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穿梭机故障,滞留古代当农民 > 第88章 馅饼又砸,好事我要闭眼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8章 馅饼又砸,好事我要闭眼做

王冬麦和秦容找上门的时候,陈氏心说,这当真是瞌睡有人递枕头啊。

陈氏嫁到秦家,布匹的生意就没有再参与了,只一心打理秦家的一些产业。

所以她大女儿秦悦棉嫁到县城李家,也没有陪嫁布匹铺子,只有个秦家的干果铺子。

小女儿倒是跟着外祖母学了好几年的针线活,不光手艺了得,对布的种类和质量也有一些心得。

陈氏娘家是隔壁端阳府四宝县人。四宝县跟当河县接壤一部分,当河县属于梁阳府最北边的县,过水镇又是当河县最北的镇。

过水镇东北方走半天,就到了端阳县境内的四宝县。

秦家跟陈家能结亲,主要还是老秦秀才跟陈氏爹年轻时候的交情。

陈家在四宝县是种麻大户,对于麻的利用可以说有着自己独特的记忆,四宝县中的一宝,就是这陈家的麻布。

所以陈家做布匹生意,那是得天独厚的条件。

不光麻布,其余的棉,丝,陈家均有所涉猎。

不过他们基本朝端阳府和江南一带开拓,梁阳府相比端阳府有些穷,就没有开设铺子。倒是梁阳府内的一些布商会去四宝县批发回府内售卖。

陈氏把娘家家底一漏,屋内的刘家众人就被惊得不说话了,就连秦红花这会子也满脸满眼的吃惊。

刘小冬内心狂吐槽:所以她这是遇到了个宝?为啥不早点遇到呢?

吐槽完想了想又觉得现在知道也不晚啊。

原来这陈氏是深藏不露啊,果真是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的程度。

不过陈氏倒是谦虚,只说家族房门众多,她爹跟两个兄弟,也没办法掌握到布庄的核心生意。

简言之就是,她娘家在四宝县陈氏家族里没啥地位。

搞不好以前是没地位庶子呢。

好家伙,刘小冬立马就脑补出了一处古代大家族里的嫡庶之争。

啧啧啧,她有点好奇了怎么回事。

不过好奇归好奇,今天请陈氏母女和秦红花过来是要谈论正事的呢。

刘礼秋把杜贞念这两天熬赶出来的羽绒样衣拿给几个人看。

陈氏看这种款式又轻便的冬衣着实没见过,就问:“这是冬衣?为何要做这么款式?”

刘礼秋回道:“是冬衣,但是袄子。”

陈氏再上手仔细试了试富,难以置信道:“这袄子填得什么?这么轻便?能保暖吗?”

刘礼秋便仔细向她解释道:“羽绒,与芦花相似,但比芦花保暖很多,比棉花轻便,又比棉花易得。”

陈氏几人面面相觑,她们没听过羽绒啊!!!

但从字面判断,应当跟鸟羽有关系。

秦悦苗问道:“可是鸟羽?我早年听外祖母说过,北地有人用鸟羽织衣,穿上后一整个冬季都不觉得冷。”

刘礼秋对她莞尔一笑,摇了摇头:“倒不是鸟羽,我们用的是鸭和鹅的里绒。最保暖的那一层绒毛。”

她这一说,众人立马恍然大悟,原来是鸭绒和鹅绒。

她们也知道鸭子和鹅就算冬天河水结冰,也可以自如在冰水上游动,一点不在乎水凉冻坏身子。

这最里层的细绒,保暖能力一流,就是难得又稀少。

一只成年大鹅,最多也就出不到一两鹅绒,鸭绒虽多些,但也就一两多,而且鸭绒的味道冲,比鹅绒更难清理。

但无论如何,两者都是不多得不易得之物,要不然她们家早就做出来了,哪里还需要每年打芦花就着碎棉花缝袄子呢?

刘礼秋又把清洁好的鸭绒和鹅绒拿上来给她们看,还详细讲解了如何缝制。

几个人都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个方法做出来的羽绒服,穿起来再舒服不过,而且还考虑到袄子的清洁问题,两个贴身的外罩随时可以拆下来清洗替换。

冬天穿着这个羽绒服,外头再罩上一个外衣,简直不要太舒服。

陈氏爱不释手,立马就想到了这个羽绒服的大妙处,而且也预感到了它今后的需求量。

不过她还是忍住激动,问了下刘礼秋:“可是你们做出来了?”

刘礼秋摇了摇头,对她说道:“这才是刚试出来的,眼下我们所收集到的绒子不够多,而且也没有这方面的人才,所以今日才把各位都请了过来。”

她这话一说,陈氏母女和秦红花,立即心花怒放。

话都这么说了,看来是要拉人入伙了啊。

不管是投钱还是投人,她们都要投,跟着房家洼的路子走,就绝对不会错。

尤其陈氏,自家的商队第一次赚了多少,那她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啊。

要是这个羽绒服作坊开起来,那不光是她家商队,就连四宝县的娘家,估计也会因此再次飞黄腾达。

她可太想这样了。

好日子谁不想过啊。

于是刘礼秋,杜贞念,王冬麦,秦容四个人陪同陈氏母女三人和秦红花,商量起了合作的事。

不过虽说合作,但刘礼秋也说了今年是第一年试行羽绒服装,所以虽然所有的前期投入都需要准备,但也不会大张旗鼓。

目前刘家有了第一批羽绒,按刘小冬给的比例,杜贞念算过之后,这些羽绒能做成年羽绒服两百件,若是改成尺寸大小不一的,可以做多些。

考虑到她们这次售卖的对象客户,杜贞念打算六成对口府城和县城的富贵人家,其余的就对口各镇中的地主和小商户家人。

而且还专做一部分针对老年人的服装,坚决抓住第一批羽绒服急需人群,然后等第二年再扩大市场。

当河县冬季有将近四个月,最冷的十二月和一月,是最难熬的,所以,这批羽绒服会赶在最冷的十二月也就是腊月来临前上市,争取一举打响名头。

中午的时候,几个人留下吃了顿饭,饭桌上,出现了第一次上桌的卤鸭,鹅块。

几个人再一次赞不绝口,秦红花吃了不少盐水鹅块,还说都想以后没事来刘家蹭饭,被王冬麦的手艺折服了。

刘小冬听了这话,对自己的这个作品满意度加了一分,等过两天,她还会得到当河县义母送回来的反馈,若是也如此这般夸奖,那这卤鸭鹅,盐水鸭鹅,和后续要开发的酱鸭,甚至烤鸭都会陆陆续续研制出来。

她争取不浪费每一个食材,而且把每一个食材都发展到老百姓的饭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