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贞妃娘娘心里有了不悦。

但到底知道自己靠谁才有银子花,脸上倒没露出端倪。

郑老夫人也知道这事有些没脸,但她不得不这么做。

一旦被郭家人发现乌木套件已经被他们郑家人瓜分使用,武安伯府的名声就不好听了。

在郭家人面前失威信,无疑是让大房长底气。

大房长了底气,府里少不得要生风浪。

而她不愿风浪起,所以要防微杜渐。

贞妃娘娘听着姨母说这利害关系,想到自己和儿子还要倚仗武安伯府,只得把自己最爱的两个匣子捧出来还给姨母。

两个匣子是一对,都是一尺二见方,一个是镂雕花鸟纹镜台,一个是刻雕花鸟纹妆匣。

乌木本有的黑红见金纹理,古雅藏蕴,十分罕见,比任何描金镶宝的匣盒都耐看。

贞妃娘娘心有不舍,嘴上却打趣:“这对匣盒在本宫宫殿放了几年,到底沾了些皇家之气,可不同于别的物件儿了。”

“娘娘说的是,这对匣盒姨母会看好,必不会跟别的混了去。”

贞妃娘娘笑了笑,她用惯了的物什,可不想别的什么人沾手,姨母懂就行。

她从头上摘了根点翠红玉簪递出去:“珍儿的妹妹上回入宫没来我这儿,我也就没见着她。这簪子就烦姨母拿回去送她,让她下次入宫也来我这凝翠殿坐坐,不然别人该说咱们亲戚间都少点情分了。”

郑老夫人心想确实不该有这样的情况。

她接过簪子说道:“二丫头得娘娘这赏赐是她的荣幸,她自该来跪谢娘娘。”

下次入宫再带人进来走一趟,也就全了场面让外人无话可说。

“听着那丫头颇有些机缘,姨母若是调教得好,说不定是大功一件。”贞妃娘娘笑眯眯提点了句。

近水楼台的好处就是,别人要想方设法,她却能毫不费力的拉上关系。

听得贞妃娘娘此话,郑老夫人却心里一沉。

她连忙说道:“那丫头在道观长大,言行举止都缺周全,不好调教,且她福分已齐,不宜过大。”

“姨母此意是......”以为姨母会支持自己想法的贞妃娘娘,不由意外其态度。

郑老夫人压低声音与外甥女说了几句,贞妃娘娘却不能理解:“相比如此,何不让她直接成为最好助力。”

“不可。”郑老夫人连忙摇头:“不需如此武安伯府所有人都是你与荀哥儿的助力,好刀要用在刀刃上,事儿才更稳妥。”

贞妃娘娘拧眉想着姨母的话,始终有不明之处。

但事情不急在一时,她也还得捋捋才好明确事情是否可行。

郑老夫人出宫时,身边的嬷嬷都各拎一个包裹,说是贞妃娘娘送给姨侄即将成婚的贺礼。

老夫人曾经有过请宫嬷嬷来教二孙女规矩的念头,如今已经消失。

不知自己避开一门大课的郑离惊,在北城的尚道堂见到了已经在等着她的宿掌柜。

回乡给父母遂愿的宿掌柜,六愿已经完成五愿。

侄儿认回来了,酬谢了养大侄儿的一家,去了娘舅家跪请原谅,又去了大姐家忏悔,并变卖了些货物来修葺老宅。

银钱不再搂不住,终于能攒银子娶妻了。

也就剩这一愿,还未能立时完成,不过也有了眉目。

“二大师,我寻了个寡妇,准备月底就与她成亲。”宿掌柜笑得有点不好意思。

一把年纪了,打算将就着尽快成个家,好让父母能安心长眠,去投胎下一世。

“看好日子了?”郑离惊笑问。

“不敢劳烦二大师,我请人帮看了日子,就月底二十六日大吉。”

“二十六日?”郑离惊略为惊讶,还真是巧了。

宿掌柜看她诧异,连忙问:“可是这日子有何不妥?”

“没有,是婚庆好日!”没想到宿掌柜成亲日跟自己大哥会撞上的郑离惊,只笑着恭喜。

有些羞窘的宿掌柜,搓搓手后小心邀请:“若是二大师到时能来吃杯喜酒就好了。”

“怕是不成。”郑离惊笑着告诉他:“我家至亲也在二十六日婚娶,不好离席。”

二大师有至亲婚娶,宿掌柜当然不敢抢人。

“那真是同喜了!”他呵呵一笑,到底有些遗憾。

走了二十几年霉运,手不留财半生辛苦,内心还深受悔恨吞噬。

因着二大师上门,他才得以解厄,余生有了救赎路。

他深为感激,也深感幸运,因此很希望能得到二大师继续施福。

郑离惊当然知道他的心思,笑着拿出张清单:“你把我要的东西备齐,回头我给你画幅三清像当贺礼。”

宿掌柜顿时大喜:“多谢二大师,我马上给您备货。”

说着就拿起清单忙开了。

善若看着这掌柜眉开眼笑得捡到宝似的,就知道是个识货人。

她师姐画的三清像,可是抢手货。

在凌云观时,每到年尾就有不少信众到观中求画。

师姐画的神像最快被抢光,虽然换取的香火钱不多,但都是积福事。

冬葵依然站在店铺外面候着没进去。

这次她不像上次那么心头发怵。

看到有店铺卖出棺材,也能镇定看着了。

她有小姐给的符箓,添了底气胆子都大了几分。

她在门口规矩站着,有个妇人拎着篮子过来看到她,面生疑惑。

“姑娘你站在这儿做甚?可是要买些祭品供品?”

冬葵以为这妇人是店铺的老板娘,微笑回应:“我家小姐在里面挑着呢!”

“你家小姐?”那妇人打量了她一下,原来只是丫鬟。

丫鬟都穿得比她好,也不知是什么人家的小姐来这里采买东西。

妇人嘴里不知嘟囔着什么,拎着篮子进了尚道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