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
刚刚走出乾清宫的永乐朝朱棣和建文时空的朱棣再次回转。
“老大。”
“爹,您请吩咐。”
太子朱高炽恭敬的站在原地。
“外戚专权,危害大么?”
太子朱高炽的脑袋轰的一声,身体也直接跪在了地上,口中连呼不敢。
“儿子不敢。”
“不敢?”
“朕看你挺敢的。”
“后宫家族封爵的先例,自你而始。”
永乐朝朱棣的话语虽轻,却如石头般砸在了太子朱高炽的心底。
吓得朱胖胖汗水直冒。
一旁的杨士奇等官员闻言也是眉头直皱。
自古以来,外戚专权对王朝的危害都极大。
西汉的王莽,东汉的梁冀,唐朝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
这些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最重要的是,他们这些文官不比武将,武将可以凭借军功封爵,可是他们文官呢,呕心沥血的为大明奋斗,结果到退休了都没一个爵位。
太子殿下倒好,一登基了就大肆给后宫妃嫔的母族封赏爵位。
这让文官们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了。
太子朱高炽跪在地上,不敢说话。
他是打算登基后,给予太子妃张氏和其他妃嫔的家族一定的恩宠。
因为大明给太子和太孙选妃,找的女子一般都是平民的家族,这是太祖高皇帝定下的,就是为了避免外戚干政。
而也正因如此,朱高炽爱屋及乌之下,便打算封赏那些后妃的母族,让那些后妃的家族不至于过于寒酸。
可是朱胖胖是怎么做的?
人家封赏,是赏宅子,赏地,赏仆人。
他倒好,金口一开,直接赏爵位了。
还是世袭的那种。
这位仁厚的大胖子,开启了为后妃家族封爵的先例,而且都是世袭罔替的世爵。
爵位的封赏,从洪熙朝开始便一发不可收拾。
而大明的后世皇帝因为有朱高炽这个先例,于是纷纷效仿“祖制”。
给自己宠爱的妃子的母族封赏了大批爵位。
这种给外戚封爵的行为在大明后期已是常态。
那些文官们为了获得爵位,开始想办法给皇帝的后宫塞女人,只要自家的女儿被皇帝看上,爵位这不就来了。
虽说这些外戚都只是“食禄不治事”,几乎没有危害性,大多数外戚也相对比较安分。
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弘治皇帝朱佑樘了。
给自己的岳母封为昌国太夫人,两个小舅子一个封了寿宁侯,一个封了建昌伯。
张氏一族,极尽恩宠。
这也是大明一朝最为嚣张跋扈的外戚。
一门两侯爵。
除了大明开国第一功臣的徐达以外,便是弘治朝的张皇后的家族了。
张氏一门,皇侯爵就出了两个,获得恩封的其他张氏族人多达上百人,就连张氏家族的一个小妾都封了六品诰命夫人。
“我大明,爵位不可轻允。”
“老大,此事,你皇爷爷也在关注。”
永乐朝朱棣点了一下好大儿朱高炽。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太子朱高炽恭声道。
如果说刚刚还对封赏后宫妃嫔母族有所犹豫,那么当太子朱高炽听到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也在关注外戚爵位一事时,太子朱高炽就算胆子再大也不敢那样搞了。
而以杨士奇为首的文官们听到陛下说,太祖高皇帝也在关注此事,心下松了一口气,他老人家最恨的就是外戚专权了。
这下子,太子殿下应该不会乱来了。
“行了,朕也该走了。”
永乐朝朱棣走到了太子朱高炽的面前,将其扶了起来。
右手放在了他厚实的肩膀上。
“老大,你做的很好。”
“爹会一直注视着你,看着你带着大明变得更好。”
“爹……”
太子朱高炽的眼睛有些湿润。
“好了,老大,爹该走了。”
“有事记得在群里喊爹。”
永乐朝朱棣收回自己的右手,这一次,没有回头。
太子朱高炽看着两位亲爹离开的背影,心中有些不是滋味。
另一边,随着洪熙朝事了,朱厚熜只觉得一股力量从身体内部涌出,一下子将他的瓶颈冲破,境界更是为之提升了不少。
朱厚熜感应了一下体内的力量,满意的笑了。
他感应到了,自己距离成仙,更近了。
(如果有人问土豆君,朱厚璁的修仙在哪个阶段,这边可以明确的回答:“不知道”,因为最初写这本书的时候就没有设计境界的划分,只打算在统合十六朝大明的时候成仙,所以请不要印象中的修炼境界代入本书,本书不是传统的修仙文,是乐子文,乐子文,乐子文 )
而此次去往洪熙时空,因为聊天群没有发布相关的群任务,所以也没有奖励。
这边的朱厚熜是爽快了,可是另一头的乾清宫里。
老朱和一众朱家老少正愁眉苦脸着商量着什么。
朱厚熜走进乾清宫内的时候看到的便是几张忧愁的面孔。
朱厚熜:“⊙?⊙”
“太祖高皇帝,诸位先帝,这是怎么了?”
“厚熜,你来的正好,咱正准备让人请你过来。”
坐在龙椅上的老朱看着走进来的朱厚熜,眼睛一亮。
朱厚熜走到了御案前,冲老朱和诸位朱家先帝微微一礼。
“厚熜,这是刚刚送过来的,弘治朝官员抄家的记录。”
“你看看吧。”
老朱从御案上拿出一本奏章,递给了面前的朱厚熜。
朱厚熜接过奏章,打开翻阅了起来。
“……查抄白银三千五百六十万,奇珍异宝、古玩字画、房屋地契,估价八百五十万两白银,总计四千五百万两。”
“这届文官不太行啊,才捞这么点银子。”
朱厚熜摇头鄙视了一波弘治朝官员。
老朱:“⊙?⊙”
朱家老少:“⊙e⊙”
你要不要听一下自己在讲什么啊,喂。
咱们的国库一年财政收入也才一千多万两银子啊,这些混账东西的家底,都抵得上国库四年收入了。
老朱也是气的脸色有些涨红,他出生贫苦,父母兄弟也都是因为蒙元横征暴敛而饿死。
老朱懂民间疾苦,深知贪官污吏对百姓的盘剥之害。
自他创立大明后,整顿吏治,制定了一系列严刑峻法,来打击朝中官员的贪污腐败行为。
洪武一朝设立了明确的量刑标准,对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处以剥皮填草之刑,并将剥下来的贪官皮挂在办公的梁上,警示后继之人。
老朱可以说是大明一朝,杀贪官最狠的皇帝了,下令处死的贪官人数以万计。
“厚熜,咱当初为了防止官员贪污,定下了如此苛刻的刑罚,为何贪官还是杀之不绝,难道,就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杜绝这种事情么?”
“太祖皇帝,人性本贪呐!”
朱厚熜叹了一口气。
哪怕是到了数百年后,贪污一样横行啊。
“不过,朕这里倒是有个办法,减少官员贪污事件发生。”
老朱本来还想问计朱厚熜这位老朱家最有出息的神仙子孙,可是对方也是轻叹不语。
就在老朱有些失望的时候,朱厚熜竟然抛出了一个点子。
老朱听到这里后,眼睛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