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闹麻了!刚重生就娶错小姨子! > 第307章 得知王冠清身份,村民们轰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07章 得知王冠清身份,村民们轰动

客套了一会,这帮来访的领导们再度坐上了吉普车。

而赵卫民和许承安还有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则跳上村委会等候着的拖拉机在前面带路,一路开到山上黑木耳种植基地外的驻车点。

正值黑木耳采收季,种植基地里热闹得很,绝大多数的村民都在这里,包括小崽子也都过来凑热闹,在种植园里跑来跑去,蹦蹦跳跳的嚷着:“又卖黑木耳咯,有钱咯!”

王冠清刚从吉普车走下,就感受到了村民们的喜悦,对身旁的赵卫民和许承安道:“赵支书,小许,看来你们黑土屯的黑木耳今年又丰收了啊,大家都很高兴!”

许承安微微一笑:“感谢王老书记关心,我们黑土屯今年是种耳的第二年。首年为初收,第二年为盛收,看黑木耳的长势判断产量是要比上年好不少的,大家伙的心血没白付出,所以每个人都高兴得很!”

王冠清点了点头,在众人陪同下走进种植园,别看前一把手上了年纪,然而脚步稳健得很,在山上也不需要人搀扶。

来到第一个耳场,看到段木上那一簇簇的黑木耳,王冠清略显惊讶:“我76年去过东泞,它那儿有个食用菌试验站,71年就建起来了,也是东三省的第一个食用菌试验站!”

“该站专门对各种食用菌进行科研和栽培技术推广,主攻的就是黑木耳,当时已经在批量种植这种食用菌了。”

“我去的时候恰好也是黑木耳采收季,可是我记得他们那个试验站段木长出来的黑木耳,似乎比不上你们黑土屯,甚至要逊色不少!”

前一把手的记忆力很好,尽管是8年前的事,却还有些印象。

两者对比相当明显,东泞食用菌试验站段木长出的黑木耳较为稀疏,不像黑土屯这么密密麻麻,成群成簇,那小小的段木上都显得有些拥挤了。

身旁的其他人闻言都挺直了腰杆。

那可是东三省的第一个食用菌试验站,71年就建起来了并开始做黑木耳的栽种研究了,而黑土屯82年才开始研究,也就研究了一年,产量却比76年已经研究了五年的东泞试验站都可观得多,能不让人骄傲吗。

事实上,这个东泞黑木耳试验站是极有来头的,后来黑省的黑木耳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而东泞因为做建试验站早,做产业项目早的关系,成为了国内最大的黑木耳生产基地和交易市场之一。

沧城的起步晚了点,但出成果快,而且现在恰好是改开后农副产品需求量剧增的最好时间,所以也不算晚。

许承安的终极目标就是把沧城打造成第二个东泞,让整座城市的其他镇子也都参与到这个产业链中来,到那时产业链就真的成了,自己也成了沧城的大功臣,在这边干啥基本都玩得转了。

赵卫民乐呵呵地道:“王老书记,我们屯的许知青为了研究黑木耳,当年可是个人斥重资在种植园投建了个实验室!”

他指着不远之处:“你看,实验室就在那边!”

“为了研究黑木耳技术啊,当时许知青整天都扑在这个实验室里,花费了巨量的时间和心血,终于研究出了大成果!”

赵卫民先是捧了许承安一通,这才继续道:“我们这菌种是相当特殊的低温型黑木耳,在更低温环境下都能发育。”

“而温度越低的自然环境下长出的黑木耳的品质就越好,同时也能很好地避免病虫害的侵袭所以我们的黑木耳品质又好产量又高,春季收耳还比别家的早了大概一个月,是沧城春耳种上市最早的!”

王冠清听得直颔首。

一开始他也就从市委宣传部年底发行的那份赞扬改开成果的报纸上对该屯的黑木耳产业略有了解,后来跟进之后愈来愈感兴趣。

如今亲至种植基地了,才发现报道没有夸大,甚至有些保守了。

其实黑土屯的成绩相当了不起,只不过年底各乡屯都在宣扬自己的改开成果,不少夸大其词的,也影响了其他人的判断,以为关于黑土屯那篇报道也有夸大失实之处,自然也就没放心上。

许承安谦虚道:“主要是有着像王老书记这样的领导关心,镇政府的大力支持,赵支书对我想法的认可,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我才能心无旁骛地去做这个产业项目,否则的话一切都是空谈!”

一番话把几方都给夸了,王冠清早知道这小子圆滑,不过要做加工厂厂长,还得向外边打市场,嘴皮子不滑溜确实不行。

陈元中也趁机邀功:“主要是许厂长这个想法确实很有建设性,依山靠山,很好地利用了山村的资源,周书记和我才会全力支持,并且在全镇有条件的村子全面推广!”

交谈着走过一个个耳场。

种植园来了客人耳农们也不奇怪,因为上年木耳采收的时候,同样不时会有人来访参观,镇政府的领导,市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还有各乡屯的村支书等,周建国和陈元中等人更是种植基地的老面孔了。

走到种植园中心的时候,赵卫民试探着问道:“王老书记,要不你和我们的耳农们说几句?”

“行吧!”王冠清点了点头。

就算退休了,自己的身份依然摆在那,耳农们得知自己到来应该会很受鼓舞。

赵卫民刚想让工作人员去召集所有耳农过来,却被王冠清阻止了:“大家都在忙着摘耳,别妨碍别人的工作,我就是过来随便走走看看的,在这里随便说几句就行。”

和周建国一样,前一把手也不喜欢搞官僚主义。

“是,王老书记!”

赵卫民举起大喇叭:“大家静一静,我说几句话!”

山上空旷,大喇叭一响,种植园所有村民就都听到了,众人目光齐刷刷地看了过来。

赵卫民大声道:“今天,我们的黑木耳种植基地迎来了一位贵客,沧城的市委书记王书记,退休之后依然关心着我们屯子,特地从城里下来视察工作,让我们对王老书记表示热烈的欢迎!”

村民们瞬间轰动。

“前市委书记,那不是沧城曾经的一把手吗?”

“我记得王老书记很多年前来过我们黑土屯,不过现在人家退休了,没想到还能在屯子见到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