缺突然开口提议道:“掌门啊,您看今日这般热闹喜庆的场面,大家又都收获满满,不如咱们就把今天定为丰收节怎么样?

让以后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都能一起欢庆丰收!”

他的话音刚落,还未等掌门王无痕做出回应,一旁的几个村民便立刻跟着起哄起来。

小瞳更是兴奋得满脸通红,她高高地举起自己的双手,

大声喊道:“师父,我觉得丰收节这个主意太好了!就定在今天吧好不好嘛?求求您啦!”那双明亮的大眼睛里充满了期待和喜悦。

看着小瞳如此热情的模样,王无痕不禁笑了起来,宠溺地点点头说道:“好好好,既然咱小瞳都说好了,那就这么定了!以后每年的今天就是这个世界的丰收节啦!”

听到这话,众人又是一阵欢呼雀跃,庆祝之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华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2018 年 6 月 21 日,国务院批复,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 “中国农民丰收节”。

这一节日的设立有着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从历史角度看,华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历史,农事丰收一直是百姓和统治者极为重视的事情。在古代,就有很多庆祝丰收的传统习俗。

春祈秋报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重要活动。

春祈是祈求土地神保佑农作物丰收,秋报则是在丰收之后向土地神感恩祭祀。

在秋季收获之后,农民们会举行祭祀仪式,将新收获的谷物、果蔬等祭品供奉给神灵,以感谢神灵的庇佑,这些传统习俗可以看作是农民丰收节的文化渊源。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丰收节。

在欧洲,古希腊时期就有庆祝丰收的节日。

古希腊人会在收获季节举办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的活动。

狄俄尼索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葡萄酒之神,也是狂欢之神。

人们在节日期间会举行盛大的游行、歌舞表演,品尝新酿的葡萄酒等。

这些活动不仅是庆祝葡萄等农作物的丰收,也是一种集体的狂欢,增进了人们之间的感情。

在印度,有丰收节 “庞格尔节”。

它是印度南部最隆重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公历 1 月中旬左右庆祝。

这一节日有着古老的历史,人们会用新收获的稻米等食物制作各种美食,如甜米饭等,然后供奉太阳神等神灵,祈祷来年也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节日期间,人们还会走亲访友,互相赠送礼物,大家都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