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失业后靠顺风车暴富 > 第98章 来自三哥的挑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汉国成立的消息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南亚次大陆湖面,泛起层层涟漪,引起了周边各国的高度关注与不同反应。其中,印度这个自视为南亚霸主的国家,对汉国的崛起表现出了明显的警惕与不安,而这种情绪很快便转化为了一系列带有挑衅意味的行动。

在汉国与印度接壤的边境地区,原本相对平静的局势开始悄然发生变化。印度军队频繁在边境线上进行军事演习,规模一次比一次大,参演的兵种也日益齐全。他们的坦克在边境线上扬起滚滚沙尘,战机在空中呼啸而过,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仿佛是在向汉国展示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印度的媒体也在政府的授意下,大肆渲染所谓的 “汉国威胁论”,声称汉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可能会导致地区局势的不稳定,其军事力量的扩充更是对周边国家的潜在威胁。这些不实言论在国际舆论场上四处传播,试图抹黑汉国的形象,孤立这个新生的国家。

不仅如此,印度还在边境的实际控制问题上开始挑起事端。他们以一些莫须有的理由,单方面改变边境地区的巡逻路线,将原本双方默认的非军事区范围不断压缩,甚至多次派遣小股部队越过边境线,进入汉国境内进行侦察和骚扰活动。汉国的边防部队在多次警告无效后,被迫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军事对峙。在一次边境冲突中,印度军队故意在争议地区设置路障,阻拦汉国边民的正常通行,当汉国边防军前去交涉时,印度士兵态度蛮横,不仅拒绝移除路障,还对汉国士兵进行了言语上的侮辱和挑衅。双方剑拔弩张,气氛一度十分紧张,战争的阴云开始在边境上空悄然聚集。

面对印度的挑衅,汉国内部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和应对策略的讨论。在金碧辉煌的宫殿议事大厅内,气氛凝重。陈尘高坐于王座之上,面容冷峻,眼神中透露出威严与沉思。大臣们分立两旁,神色各异。

一位名叫赵刚的武将率先抱拳出列,声音洪亮而激昂:“陛下,印度这般挑衅,实乃欺人太甚!臣以为,当立即集结大军,挥师南下,给他们一个狠狠的教训。我汉国将士英勇无畏,岂容他国如此践踏我们的尊严。若不反击,周边各国必以为我汉国软弱可欺,日后定会纷纷效仿印度之行径。”

陈尘微微皱眉,目光扫视着众大臣,并未急于表态,而是转头看向文官之首李相。李相轻抚胡须,缓缓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可莽撞。我汉国虽有一定兵力,但印度亦是军事强国,其军备实力不容小觑。且我国新立,国内经济建设方才起步,民生有待进一步稳固,此时若贸然发动大规模战争,恐会使国内经济遭受重创,百姓陷入困苦。臣建议先以外交途径周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同时加强边境防御,以观其变。”

陈尘听后,微微点头,陷入了更深的沉思。片刻后,他开口道:“两位爱卿之言皆有道理。赵将军之勇可嘉,然李相所虑亦为国家长远之计。朕以为,战争绝非首选,但主权亦不可侵犯。”

随后,陈尘单独召见了太子陈宇。在静谧的书房内,父子二人相对而坐。陈宇目光坚定地望着陈尘,说道:“父王,儿臣听闻边境之事,心中愤慨。儿臣虽年幼,但也知国家尊严不容侵犯。儿臣愿前往边境,与将士们共同御敌,为父王分忧,为国家效力。”

陈尘看着眼前稚气未脱却又透着坚毅的儿子,心中既欣慰又有些许担忧。他语重心长地说:“宇儿,你有此等决心,朕甚感欣慰。但你可知,边境局势复杂凶险,并非仅凭一腔热血便可应对。你虽自幼接受军事与政治教育,可实战经验尚缺。”

陈宇微微抬起下巴,认真地回答:“父王,儿臣明白。但正因如此,儿臣才更要前往边境。儿臣想在实践中学习,与将士们同甘共苦,了解战争的真实模样,这样才能在未来更好地承担起守护国家的重任。儿臣不想只在宫中纸上谈兵,儿臣要成为能真正为汉国遮风挡雨的君主。”

陈尘凝视着儿子良久,最终叹了口气,说道:“既如此,朕便同意你前往边境。但你需牢记,一切行动要听从前线将领的指挥,不可擅自妄为。你的安全至关重要,不仅关乎朕与你母妃之心,更关乎汉国的未来。”

陈宇连忙起身,恭敬地行礼:“儿臣谨遵父王教诲,定不辱使命。”

陈宇抵达边境地区后,不顾旅途劳顿,立即深入到边防部队的营地中。他走进士兵们的营帐,看到简陋的环境和疲惫却坚毅的面容,心中涌起一股敬意。他亲切地与士兵们交谈:“将士们,本太子来看望大家了。你们在这艰苦的边境坚守,守护着国家的大门,本太子代表父王和汉国百姓感谢你们。”

士兵们纷纷起身行礼,一位老兵激动地说:“太子殿下能来,是我们的荣幸。我们虽苦,但只要能保卫国家,一切都值得。”

陈宇微笑着点头,随后亲自登上了望塔。他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边境对面印度军队的动向。只见对面印度军营中,士兵们来来往往,各种军事装备整齐排列。陈宇心中暗暗思索着应对之策。

回到营地指挥所,陈宇参与了军事防御部署的讨论和制定。前线将领们起初对这位年幼的太子还有些疑虑,但很快便被他的睿智和冷静所折服。陈宇指着地图说道:“此处地势险要,可增设暗堡与了望哨,形成交叉火力网,以防敌军突袭。还有那片山谷,可布置伏兵,若敌军深入,便可出其不意……”

陈宇的到来,如同一股春风吹进了边境部队的营地,士兵们被他的勇气和决心所鼓舞,士气大振。他们纷纷表示,将坚决听从指挥,保卫国家的边疆,不辜负君主和太子的信任。

在外交努力和军事防御准备工作的双重作用下,汉国暂时稳住了边境局势。然而,印度方面并没有就此罢休,他们继续在边境地区保持着高压态势,双方的对峙仍在持续,危机依然一触即发。未来,汉国将如何在这场与印度的博弈中化解危机,维护国家的和平与稳定,成为了摆在陈尘父子和整个汉国面前的一道严峻难题。

陈尘在宫中密切关注着边境的一举一动,他一方面继续派遣外交使者前往各国,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与理解;另一方面,加大了对国内军事科研的投入,鼓励科学家们研发新型武器与防御技术,以提升汉国的军事竞争力。他深知,只有自身足够强大,才能在这复杂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

而陈宇在边境也没有丝毫懈怠,他除了日常的军事部署与巡查外,还组织士兵们进行军事演练与战术研讨。他常常对士兵们说:“我们不仅要有勇气,更要有智慧。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他还亲自写信给陈尘,汇报边境的详细情况与自己的思考,父子二人虽相隔千里,却在这场危机中紧密配合,共同为汉国的未来谋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