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清远站在药谷最高处的晒药台上,望着山下蜿蜒的队伍。百姓们扶老携幼,捧着陶碗木杯,安静地等待着分发汤药。晨光中,二十口大铁锅架在临时搭建的灶台上,翻滚的药汁蒸腾起袅袅白雾,将整个山河镇笼罩在一片清苦的药香里。
\"按症状轻重分开。\"黎清远对身旁的医官吩咐,\"重症者加三滴月兰花汁,孩童剂量减半。\"
他亲自舀起一勺药汤,倒入面前老妪的粗瓷碗中。老妇人双手颤抖,浑浊的眼中含泪:\"多谢黎大人,多谢长乐公主...\"
\"老人家快喝,趁热才有效。\"黎清远扶住她枯瘦的手腕,突然瞥见老人虎口处熟悉的茧子——这是常年捣药留下的痕迹。
老妇人顺着他的目光,露出缺了门牙的笑:\"老身年轻时也在药铺帮工,看得出这方子精妙。月兰解血毒,紫霞清肺热,更妙的是以'阎王笑'反佐,寻常人哪敢这么配药?\"
黎清远眼中闪过讶异,随即会心一笑:\"您老慧眼。家妹确实...胆大心细。\"
队伍中忽然传来骚动。一个裹着破棉袄的汉子扑通跪下,对着药谷方向连磕三个响头:\"公主菩萨显灵啊!我家小子灌下半碗药就退烧了!\"
这声呼喊像投入静水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越来越多痊愈的百姓自发跪拜,有人甚至取出家中供奉的观音像,当场用朱砂点上红痣,改作\"长乐菩萨\"相。
\"胡闹。\"黎清远皱眉,正要制止,却被白萧拦住。
\"兄长且慢。\"白萧压低声音,\"百姓需要个寄托。何况...\"他指了指官道方向,几个书生模样的人正飞快记录着这一幕,\"舆情已起,对陛下大有益处。\"
紫宸殿内,新武帝捏着八百里加急的奏报,指尖在\"长乐菩萨\"四个字上轻轻摩挲。
\"好!好!好!\"皇帝连道三声,眼角笑纹舒展,\"朕这个义妹,当真给了朕天大的惊喜。\"
侍立一旁的陈太医脸色阴晴不定:\"陛下,黎三小姐擅用禁药...\"
\"陈爱卿。\"皇帝突然打断,似笑非笑地看过来,\"你可知为何朕能容你在太医院二十年?\"
陈太医扑通跪地,冷汗浸透后背。
\"因为你从不挡朕的路。\"皇帝将奏折往案上一丢,\"传旨:长乐公主妙手仁心,赐黄金千两,加食邑三百户。护国公白萧抚民有功,擢升为...\"
一时朝中大臣都感受到了陛下对护国公和长乐公主的喜爱,谁若是胆敢在此时说些不敬的话,那无非是自寻死路,就像这陈太医一样。
白萧接到朝廷密报时,正在帮三丫整理晒干的月兰。信笺在掌心燃成灰烬,他面上却不露分毫,反而笑着拈起一朵银白小花别在三丫鬓边。
\"怎么突然...\"三丫摸了摸发间,脸颊微红。
\"好看。\"白萧凝视着她,忽然轻声道,\"丫头,切莫操劳过度伤了身子,如今局势已经控制住了,咱们慢慢来即可?\"
白萧知道她是个细心的,可是见她这般日夜操劳,眼下的阴影越发的重了,心中担心不已。
三丫有些不好意思“知道了,白哥哥你可还有哪里不适?”
“没有了,我已经彻底好了,你放心吧。”
黎清远匆匆走来:\"瑶儿,来一下。\"
药庐深处,黎清远展开一幅南疆地图,指着某处山谷:\"当年我就是在这里发现的月见兰,如今我们需要大量的月见兰入药,我还要走一趟南疆,这里你留下来好生看着。\"
三丫惊讶不已佩:\"哥哥,这里瘴气环绕还有各种毒虫毒草,你一个人我不放心,我同你一起去吧。\"
“不可,瑶儿,这里的疫情刚刚才稳定下来。你万不可离开,你放心这南疆我已去过一次,知道路,还有我已去信禀告陛下,不日陛下会派出使臣前往南疆拜见苗王商议月见兰一事。”
“哥哥,可是······”不知为何三丫心中总是有一股不安,上一次哥哥回来,虽然他不说,但是她猜到哥哥怕是九死一生才回来的,说什么他都不能让他再次以身犯险,他们黎家只剩下哥哥这一点血脉了。
白萧得知自家未来大舅哥要出使南疆,心中也是大惊,他常年在南境驻守,对南疆苗国自然是知道一些的,这里的人最是擅长巫蛊之术,各种毒虫毒物甚产,虽然国土很小,但是周边的诸国对这南疆苗国确很是忌惮,轻易是不敢去招惹的。
可是如今疫情需要这月见兰本就是生长在南疆苗国的,上一次还是大舅哥无意中带回的月见兰种子被三丫种在了药谷这才机缘巧合解了这次的时疫危机。
看着三丫眉宇间深深的担忧,白萧心中不忍“兄长,我与你同去,对这南疆苗国我还是知道一些的。”
“不可,阿萧你身为南境护国公,切不可在此时离开,动摇了军心,那可是大事。”黎清远毕竟身在朝堂,又和陛下亲近的很,对这朝中局势自是看的清晰,他不能让白家好不容易得来的清名再次受挫。
“你们不必担心,我去过南疆,对那里的情形自是清楚了,何况此次我是作为大商使臣出使,不会有什么意外的。”
“可是,哥哥···”
就在他们争论不休的时候,门外响起一道声音“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