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牧唐 > 第四百零七章 汉语拼音?西方文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四百零七章 汉语拼音?西方文字?

第四百零七章 汉语拼音?西方文字?

“丫头,这就是你要给爷爷的惊喜?”礼部尚书王珪,紧皱着眉头,看着他的宝贝孙女儿递给他的,鬼画符一般的书册。

“对,爷爷,就是它!”王彩翼嬉嬉直笑,昂着她的小脑袋,一副很是得意的模样。从小到大,难得让她遇见了她懂而爷爷不懂的事物,小丫头忽然找到了一种想为人师的美妙感觉。

“这像是一本书,但是,这上面写的却是什么文字?你能认得吗?”见孙女儿顽皮得意,一副急等着让别人向她请教问题的样子,王珪不由抚须轻笑起来,不耻下问地开口向王彩翼询问,在为自己解惑的同时,也小小地满足一下自己宝贝孙女儿的虚荣心。在自己亲孙女儿的面前,王珪并不觉着会没有面子。

“爷爷,”小丫头终还是没有为人师表的天赋,才一下的功夫便又恢复了常态,她伸手搂着王珪的胳膊,亲腻地娇声向王珪说道:“是这汉语拼音,是彩儿在二条哥哥家里发现的哦。听二条哥讲,这是一条大哥当初为了教导小惠妹妹读书习字,而特别想出来的绝妙法子,彩儿知道爷爷定会喜欢,便给爷爷带了回来。”

“汉语拼音?是柳一条所作?”王珪又往书册上看了一眼,从《三字经》那件事情上,王珪就可以看出,柳一条对教导小孩子启蒙识字,似乎很有一套,所以对于从他手中流出的东西,王珪自然而然地就重视起来,脸上的神色也由刚开始的慈爱之色,变得严肃起来,他伸手轻抚了一下彩儿的秀发,轻声问道:“彩儿,你跟爷爷说说,这种‘汉语拼音’,怎么能教导别人读书识字?”

“很简单!”就知道爷爷会这么问她,王彩翼得意地又从怀里掏出了一本薄册来,冲着她的爷爷说道:“只要能学会这本册子上的那几十个字符,就是一个稚子,也能很方便流畅地读出《诗经》、《尚书》、《礼记》这些巨着来。”

“而且,这个很容易学的,爷爷,”王彩翼把册子交给王珪,接着说道:“在三原二条哥家里,彩儿可是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把它们全都给记住了。”

“哦,是吗?”王珪翻看着手上的册子,见上面也全是一些画符似的奇怪符号,不由轻皱起了眉头,知道彩儿不会说谎,但是仅靠着这些,真能能让一个稚子,读出《诗经》来么?

读书识字,做学文,靠得全是日复一日的积累,沉淀,从来都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是以,对于王彩翼的这翻话,作为一个资深的大儒,王珪本能地便产生了怀疑。

“当然!”见爷爷面露疑色,王彩翼很是不忿地夸口说道:“若是有了这种‘汉语拼语’作为辅助,便是一个稚子,也能博揽天下群书!”

“那好,那就劳烦我们家的彩儿来告诉爷爷,这种‘汉语拼音’,如何才能让一个稚子,去博揽天下群书。”见宝贝孙女儿似乎生了闷气,王珪忙欢笑着向她哄道:“若是真能如彩儿说所,爷爷定给你记一大功,等你出阁嫁人的时候,爷爷给你备你一份大大的嫁妆,如何?”

“爷爷~!”小丫头难得的小脸一红,不依地抱着王珪的胳膊轻摇了起来。

“好了好了,莫要闹了,”王珪轻笑着向孙女儿说道:“爷爷现在可是诚心地向你求教,你现在就告诉爷爷,这‘汉语拼音’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让爷爷心里也早些有个打算。”

虽然觉得王彩翼的话语有些夸大,含有很多的水分,但是能够让他王珪的孙女儿这般夸赞的东西,也定是有它的不凡之处,王珪也想早些把它给弄明白。

“嗯,”王彩翼闻言止往摇晃撒娇的动作,轻抬起头,脸上的红蕴已经稍退,不过现在白里透红的脸旁,却是更加地娇艳,好看。

“爷爷你看这个字符‘a’,它的发声是‘啊~’,还有这‘b’,它的发声是‘铂’,还有...”

