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林冷静地说:“不用担心,既然我说了还有可用兵力。事实上,我们不仅仅只有一万援军……”
说到这里,他笑了笑。“实际上我们有足足三万精兵等待调动呢!”
这个消息让众人感到惊讶,不知道哪里来的这么多部队。见大家面露疑惑,关林继续道:“孙子兵法讲求出其不意制胜敌人。我们的策略就是要做到出乎对方预料!”
突然一个下人急匆匆进来报告说江东的重要官员前来拜访。这似乎正好迎合了关林的某种期待……
书房里随即传来一阵愤怒声:“什么?这是真的?” 鲁都督带来了陆逊叛变投向交州的紧急信息,引发了一系列激烈的情绪反应...
“岂有此理!”关林愤怒地拍案而起,脸上充满了不可抑制怒火。他不断重复表达自己的愤怒之情。“陆某简直就是丧尽良知!我关某人生平最讨厌背信弃义之徒。” 为了表现出与鲁肃以及东吴的同仇敌忾精神,关林几乎把所有的脏字汇集成一篇独特的“赞美诗”。
面对鲁大都督和诸葛瑾关切的话语试图让他平静下来的劝阻。他回答说:“你们放心好了,我现在就想立刻带兵讨伐这逆贼!绝不辜负你们所遭受的羞辱。”
经过一番长吁短叹之后,最终表示支持联合作战:“我们是一家人,在抗击曹军的大前提下,我会尽力帮助您解决问题,请尽管放心。” 通过这些言语表达了坚定的支持态度,并展现出随时准备付诸行动的决心。
听到这里,站在一旁的罗通轻笑了一声,心里暗暗嘀咕。
——「我就不相信,交州和陆逊的勾结背后没有你的暗中相助。你关麟在这里装什么糊涂?」
望着关麟那副样子,罗通气得牙痒痒,却无可奈何,只能扭过头不再看他。
鲁肃和诸葛瑾年长一些,自然有更多的涵养。
鲁肃平心静气地说:「如今的局面,孙刘联盟的主要威胁来自北面的曹操,无论是东吴还是荆州都不可能分兵作战。所以……唯有议和一途。」
「议和?怎么可以议和!」关麟猛地一拍桌案,显得极为激动。
鲁肃连忙拉住他的袖子,低声说:「时局所迫,请你也为大势着想,替吴侯和东吴想想吧。」
关麟做出痛苦的表情,长长地叹了口气。「看来鲁大都督在来之前已经有了定论。不管我如何劝说,恐怕也改变不了什么了……既然如此,那就依鲁大都督的意思办议和好了。若是换了我,我定要发兵一举歼灭他!就凭我的性格,哪怕是我父亲犯了这种不义之举,我也绝不放过他,更别提陆逊这种人了!」
鲁肃选择无视关麟的愤慨,淡淡说道:「其实,东吴已多次派使者与陆逊接触,但每次都被他残忍地割去了耳朵和鼻子,以羞辱他们。他显然是铁了心要叛离东吴。因此,我希望能够通过云旗去接触陆逊。毕竟你在事外,或许陆逊不会做得太绝。陆氏一族还有数万家眷留在吴郡,毕竟是自己的族人,没有必要相互残杀,这岂不是亲者痛而仇者快嘛!」
「哎呀,鲁大都督……你是太仁慈了。」关麟闻言,再次深深叹气。「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若是换成我,早就把他那十几万族人都斩尽杀绝了,这样他还敢嚣张么?然而鲁大都督顾全大局,放过了他,真令人佩服……」
说到这里……
关麟眯起眼睛。「好吧,既然鲁大都督诚心诚意请求帮忙,我就大发慈悲,啊不,是对陆逊表示一点善意吧。为了和平与正义,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我去派人和他沟通,看看他有什么条件。但是……」
关麟突然停顿下来。
诸葛瑾急忙问:「但是什么?」
「我性情急躁,如果对方出言不逊,就算丢掉江夏我也会不惜代价消灭他。这实在太让人难以接受……」
说着关麟站起来,满脸愤怒。
诸葛恪已经为他打开了书房的门。
关麟最后说:「如果没有别的事情,我就先去安排。鲁大都督,静候佳音吧。」
「鲁某代主公多谢云旗。」鲁肃和诸葛瑾拱手致谢。
罗通咬牙切齿,气呼呼地也拱了拱手。
很快,关麟离开了。
罗通怒火中烧,大声道:「我不信这陆逊逃过劫难仅仅是由于交州,我不相信他能与交州军沆瀣一气没有关麟从中作梗。我不相信这么多阴谋的背后没有他推波助澜……」
罗通还想继续说下去,
「你跪下!」鲁肃突然呵斥道,脸上的温和笑容消失了,换上了严厉的表情。
罗通被吓了一跳,呆住了。
诸葛瑾急忙提醒,「大都督让你跪!还不赶快?」
啪嗒一声,罗通跪了下去。
鲁肃指着他说:「你以为只有你才看得出这些端倪么?你觉得你自己多么聪明?」
