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方将领陈峰的话语响彻云霄。紧随其后的是齐军的号角声,标志着新一轮攻势的到来。鼓噪声随之而起,仿佛大地在颤抖。
另一名将领刘超也在高声指挥:“兄弟们,随我冲锋——”
在陈峰与刘昭的号令下,两万人组成的军队如汹涌波涛般冲向廖明麾下的八千战士,步伐声逐渐汇成了震耳欲聋的雷鸣声。
然而,廖明依旧沉着冷静,他率领的江夏军屹立如磐石,纹丝不动。
最终,当齐军行进过半,关远站在城楼之巅,心道:“机会到了!死神将降临,收割生灵。”
果然,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廖明终于展开了军旗,信号发出,那些早已蓄势待发的江夏兵迅速开始行动,如同训练有素的专业队伍一般。
### 《孙子兵法》有云:「首战者气势,二次则衰弱,三次殆竭。」
陈峰、刘超兄弟追随主将赵禁多年,精通兵法,一人率骑兵前行引领士气,一人镇守中军督战队形以防溃逃。
赵禁治军严苛,凡临阵退缩者,必以斩决示众。
乌泱泱的士兵蜂拥向前,步伐整齐如一地震颤着地面,眼看就要扑至前方。士兵们发出此起彼伏的呐喊:
“冲啊!”
“来吧,受死!”
此时,廖明麾下的先头部队一千兵马却做出了意外之举——并未前迎,反而迅速撤退到了两侧后方。
一开始,齐军见状不禁疑惑,觉得对手实在胆小怕事。然而,当意识到这一点时,他们的士气陡然高涨。对于一场狭路相逢的激战,谁能坚持到最后,就看哪方更具决心!
此时,两万人的齐军纷纷大笑不止。
——“哈哈哈……一群蝼蚁!”
——“砍这样的敌人会污染我们的刀锋吗?哈哈哈……”
此刻,廖明也显得异常镇定。虽为首次亲自指挥大军,但他没有丝毫紧张或动摇。唯一挂心的是背后的士兵是否能够保持阵型。
“不要急,按计划行事!”廖明低声叮嘱。
随着先头部队撤离两旁,齐军越发得意忘形,认为面前之敌不堪一击。陈峰挥舞长枪,已然突入最前方;其他士兵如猛虎般跟上,进入最后的短途冲刺。
“拿命来!”
就在陈峰逼近廖明的一瞬间。
“亮——”廖明一声令下,中央阵列中原本掩藏的盾牌忽然移开,两千名精锐甲士胸前三寸处护具闪现。
阳光直射护心镜面,在刺眼的日光照耀下,耀眼白光顿时反射而出。原本志在必得、精神抖擞的齐军将士们,突然感到视线被白茫蒙蔽。
一时间目眩神眩,他们慌忙揉搓着眼睛试图重新睁目;可强光之下双目模糊,世界一片漆黑。
连陈峰也不例外——战马因被光线晃晕跌倒,他也随之坠落尘埃。此时他距离廖明近在咫尺,这一幕落入了廖明眼中成为绝好战机。
廖明驱使战马飞速奔腾,手中钢刀挟带冷酷凛冽的煞气。不过这一切陈峰都无从察觉。虽然他的身体反应试图抵御致命一击,却根本无法睁眼面对。
仅仅依靠本能举械阻挡。但下一刻,他感觉到一股凌厉的劲风自下而上的刺向喉头。
尽管尝试调整姿势去防御,却依然无法避开那闪电般的攻袭。刹那间喉咙传来剧烈疼痛和腥甜气息。随后口鼻喷出血沫,无力地垂下手臂……
陈峰终于在这光影交错的战场之中黯然倒下了。
在那片混战中,他突然感到小腹一阵刺骨的凉意,仿佛冰冷的寒风直接钻进了体内。
他最后仅仅吐出半句话,“我…”
随即整个人被廖将军的大刀高高挑起。两声脆响随之而来,像是命运的最后一次叹息。
众多前锋士卒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他们所仰仗的前部统领钟威已一命呜呼。伴随着廖将军震天动地的怒吼:
“贼将已被铲除,诸位兄弟随我杀——”
这声音回荡在战场上,如雷贯耳,让每个江夏战士血脉喷张,终于轮到他们!
早已蓄势待发的江夏士兵像脱缰的猛兽般朝敌方冲锋。此刻不再讲究阵法与协同,他们如疯狂了一般蜂拥而上,宣泄着内心的愤怒。
尤其突出的是那两千身披明光铠的勇士,他们的护心镜反射出耀眼光芒,使曹军瞬间失去了战斗力。
有的敌人捂住了眼睛,有的犹豫不前;还有的跪倒在地上哀嚎连连,仿若被刺瞎了双眼般露出痛苦的表情。
即便勉强还能站立着,眼前也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而后方士兵虽仍能睁开眼,但在混乱不堪的情况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友军被敌军斩杀……
接着是令人惊讶的一幕,阳光似乎也被引入到了战斗之中,给后面的曹军造成了同样的困扰。此时无形之敌如摧枯拉朽般横扫过来……
一双双无情的眼睛下没有丝毫怜悯!
