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历史讲台:你想当皇帝吗? > 第163章 豪强和朝廷的竞争关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3章 豪强和朝廷的竞争关系

叶诗琪很快的换了一个话题,道:“老哥,为什么古代盐是管制产品,管制盐干嘛?”

“这东西有什么好管制,朝廷可以买盐,私人为什么不可以卖盐。”

“铁管控我能理解,盐又是为什么。”

叶枫笑道:“赚钱啊!”

叶诗琪反问,道:“卖盐很赚钱吗?”

叶枫:“当然,卖盐在古代的利润很轻松可以翻10倍,朝廷一部分钱都是靠盐赚来的。”

“这可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可以源源不断的从民间收割老百姓的钱。”

“这么赚钱的买卖怎么可能留着别人去赚。”

“盐相当于间接税收了。”

叶诗琪好奇道:“间接税收和盐怎么一个说法。”

叶枫:“妹妹,你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你觉得老百姓会心甘情愿的交税吗?”

“特别是税收还特别的沉重,比如秦朝的税收田税可以达到三分之二。”

“好比现在国家要求你上交一半的工资用来当税收,你会反抗吗?”

叶诗琪沉思片刻道:“看我工资多少,要是月入百万交一半就交一半,反正税收都45%和一半没什么区别。”

叶枫语气平淡道:“三千。”

叶诗琪坐直身子,语气认真道::“除非我死,否则我必然不可能交钱。”

“如果真的,这个国家还是早一点灭国吧!”

叶枫端起水杯,喝了一口,道:“想法不错,不过国家要是真的收这么多税,你敢反抗吗?”

“亦或者你有力量反抗吗?”

“说谁都能说,做敢做吗?”

叶诗琪灿灿一笑,道:“反正国家不会收这么多税。”

“要是未来我的工资真的能交45%我会笑出来。”

叶枫:“现在不会,古代会。”

“古代农民和你差不多,面对如此沉重的负担一些百姓经常会汇聚在一起反抗。”

“那些世家豪强反抗更加严重了,朝廷去收他们的税难如登天,只能变本加厉收老百姓的税。”

“妹妹,你说豪强是好呢还是坏呢?”

叶诗琪已经听了这么久了,自然也不会定论,道:“多数是坏的,但里面也有好人。”

叶枫:“你已经很棒了,不会轻易下定结论说豪强就是坏蛋了。”

“老百姓对于朝廷财政并不关心,对于自身的利益非常关心,这关系到自己能不能活下去。”

“那么老百姓就会去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种田和帮别人种田哪个更加轻松。”

“亦或者哪个可以让自己活下去。”

“朝廷的各种税收和劳役和豪强的压榨其实没有什么两样,反正都不把人当人看。”

“这其实和找公司一样,既然我们要赚钱养家无法避免要去找工作。”

“市场上有那么多家公司我们作为求职者当然可以货比三家了。”

“耕田需要的是体力,不用考虑你的学历问题等等。”

“你来耕田,朝廷或者豪强就欢迎。”

“作为古代老百姓首先要尊重现实,那就是作为老百姓想要靠自己努力奋斗翻身基本不可能。”

“想要迎娶白富美白日做梦。”

“百姓首先要考虑的是活下去,既然是活着那么谁能让百姓更加轻松的活着,百姓就投身去哪一家。”

“如果都不行,那直接当流民去了等等。”

“我们以朝廷和豪强为例。”

“如果你选择当朝廷编户齐民,你可能有一块自己的地。”

“法律也会保护交税的你,也可以参加科举,有属于自己的身份证等等好处。”

“不过你要承担朝廷的税收和劳役等等。”

“如果你选择当豪强的佃农,你没有田只能租田,豪强欺负你可能也告不了官,你的自由掌握在豪强手上等等。”

“好处就是豪强会隐瞒你这个黑户,你可以避开朝廷的税收和劳役等等。”

闻言,叶诗琪:“那有没有既不用承担朝廷税收和劳役,又有自己田地不受豪强的压榨的老百姓。”

“最重要的是如果受欺负了,官府还愿意帮自己。”

此话一出,周围还在听的观众一下子愣住了,天底下还有这种好事情,要是真的有那封建社会也不错。

李诗雅一脸笑道:“思琪,天底下没有这种好事。”

“你第一个要求只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面的老百姓能够满足。”

“至于第二个要求离谱了,陶渊明写文章都不敢这样想。”

“小说都没有的剧情。”

叶诗琪:“就是问问,开个玩笑。”

叶枫想了想,道:“有类似的老百姓。”

“他们既受到了朝廷的保护,也不要承担过多的税收和劳役。”

“比起同时期的老百姓来说好了太多了。”

李诗雅满脸震惊,道:“这都有。”

叶枫一摊手,道:“华夏历史就这么长,漫长的时间什么情况都会出现。”

“这群老百姓生活在北宋,位于辽国和北宋之间的缓冲地带。”

“领土问题存在争议,两国都不愿意放弃这块领土,那块地盘上的老百姓就要接受两国的管理。”

“有了竞争压榨就不会那么严重,宋朝和辽国都想体现自己爱民如子的形象。”

“要是这个地区的老百姓都心心念念向往宋朝或者辽国。”

“甚至不惜偷跑到宋朝或者辽国,这不就意味着我比对方更加爱民如子。”

“我就可以拿这个做文章来狠狠的嘲讽对方,甚至可以吸引更多的老百姓偷跑来自己国家。”

“彰显大国的仁政,至于税收和劳役大国缺你那点东西。”

“两国就展开了各自的招聘,辽国直接减税,北宋一看不能输直接不要税了。”

“到了后面一想还是要点税,否则那些老百姓就交辽国的税,还以为自己是辽国人。”

“甚至到了后面,辽国会偷偷的告诉老百姓你们去大宋疯狂借钱,想尽你的办法去借钱。”

“借完钱立刻跑到辽国,不用还这笔钱。”

“宋朝一听还有天理吗?还有王法吗?”

“不就是钱吗?谁能比我更有钱。”

“当然这种好事只能发生在和平时期,两国之间有相互的贸易,属于一种外交上争面子的时期。”

“一旦进入战争时期,这块地的老百姓日子就很难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