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整个大汉的兖州、青州之战结束了,袁耀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将青州全境收复,兖州除东郡外的地区也全部收复。
这个扩张速度其实稍微有点超出袁耀的预料,原本他计划只打下一个州就好。
毕竟师出有名,是为了清除伪帝刘备,所以最初袁耀想的是拿下青州,掌控胶东半岛,让他和冀州之间的往来贸易变得更简单。
至于曹操,袁耀其实最开始想稍微留一留,让他成为他和袁绍之间的缓冲地带。
不成想曹操的魄力能这么大,不管袁绍干啥,他就是要跑路,不想再和这二袁对抗了。
只要跳出兖州这个四战之地,去了并州,有山脉阻隔,袁绍想派兵打并州都难。
这给袁绍出了个大难题,也给袁耀出了个大难题。
没预计打这么多地方下来,所以他手上的小吏不够用了。
在一整年时间里,袁耀培养了大概六千名合格的小吏,不光是识字,还实打实的下乡做过管理,有相当程度的工作经验。
但这仍旧不够两个州分的。
为了尽快将两州之地完全纳入他的政务体系管理中去,袁耀决定破格招聘一些实习生。
这些实习生都是徐杨两州他创建的学院的学生。
现在袁耀的治下,有三个阶段的学校,一个是小学,凡是适龄的儿童都得去学习文字。
这一点得益于农业基础做得好,在今年上半年的水稻再次产出后,又迎来了一轮丰收。
这次收获的水稻种子足够将整个扬州和徐州覆盖种植!
等下半年第二轮秋种丰收后,不开玩笑的说,就算是兖州和青州一石粮都不产,他袁耀也供应的起。
能吃饱饭,百姓自然愿意让家里的小劳动力在不忙的时候去学学字,学学算数,将来也有出息。
小学阶段就是学习识字和基础的算数。
等上完小学后,会进行一次统一的考试,成绩好的人都有资格去学院。
可以将学院理解为初中和高中的结合体。
每个郡只有一个学院,名字就用郡的名字冠名,像是琅琊郡的学院,就叫琅琊学院。
别看只有一个学院,但招生有时候是招不满的。
除了分数不够上不了的,还有钱不够上不起的。
毕竟是要离家在外,去外地求学。
扬州还好,袁耀已经管了两年,百姓们手上多少都富裕些,徐州这边,有资格但上不了的人还是挺多的。
这些人,袁耀倒是提供助学贷款,等他毕业后工作了再还。
但百姓们也是让贷这个字搞怕了,曾经的世家用一个贷字就骗走了他们所有田地,谁还敢让孩子们再背贷。
因此有资格上的人确实没那么多,一个郡有一个学院暂时来说是足够了。
再往上,那就是大学了。
徐州、扬州、豫州,三州之地只有一个大学,开设在吴郡,且大学内并未有多少人在。
这个大学里,没有老师和学生之分,有的只有追求某一方面的‘疯子’。
比如数学、物理、化学。
每一个‘疯子’,袁耀都花钱养着他们,让他们尽情的去钻研追求他们所追求的道。
所以袁耀这次要破格录取的,显然不是这些疯子,而是学院的学生。
能上学院的学生,已经可以说是几州之地的佼佼者,青年天才了。
现在袁耀从中破格招募两千名实习生,跟随老科员去管理地方,建起袁氏商会管理制度。
他们的学识和才能都要比老科员更高,也更年轻,掌握起来也更快。
因此袁耀特别批了通道,只要政绩足够好,这帮实习生的转正将一路绿灯,晋升起来也将更快,上限也将更高。
这其中,就有一个叫魏不一的人,格外兴奋,主动报名了大家都不太愿意去的离家最远,最靠近的并州的兖州西部地区,陈留郡的酸枣县。
不知可还有人记得魏不一,这家伙就是改名换姓的曹操二儿子曹丕。
在自认为被曹操抛弃后,黑化进度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八十。
在他内心里其实还不死心,于是还在等,还没有百分百黑化。
可几个月过去了,他仍旧没有收到一点曹操寻找他的消息,反倒是得到了曹操弃兖州而去,前往并州的消息。
这意味着什么?
曹操彻底当他死了!彻底不要他了!
小曹黑化进度:100%
他现在就是要去当年曹操真正崛起的地方,那个十八路诸侯会盟的酸枣县,像他爹那样,以此地为起点,做出一番事业!
他在袁耀的学院里学习到了很多知识,这些知识他都有所耳闻,都是些从春秋战国时期起就有的东西。
但是,在学院里,这些东西都被升华了。
就比如说古人只知道有弩可连射,但学院里却教你为什么弩能连射,这用的是什么原理。
还教你如何测算弩箭的射程和精度。
这些都是袁耀升级技能后,不断出书,成为学院各个学科的教材,然后将一些含糊不清的传言,变成了切实可行的学科。
曹丕本就才能学识不差,或者说大魏三代人的能力都很强,也因此遭天妒忌,都是短命鬼。
在学习了这些东西后,十岁的小曹丕可谓是如虎添翼。
他有信心能迅速做出政绩,让袁耀看到他,提拔他。
然后任命他当攻打曹操的将军或军师。
他现在只希望曹操能别没的那么快,别被袁绍弄死。
他要亲自带兵打下并州,让曹操在他手里求饶、认错!
另外,小提一嘴,曹操的大儿子曹昂也没能撤回去跟着曹操一起上路。
受伤后,他被刘备带在了身边,一路从冀州穿行,去了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