一盏茶的时间过去,王珪终于收起了脸上的轻视不信之色。

一柱香的时间过去,王珪的呼吸开始有些加重。

一个时辰,两个时辰过去,王珪脸上的神色已经完全变成了凝重和震惊,同时,还其中也蕴藏滔天地惊喜。

柳一条是个天才!

待孙女儿把‘汉语拼音’的发声与用处与他讲了个明白之后,王珪忍不住地再一次开口赞叹。除却上次的《三字经》外,柳一条又给他带来了一个天大的惊喜。

身为大唐的礼部尚书,身为一个当世有名的学士大儒,王珪比任何一人都能更透彻地看到这种‘汉语拼音’的潜能和巨大作用。

虽然它只是一种辅助的工具,虽然它并不能真正地代替方块儿文字来使用,但是它的出现,无疑地,会给整个华夏大国,流传了数千年的文字传承,造成一股相当大的冲击。当然,这种冲击当是任何一个文人,都想要看到的。

“我要去一趟宫里!”小老头儿的面色潮红,胸口也是起伏不定地粗喘着气息,冲着王彩翼交待了一声之后,竟抱着两本书册,一路小跑着,出了书房的门去,惊得王彩翼这小丫头,一阵地目瞪口呆。从小到大,她何曾见过爷爷这般兴奋激动,又有些失态的样子?

“彩儿,你爷爷怎么了?”刚进院门儿,王崇基就见着他的老爹兴冲冲地从书房里出了门去,连自已与他老人家行礼,他都没有停身回复,这是怎么回事?正疑惑间,见女儿也随后从书房里走出,王崇基便不由得开口向她询问。

“爹,我也不太清楚,爷爷听了那个‘汉语拼音’之后,不知道是想到了什么,一下就便成了这番模样。”王彩翼也是一脸的不解,她也被王珪刚才的神情与举动给吓着了。

只是一种辅助学习汉字的方法而已,爷爷至于会激动成这样么?

“‘汉语拼音’?那是什么?”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语,王崇基也是一愣,有些不知所以。

“‘汉语拼音’就是...”

一个时辰之后,王崇基的神色也变得与他老爹王珪那老头儿一般无二,面色潮红,神情激荡,唯一不同的就是,他只是在书房里转悠,并没有嚷着要去皇宫而已。

“这个柳一条真是一个天才!”

继王珪之后,王崇基也不由开口赞叹,同时,他也算是明白了他们家老爷子为何为那般地激动了,柳一条的这个‘汉语拼音’,是一个创举,而且还是很伟大的那种。

“爷爷刚才也是这般言讲,一条大哥确实是个天才,不过我的二条哥却也是不错!”王彩翼也略带着一丝骄傲神色地向她爹爹说道:“听二条哥说,今年的科举复试,他有九成九的把握呢。”

“嗯,也对,以二条那小子现在的年龄,能有这般成就,也算是不错了。”虽然‘汉语拼音’跟科举复试这两件事情,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为了哄自己的女儿开心,王崇基还是浑不在乎地说了出来。

当然,这也不算是敷衍,依着柳二条现在的年纪,若是真的通过了复试,入了进士,那也确是一件很令人羡慕的事情。毕竟当年,他与他们家老三,得中进士时,无一不是年过弱冠之龄,比着现在的柳二条,还差了一些。

“那是当然!我三叔也曾这般说过二条哥!”听得爹爹的夸赞,王彩翼再一次地昂起了她可爱的小脑袋。

......

“玄成,来来来,到朕的身边落座!”李世民抬手招呼着魏征在他的近旁坐下,也不跟他拐弯抹角,直接地就开口向他问道:“今年吏部的复试,朕打算让玄成你去负责督促,为国选材,不知玄成心中可有把握?”