整个曹军防线节节败退,后方的将士还在拼命往前涌,场面迅速陷入一片拥挤踩踏的局面……
原本豪情壮志的士兵现在深陷绝望。不是能力问题、不是斗志不足——完全不知从何抵抗这种无法抗拒的力量!
惨叫与惊惶在空气中肆虐着。
直到他们意识到逃跑时能够重新看见世界时,所有幸存者们毫不犹豫地转身夺路而逃,这一刻连铁血名将的纪律也失去了效力:如果继续逗留便是死路一条,于是,这支军队有史以来首次丢盔弃甲地奔溃起来……这简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崩溃。
\"撤退……\" 指挥官之一的杜超同样未能例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兄长杜威已丧命于此处,他盲目挣扎,在马上借体躯掩护以避开光线干扰。周围全是死去袍泽的遗体,景象惨不忍睹。随着喊叫声响起:“快,向着丁将军驻扎地方向撤离!”
就这样魏国大败!
安陆城墙上的人目瞪口呆地注视这一切发展。包括张小姐及其同伴都为于将军率领下的精锐部队如何沦为了丧家犬般的逃兵而瞠目结舌不已。
张小姐喃喃自语:“我们明明面向太阳呀,按照常理来说应该影响的是我方啊?”她望向远处逐渐消散的乌合之众,满心疑惑。
一旁的关公子并未急于回应,因为他知道光学知识并不简单且没有必要人人都是学者,何况面对这位显然对此并不感兴趣的年轻女性。但诸葛君询问是否该追击时,关却明确回答说:
\"廖大人早已有安排,考虑到人数和对方擅长防守等条件,只需假装进攻便足够。\"
与此同时,城楼观战者的内心各有所想。
最终鲁先生忍不住对骆少尉低声嘱咐,让他即刻启程返回东吴,并携带此铜镜设计稿交给主公孙伯符大人知晓其妙用。
得到严肃指示后的骆立刻表示认可与重视并郑重地点了点头。
随后正如关所料——在击败钟威将军后, 廖将军带领部队观察着局势变化。
尽管初登沙场有些生疏,但由于充分的培训与家族内名师指导加上自身资质优越等因素帮助廖应对自如.
他见敌军撤走了之后决定终止追击,
并且号召士兵们收集敌人留下的武器装备。
此时,江夏士兵们的愤怒得以释放,
一个刚刚杀死多名敌人的老兵背负着敌人首级大声吼道: “再来呀!你们还有胆量打过来吗?”
他孤独的影子在这残酷的日光照耀下被无限延伸。
### 重新编写的版本
---
他的神态仿佛有些癫狂,可话语却道出了每个战士的心声:
“终有一天,我们要杀回去!终有一天,我们要夺回你们曹氏的妻女!”
阳光依旧炽烈而刺眼。
洛阳城外的洛河波光粼粼,尽管城破残败。李敬和王远在水边疾驰停下,两人并肩而行。
“公子为何带我到这洛河边上?莫非是要在这里做抉择?”
“父亲更宠爱三弟,有意立他为继承人。但国法、礼制要求嫡长继位,加之我在大臣中更有威望。” 王远轻叹,“自打我决定争取储君之位,便注定要踏上千钧重压的不归路。将来父王若真将大业托付于他,我绝不会因为他仁慈宽厚就顺从。”
李敬微微点头:“您确实志存高远。即便多数军队握在王室手里,各地方部族及宗室外的将领依然有大量兵源,这些将军家眷多在邺都。谁掌握了邺都,就会得到这些势力的支持……”
经过一席深谈,王远逐渐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就算宗室内部未必完全支持自己,掌控邺都仍可使他获得重要兵权。这是他翻盘的机会。“您的意思是,我需要在筑城时预先部署防御措施吗?”
“正是!” 李敬语气坚定。“如果您甘愿当个平安侯爵就另当别论,但我知道您志不在小,所以此机会千载难逢。公子需特别重视,必须留后手。”
于是,王远思考着:“我们需要修建几条密道与地下的藏兵室,以便关键时刻迅速出击。但太多密道太危险……”
“说得对。” 李敬冷静回答,“一条密道足以,至于藏兵室则多多益善。但要小心行事,此事一旦被发觉无异公开叛乱。无论结果成败都是巨大的风险。”
李敬的话让王远心情起伏不宁,他凝视宽阔的河面,在内心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沉重压力。
最终,他下定了决心。
“请李先生秘密安排筑城事宜吧。”
李敬点了点头,答应会尽全力辅助。“我会挑选可靠之人秘密行动,一切只有你知我知,天知地知,若有泄密先生斩首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