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走了吗?”
李辉环顾四周,没看到张飞的身影,不禁问道。
张星彩冷哼一声,似乎在表达不满。
——「爸爸还把我未来丈夫当回事吗?」
关羽察觉到张星彩的情绪,代为发问:“你们为什么这么晚才到?”
“我陪着那位文士刘玄明去看军械库,结果误了时间。”李辉随意回答道。
但实际上……他离开时被黄承彦喊住了,谈论连弩失窃的事及一名刺客遇袭中毒的事……
直到聊完这些,才导致来得迟了一步。场面一度变得有些尴尬。
李辉轻声感慨道:“也许三叔不在也好,这样大伯一个人在荆州也能清静点儿……”
一句话引得众人纷纷望向李辉。
呃?
难道他说错了什么?
“我是想说……应当叫夫人……” 李辉连忙解释道。
然而大家的目光中依然充满了困惑。
过了好一会儿,张星彩提醒道:“云旗,你在哪听说过大夫人已经回江东了?夫人何曾回江东过?”
“啊……”
李辉顿时惊愕不已。根据他所了解的历史,《三国志》中的孙夫人大早就回到了东吴,并曾企图带着刘禅逃离荆州作为交换人质的资本……
但是张星彩却言之凿凿:夫人一直在成都,并组织了一支娘子军训练……根本没回去。
这件事让李辉感到十分不解。或许由于他的出现带来了蝴蝶效应?
又或因最近湘水划界、合肥之战赌约等因素,使得原本记载有偏差?
无论如何,历史似乎存在诸多未解之谜!
最重要的是……
“得防备夫人将阿斗带走!”
他喃喃自语,陷入沉思之中。
“云旗!”关羽突然严肃地说,“行事说话要有证据。尤其是涉及你大伯和家事更应谨慎。”
随即,关羽策马离去。马良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李辉,留下一句:
“若是有疑问可以来找我随时为你解答。”
这一刻,留在这里的只有关云与张玲、诸葛明和貂琴四个人。
“你脑筋总是转得太快,把真假都混在一起想了,难怪会弄错。”张玲调侃着关云。
关云仍在深思……孙琳原本并不在他的计划之中,这一变数让他有些措手不及。他对这位夫人的动向颇为担忧。“要是像吴郡太守的妹妹就好了!”他心道,不确定这个意外是否会带来大的麻烦。
刚从马车上下来的貂琴,为了避免场面显得尴尬,赶紧转移话题,“公子不是说要去得胜桥听书吗?时间已经不早了,生怕要说书已经开始。”
关云一怔,被提醒后立刻收拾心思。“的确差点儿忘了这件事儿。” 他的眼神若有所思,随后平静了下来,“先去得胜桥吧,听说今日下午的‘说书’特别精彩呢!”
“那就赶紧去,不然真的开始了。”貂琴接着说。
关云轻笑着回应,“不用急,让这箭再飞一会儿吧。”
他的眼神突然深邃起来,似乎有更多深意藏在其中。
---
得胜桥下,关云选中的茶馆位于高处,既能一览无余又离说书台很近。此刻,台上已经来了被誉为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台下的观众也渐渐聚集。
“真没想到,今天的说书人竟然是以《英雄记》闻名的王粲!自从江夏投降后,他就经常来这里讲史,而且他讲述的故事和我们平常知道的大相径庭。”
旁边有人议论纷纷,而灵婉今日穿着青绿色衣裳代替了一贯的红色,举止温柔优雅地煮茶端上,分给桌上四位贵宾。她现在的样子更像是个娴静的村女。
看到她,貂琴心头不禁想起失散多年的女儿,“我的女儿如果活着,也会是这般美丽动人了吧?”片刻感慨之后,貂琴还是摇摇头回到现实中,把目光重新投向了正沉思的关云,“公子刚才为何摇头?是不是因为王粲的故事讲错了什么?”
一旁的诸葛明附和道:“大概是他讲温酒斩华雄时出了差错。按坊间传说,那本是关羽的事迹,怎么成了孙坚?”
面对二人的疑问,关云的表情愈发认真,“你们真的想听真相么?这是一个牵涉到吕布的阴谋……”他直视着貂琴说道。
当提及吕布的名字,正在退后的灵婉停住,洗耳恭听。华雄之死并非出自关羽之手,而是在吕布精心布局下的结果。董卓得知孙坚占领阳城后,派胡轸为主帅、吕布为副将,率领五千兵马去抵抗。
到了夜晚行军劳累之际,按照常理应该安营扎寨整修,可是吕布散布谣言称敌军已逃走,并说服胡轸继续追击。赶至阳人城外,城中防备森严难以偷袭,加上军队疲惫困倦。吕布再次放出谣言说孙坚来袭。士兵慌乱逃离,自相践踏中士气瓦解。最后胡轸的部队在黑夜中溃败。
那一夜,整个军营中充满了疲惫与匆忙,周遭的人和事仿佛陷入了无尽的混乱。
次日清晨,敌军尚未有时间休整,孙某人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他立即下令出击,而对面毫无防备,很快就被击溃。这一仗让胡将军声名狼藉,他的位置也被另一位武将吕将军取代。
众人听关公子讲到这儿,不由疑惑纷纷:究竟华雄是死于谁之手?是因为战斗失利被对方所杀吗?还是因为别有用心,吕将军策划的一场阴谋?