“皇上放心,复试应贤,唯才而居,微臣心中已有了计较,定不会辜负了皇上的厚望。”魏征躬身拱首,语气平缓而坚定。

“呵呵,玄成的做事,朕自是不会担心,不过在筹备复试之时,若是有什么困难和想法,玄成可直向朕直言。还有,玄成也要多注意一些身子,这些两年来,你可是越显苍老了。”李世民抬手吩咐内侍给魏征端坐到

了一杯热茶,温笑着开口向面前的这个老而弥坚倔强老头说道着。

“劳皇上挂怀,微臣年还不过六旬,比起王珪大人和李靖将军来,岁还尚幼,还能再为皇上分忧!”被皇上这般地关怀慰问,魏征心中感激莫名,说起话来,也多了一丝玩笑之意。

“皇上!礼部尚书王珪,王大人在殿外求见!说是有要紧事来禀报皇上!”魏征的话音一落,便有内侍总管李然进来轻声禀报。

“哦,呵呵,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了,”李世民与魏征对视一眼,不由同时哈哈大笑起来,挥手冲着有些不所所以的李然吩咐道:“好了,快去把王大人请来吧。”

不一会儿的功夫,王珪便随着李然一起,快步走了进来,看到这老头儿一脸兴奋,步履生风样的样子,李世民与魏征皆是一愣,在担心他老胳膊老腿儿不慎跌倒的同时,心中也不免起了疑惑,这老头儿,还是以往那个行事沉稳有度,遇事处变不惊地王珪王大人么?

“微臣王珪,拜见皇上!”恭恭敬敬地给李世民行了一礼,王珪直起身来,又微冲着一旁的魏征点了点头。

“嗯,王爱卿请坐。”李世民随和地伸手请王珪入座,然后看了这老头儿一眼,轻声问道:“看王爱卿面带喜色,神情激昂,可是遇到了什么喜事?”

王珪冲魏征拱了下手,然后在魏征的身旁坐定,听得李世民向他问话,便又躬身向李世民回道:“回皇上,确是如皇上所言,就在刚才,在微臣的府里,微臣便遇到一件足以恩泽万世的天大喜事,此次微次入宫,便是想来禀报与皇上知晓。”

“哦?”李世民闻言,不由得便坐直了身子,正色向王珪问道:“恩泽万世的惊喜?不知王卿所言为何?”

魏征也奇怪地向王珪这边看来,他知道王珪行事素来严谨,向不言那无诳之语,今见这老头儿这般地激动,他也想知道这其中的原因为何。

“微臣这有两本书册,请皇上过目!”王珪伸手入怀,把从府里带来的两本拼音书册递与一旁的内侍,轻声向李世民禀报道:“这便是微臣所言的喜事!”

“哦?”李世民接过书册,看了王珪一眼,便信然将书册打开,待看到书册上的字母字符,不由得便起了一头的雾水,不知道王珪给他看这些东西是为何意?

见魏征正眼巴巴地朝他这边看来,李世民便把书册一推,着内侍递之于他,让魏征也见识一番。

“这?”魏征的两只小眼儿也是一眯,轻声吟道:“这种字体,不像是我中土之物,不知王大人将这拿出于此,是为何意?这喜,又是从何而来?”

“呃?魏大人识得这上面的字符?”见李世民与魏征都没有太多意外的神色,王珪自己倒也是迷惑起来,难不成,皇上他们在这之前,就已经知晓了?

“这是景教教士阿罗本他们国家的文字,”见王珪面露不解之色,李世民便开口向他解释了一句。景教自贞观九年传入大唐之后,经过四年的时间,已在大唐境内也形成了一个不小的规模,知之者甚多,不过李世民知晓王珪此人,向来都不信神佛,没有看过这方面的典籍,也是正常。

只是他不明白,为何王珪见着这些文字,会这般地欣喜,异常,甚至还巴巴地跑到宫里来向他禀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