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我确实要走了。感谢您一直以来的帮助,等我在城里安顿好了,一定会回来看您的。”
这位老妇人是村里最有威望的张奶奶,为人善良。以前赵兰香生活困顿时曾受她许多恩惠。
“我已经这么大年纪了,没有什么好看的,只要你能在城里过上好日子,我就放心了。”张奶奶高兴得抹了抹眼角的泪水。
赵兰香一边收拾着衣物一边泪流满面,这一天她终于等到了。
在李家村,作为单身母亲养活自己和孩子实在艰难,幸亏有张奶奶多次帮助才不至于饿肚子。现在有了进城的机会,能有一套房子,还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多幸福的日子呀?
那名中年妇女是张奶奶的儿媳妇。以往看着赵兰香如此被大家照顾嫉妒不已,此刻心中更是百感交集:“兰香啊,以后在城里可不能忘记我们这些曾经帮你的人。”她话语里掩饰不住酸意,暗暗嘀咕着。
狐狸精竟然真的找到出路,进城去了。
赵兰香早已学会应对他人的情绪,含糊地回应说:“大姐,我会记得你们的帮助的。”
一个小时后,所有的行李都准备好了——三个大包裹外加一个小包裹。
刘大勇看着这些东西暗自后悔,早知道这么麻烦就提前离开算了。但已经到这步,也只能咬牙硬撑下去。最后他花了两块五毛钱,在村里找了一辆骡子车,拉着赵兰香及其家人一起离开了村子。
“婆婆,我走了。”赵兰香说道。
“好孩子,去吧,城里要好好安顿下来,只有稳住了才会有更好的未来。”张奶奶语重心长地说。
“婆婆,我知道了。”
赵兰香带着孩子哭着和张奶奶告别,并在心里默默发誓,无论多困难都要在城里站稳脚跟。
与此同时,在铁厂那边喜气洋洋张罗红烧肉宴席的事情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杨厂长办公室里,厂领导和李建勋围坐在一起喝着茶聊起天来。
“小杜啊,去下面传个话,让每个食堂分一头大肥猪,中午做些红烧肉配上米饭给工人吃。”李怀德兴高采烈地吩咐食堂主任老杜。
一旁的李建勋打趣地说,“李主任,是不是过不下去了?哈哈。”
李怀德明白他在玩笑什么,笑着回应,“李科长啊,咱们厂不差钱,最怕的是没钱买不到肉呢,不过以后只要有人像李科长这样能找到这么多猪肉供应,我们还愁什么呢?几位同意不?”
众人都哈哈一笑,表示认同:“说得对极了。”
但是李怀德也没有忽略工作中的现实问题。“不过嘛,这次把厂里的储备肉都吃了不少,以后还要劳烦李科长再想办法联系货源才行。”
杨厂长收起了笑容,认真地点点头表示赞同。
“这简单得很。”李建勋爽快地应承道,“晚上我去拉,明早就给您送到,先运来二十头猪十只羊,还有五百只鸡和兔子。”
听到这话,在场的人都震惊了。谁也没想到一个人竟能有这么大能耐,从哪里一次性凑来这么多肉类物资?
李建勋其实有自己的渠道——他的微型地球里养着大量家禽牲畜。而五千头猪还在生长发育阶段,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只需半个月就能成熟;那时不仅能满足自家需求,甚至要考虑怎么解决库存过剩的问题。
对于这样一个量级的需求,仅靠一家工厂消费显然无法满足,因此必须扩大销售渠道。
“李科长果然能力出众!”杨厂长惊叹道,“这么短时间居然可以带来那么多肉,太不可思议了!”
“看来我们都低估了他的能力啊。”一位同事说,“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喊缺肉缺粮,到了你这就变得轻松解决了。”
杨厂长感慨万分,“我也服了,要是能随便搞到大批量的粮食和肉,我也会自豪起来。”
在一片欢笑中,大家似乎忘了眼前的忧虑与困境,沉浸在这个年轻人创造出来的奇迹之中。
而一旁听着这一切的李怀德心中另有打算:他的岳父在工信部任职负责后勤方面的工作,如果能把李建勋这条线牵上线,或许能为家里带来更
## 工厂里,工人们一浪接一浪地涌入食堂。食堂工作人员们齐心协力维持秩序。
“大家务必排好队!不排队的一律不予打饭。”
一名工人对着窗内说道:“师傅,我在这里排队呢,帮我来一份红烧肉、豆腐,再加两个玉米馒头。”
“好的,一份红烧肉、一份豆腐、两个玉米馒头,六毛五。”
窗口的大厨稳稳舀了一勺满满的红烧肉放进他碗中,并开始装豆腐。
“诶,师傅,怎么是六毛?”