“你们不妨思考,真正斩杀华雄的究竟是谁?是当时英勇奋战的那位将领,还是背后步步紧逼的智谋家?”关麟不慌不忙地解释。
这使得在场的每个人心头都泛起一片新的涟漪,诸葛恪等人无不震惊。
貂婵和另一名叫灵雎的女子也不由得愣住了。谁能想到,在那关键之战背后还有这么复杂的情节?
除此之外…
貂婵在心里暗暗感慨:
——『这确实符合夫君的心思…』
而灵雎则默默想着:
——『父亲真如传说中的这般有计谋么?』
关麟继续说:“其实,关羽斩华雄的故事不过是为了增强士气,美化先父的形象,但我可以说,在这个事件里,并不是先父承认的事。”关麟娓娓道来整个“阳城之战”,犹如亲自参与般生动形象。
诸葛恪追问道:“所以照你所说,吕将军应该是一位智勇双全的人了,不像故事里描写的那个莽撞大汉。”
此时,关麟的目光似乎在寻找答案。
他在用眼睛询问貂婵,吕布到底是何等人物?是不是像传说中那样只是一介武夫?想必貂蝉应该比他知道得多吧!
口中虽这么说:“吕布当然有其过人的智慧,世人才知道他的武艺无双,谁知道他内心的智慧呢?”
随后,关麟又提到一些吕将军的巧妙安排,诸如在袁绍麾下时,曾巧施脱身之策、投靠张杨时成功说服对方,这些事实足以证明他不只是个蛮勇之人。
听到这里,不仅灵雎感到心头一暖,貂蝉也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暖。
对于灵雎而言,这种来自外人对她敬爱的父亲的认可,显得异常珍贵,令她在心底萌生了难以抑制的好感。
貂婵也不禁暗想:“如果关云长先生早些年能遇见夫君,他们是否会成为知己呢?”
当话题转到义子问题时,所有人不由得一阵沉重,这是吕布一生中的重大污点,背负了诸多负面名声。但关麟进一步解说了吕布的处境,指出即使为义子也不见得受重视的事实,让听众惊讶不已。
而在桥上的另一端,王粲的说书正在进行。“尘土飞扬,飞龙旗、飞虎旗、飞豹旗下,一面大督旗帜招展。”
关麟的解说则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比起老调重弹,更多人好奇于这位年轻公子所揭示的新史实。
“董卓的六位中郎将中有五位统兵统领,吕布却是其中唯一一位没有统兵权的人物。原因在于,无论从资历、关系还是实力上来看,吕布远逊于其他几位大将。”
关麟继续讲解着这五个统领的人物背景,并详细解析他们各自的特殊之处,引发了一连串惊愕之声,也让人们对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有了重新的理解。
这一刻,每个人都陷入深深沉思,这场历史揭秘似乎揭开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世界。
林飞急忙改口道:“这段期间在西北负责开垦农田和兴修水利的是董越。这是袁氏的粮仓,吕布如何能比?第四个统领是董超,就说他姓董这一点,就已经地位高于吕布了。所以,剩下最后一位统领赵文,也就是被吕布用计取代的那个。”
“因为这个……民间总是说袁绍把吕布当作义子,情同亲生父子,这话……我听着只是笑而不语……‘亲父子’简直像是虫蛀的一样空洞!要不是因为吕布掌握了并州军队,他在袁绍心中的位置可能都不知道有多低呢。即使后来吕布杀了袁绍,这远算不上是恩将仇报,这样的‘恩’并不值得多说!”
随着林飞这一番话,越来越多的人围聚在这里听他讲述。反而得胜桥下显得有些冷清……
貂蝉不由得抿起了嘴唇。
——『张公子怎么如此支持那吕布』
孙灵也不可思议地看着林飞。
——『能够这么为父亲辩解的……张公子还是第一个吧!』
孙灵忍不住想把林飞面前的毒酒拿走,但最终强烈的使命感战胜了她的同情。她凝视着林飞:
——『要是你不叫关羽的儿子该多好』
正在孙灵与貂蝉思索之时,一个嘹亮的声音传来,“哪个不务正业之人竟替‘三姓家奴’吕布说好话?可笑至极!”
人群让出一条路,原来热闹场面引起了桥上说书的陈平的关注。作为“八俊”之一的陈平从未见过林飞。
作为汉朝末年的重要学者,哪怕如今已经降于新朝,话语中的傲慢依旧不减。
“辩论?”林飞迎上陈平的目光笑道,“我没有为任何人说话,我只是阐述事实。”
陈平言辞激烈,“为了一己私利背叛主君,吕布是三姓家奴,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岂容你以伶牙俐齿为其争辩?”
“三姓家奴?”林飞吟诵道。
“哈哈!”陈平大笑道,“他本姓吕,来自并州九原,此为第一姓;投身丁元认其为义父,成为第二姓;后又投向袁绍弑主叛逃,是为第三姓。最后又弑杀袁绍,恩将仇报,如此行径,舍吕布莫属!这样反复无常的小人当然受到世人的唾弃,就是死上一万次也不足过!”
林飞转头望向貂蝉。果然如他所料,此时貂蝉面色苍白、浑身发抖,显然被“三姓家奴”一句句戳中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