罗通惊恐地看着鲁肃,不知该如何应答。
鲁肃深深地吁了口气,一脸失望地看着罗通。
「你就跪着吧,直到你想明白了再起来,回驿馆继续跪。」
说完这句话,鲁肃走出了书房,诸葛瑾连忙跟随。
「唉……年轻人,若是我们东吴的年轻人都能像关麟那样布谋长远,让所有人都成为棋子,那么东吴还怎会陷入困境呢?」
「唉……我真的不甘心,连一个陆逊都留不住,眼看着他加入到关云旗的阵营里。我真的……真的不甘心!」
鲁肃极力压抑着声音里的痛苦。
显然他的内心在极度挣扎,他的身体也因疾病折磨变得越来越虚弱。
而在这一刻,他提到一个重要的词——「阳谋」。
所谓阳谋,不像阴谋那样
在遥远的岁月里,当时的庐州太守是陆氏家族长三房的陆康。孙策率军攻破庐州,诛杀了一半的陆氏族人。而随着战败后的庐州成为掠夺品,其中就有庐州皖县的大乔与小乔两姐妹闻名一时。
世人皆知江东有两位佳丽——大乔、小乔,还有河北美女甄宓。然而少有人了解,在攻克庐州之后,“容貌出众”的孙策与“英姿飒爽”的周瑜纳了大乔和小乔为妾,同时,对兄弟关爱备至的孙策也亲自决定,从俘虏中挑选出样貌最为出众的“步练师”,将其带往江东,嫁予自己的弟弟孙权。
年轻的孙权因不喜原配夫人,便格外宠爱这位娇艳迷人的步练师,给予其无微不至的关怀。所有这一切故事都起始于庐江沦陷之后:孙策娶大乔,周瑜娶小乔;孙权迎娶了步练师。婚后,孙策和周瑜迅速投身于继续扩张东吴版图的战役之中,为了打破袁术的掌控,孙策不遗余力地争取着,最终整个江东六郡都是他用武力征服而来的。各大士族表面上服从了,实则内心埋藏的是深深的仇怨。
但这些仇恨并没有得到孙策的关注。孙策坚持认为通过强硬手段让这些贵族屈服,以确保永远不再反噬自己,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血亲孙权早已看出兄长统治方式所带来的隐患:
真正的仇恨并非可以被压迫消除,反而会如根般深深扎入土地之中,进而滋长更为深沉的愤怒。为了让孙家的基业长存,十五岁的孙权开始接触这些地方名门望族,并在孙策与他们发生冲突时积极斡旋,寻求共同认可的解决方案。
渐渐地,江东的显赫家族也开始倾向于支持更加平和的年轻一代掌管这片土地。
毕竟孙策代表着强力派别的入侵,而孙权才是维持秩序的关键所在。随后几年里发生了三桩惊天动地之事,这不仅令孙策失去士族、朝中要员乃至民众的信任,同时也引发了更大的危机。
事件之一是有意投效曹魏的许贡;
第二个是善于迷惑人心道教大师於吉;
最后就是被视为不敬之人的隐居学者高山(高岱)。据言称,许贡密告曹操,意图借皇帝圣谕将孙策召回京城,一旦孙策违抗则等于公开叛乱。这份上奏为何落入孙策手里?原来是一些大家伙得知风声故意为之;至於吉,其长期活跃在当地,深受群众爱戴,直到被控扰乱民心方才遇害;至于高岱的故事更是错综复杂……有人特意制造隔阂使他们互相误解,最后导致高岱死於非命。显然一切都被安排成了阴谋。
不久后,庐氏族的后代陆逊摇头表示这些事件中藏着巨大的内情。“当时许多江东贵族包括我们已经暗中图谋取代孙策并扶植更具亲和性的孙权!”。 许贡给朝廷写密报,提出用皇命诱召来铲除异己。然而那份书信又如何恰巧落在了孙策手里呢?原来是当地世家得知此消息后故意透露出来设计了一套圈套想逼迫孙策杀了这位名声斐然的人以动摇他的地位和民心。关于於吉和高山的事例同样如此。
\"哎....,\"叹息不已,陆逊说出了实情,\"他们的死激起了所有江东人士反对孙策和他的追随者的风暴,下一步就轮到直接行动除去这位霸主!\"
于是,“顾、陆、朱、张”以及 “虞、魏、孔、谢” 共同制定一个详细方案: 借助于与孙权的关系让后者提供准确情报并约定时间地点将哥哥单独引出进行刺杀......
孙韶忍不住问:“可孙权毕竟是他的亲弟弟啊!手足情深,他会配合你们吗?”
陆逊轻轻抿了一口凉掉的茶汤,语气平淡。“会!因为江东各大势力掌握了步练师及即将出生的孩子作为筹码。此外,四大家族告诉他是想好好聊聊化解双方之间的恩怨,并非真的刺杀孙策,不过那仅仅是说辞而已,只是为了让他照做。”
听到这里,陆勋的妻子有些痛楚,但也很清楚当初父亲征战过程中曾杀害了许多人家属。
“不管怎么说…” 陆逊轻声道,“总之,孙策确实遭到谋反客所暗杀,虽然实际行凶的是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