“哦,厂里决定今天的红烧肉按照成本价供应工人。”
这名工人一听,喜出望外,“那太好了!那就不要豆腐了,给我再来一份红烧肉吧!”
原本他是打算拿豆腐中午吃,红烧肉留着晚上给家里的孩子吃的。得知红烧肉按成本价后,这个消息迅速传开。
“师傅,给我也打两份红烧肉!”
“师傅,我要四份红烧肉!”
“你二愣子,能吃吗?小心吃撑了!”
“切,你也吃了三份,咱们一样啊。”
“我也来两份,家里好久没吃到红烧肉了。”整个食堂像是煮开了锅,热闹非凡。
同时,张厂长和其他几位领导请李建勋去了小灶房间。一进包间,大家都开始夸赞起李建勋。
张厂长笑道:“还是建勋厉害呀,刚才路过看见工人们都在说昨天喝全羊汤,今天吃红烧肉,个个笑得合不拢嘴。”
林科长也不甘示弱地说:“工人们的伙食这么好,谁还会埋怨呢?”几位厂领导都附和着,气氛愈发热烈。
一旁的助手小宋也感到非常荣幸,她忙于为大家倒水,却听到了一个吩咐声:
“别倒了,现在提倡人人平等,我们都是自家人,各自倒吧。”
张厂长也赞同道:“对,大家自由取用即可。”
接着,桌上端上多道佳肴——酱焖猪蹄、红烧肉……共八菜一汤。香味扑鼻而来。
张厂长特意让李建勋先夹第一口。“这新厨师的手艺可不错,大家都可以试试。”
众人纷纷拿起筷子品尝起来。讨论声从美食渐渐转移到生产问题。
午餐结束后,大家意犹未尽地离席而去。而这一切仅仅是一天中的一个小 ** 。
### 午休时分,回到办公室,李建勋整理关于氧气顶底复合吹炼钢技术的相关资料。这是新时代的炼钢方法,计划用于改造老式炼钢厂。
氧气顶底复吹炼技术具有三大优势:
1. 更高效的燃烧温度;
2. 精准控制气体流量;
3. 回收利用废气回路。
这意味着钢铁质量和生产速度可以显着提升。即便机器全面升级,也只有10-20%的增益;若采用新型炼钢设备,结合先进的连铸机和生产线,产量将翻几番。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产业效率的一次飞跃。
另外,他还拥有65孔焦炉技术和300吨氧转炉等其他先进技术方案,这使得红星钢厂有希望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顶尖钢铁厂。这些技术通常要到七十年代末或八十年代才出现和实际应用。提前布局,抢占先机,年产量将由几十万吨提高至数千万吨,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建设。而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基础在于首先成功研发和制造顶底复吹转炉炼钢炉。为此,他已经准备了一份详细的计划书,并特别准备了一份数量和技术细节更完善的版本以备不测。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信息的安全尤为重要,特别是那些关键技术图纸的数据保护显得尤为迫切,毕竟关乎到国家的核心利益和发展。顶底复吹转炉设计图和相关数据无异于国之重器,必须严加防护。
有了这项技术,优质的低价钢材将会源源不断地流向市场。建筑、汽车、船舶和机械等行业因此将焕发出新的活力。这些产业的蓬勃发展将创造巨额财富并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推动城市的发展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想到此,李伟越加激动不已。他拿着关于氧气顶底复吹炼钢法的研究报告匆匆前往厂长杨明的办公室。毕竟杨明是自己的上级,虽然某些事情可以绕过他直接上报,但这样做不太合适。还是让领导也能沾点光吧。
李伟轻轻敲了三下门,里面传出了声音:“请进。”推开门,看到室内已有杨明、 ** 、张勇以及唐华四人坐着等待。
“小李,你说要找我商量一件大事,还叫我召集几个主要干部。到底是何事?” 杨明好奇地问道。
李伟笑着说,“这自然是一场天大的喜讯。”
“噢?具体说说看。”
“先看看这份。” 说着,李伟递上了研究报告。看到首页的“氧气顶底复吹转炉炼钢法”,几人的神情立刻严肃起来。尤其是负责技术的张勇接过文档后迅速进入状态,仔细审阅每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