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大明:顶级带货,朱元璋乐疯了 > 第58章 什么珍妮纺织机,这叫洪武纺织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8章 什么珍妮纺织机,这叫洪武纺织机!

一连几日,朱元璋除了带人去黄轩那里搬了几次货以外,其余时间全部泡在御书房里面。

朱标也跟老朱一样。

除了重要的事情以外,其余的一律丢给胡惟庸处理。

搞得胡惟庸受宠若惊,以为自己的权势又回来了。

如此信任自己的太子,若是现在就登基,那该多好啊!

“爹,都拟好了!”

朱标放下笔,看着密密麻麻满满一页纸张。

忙活了好几天,终于把商业方面的事情给敲定了。

剩下的,便是在朝会上宣布,以及一步一步按照上面的执行下去。

“陛下,人带来了!”

门外响起吴吉祥的声音,朱元璋闻言,放下手中的书籍,道:“带进来。”

只见吴吉祥身后跟着一个穿着五品官员服饰的中年人,唯唯诺诺的走了进来。

“臣方宁致,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说话。”

朱元璋看了一眼此人,这人他认识,是内织染局大使。

只是,此人现在神色慌乱,显然紧张得不得了。

“别紧张,咱找你,是想让你帮忙制作一台织布机。”

方宁致听闻一愣,陛下找自己来就是为了这个?

内织染局里的织布机并不少啊,平日里后宫中的嫔妃偶尔也会借上一台,拿去纺线。

就连皇后娘娘也会来取纺织机。

所以,内织染局都会常备几台,就是给各位娘娘准备的。

“咱说的织布机,不是你们现在用的那种。”

朱元璋见方宁致不明所以,解释道:“这织布机叫珍妮……,洪武织布机!”

“洪武织布机?”

朱标嘴角都不由得抽了抽。

老朱真的是,不管是啥东西,只要好用的,都要冠上“洪武”两个字。

那飞梭织布机,明明是一个叫什么英国的人弄出来,以他女儿的名字命名的。

方宁致不明所以,出声问道:“陛下,不知道这洪武织布机跟咱们内织染局的有何区别?”

老朱跟朱标都不会织布,他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不过,早在一日前,老朱就让画师把书本上的织布机给画了出来。

其实这织布机跟平常大家用的差不多。

唯一的区别里面加了一个“飞梭”,以及纱锭增加,还有就是走线不一样。

方宁致祖传三代都是以纺纱织布为生,所以,当他拿起图纸,一眼就看出,纸上画的是一种新型的织布机。

不过,这机器,侧重于纺纱,而不是织布。

“陛下,这……,洪武织布机,样式虽然怪异,但制作并不困难,有这画纸,臣敢保证五日之内必定能制作出一台来。”

听到方宁致的保证,老朱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行吧,你先做一台出来,要保证能正常纺纱。”

“臣遵命!”

看着退出门外的方宁致,朱元璋开口道:“等内织染局造成洪武织布机后,用花楼机织布看看一日能提高多少织布的速度。”

“若是真的像书上说的,能提高七八倍的速度,并且布匹质量不错,咱们先在京城建一个织布局出来。”

这事,昨晚老朱跟他商量过,所以朱标颔首表示同意。

先弄一个织布局,织出来的布匹,以高于成本两成的价格进行售卖。

尽量降低百姓购衣成本。

当然,书上也说了。

每当有革命性的东西出现,对同行会造成毁灭性打击。

很多人会因此丢掉饭碗。

这一点,两人也商量好了。

在纺织局十二个时辰不停织布的同时,会让官府大肆宣扬洪武织布机。

把它的优点告知大家。

另外会让工匠十二个时辰不停的生产这织布机。

然后对外售卖。

那些织布作坊有钱,买几十上百台完全没问题。

对于以家庭织布的,他们或许没有那么多钱来购买这洪武织布机。

老朱也想出了办法。

那黄小子每次点外卖,都是先下单,然后等吃的东西送到后,才点确认付钱。

咱这织布机也可以这样搞嘛!

想要购买的百姓,可以先去登记。

织布机先拿给百姓使用。

等他们赚到钱了,在收回织布机的钱。

就连万一百姓没赚到钱又提前领了织布机的情况,两人都想好了。

一次拿不出那么多钱,可以月月付,或者半年付,都行。

而且,对于百姓手中零散的布匹,朝廷可以直接回收。

按照甲乙丙等不同品质来结算。

甚至,朝廷可以直接发布织布的任务,百姓只需领取任务跟材料,每月定点交付就成。

朝廷这一套方案下来。

不说完全杜绝洪武织布机对纺织行业带来的冲击。

至少可以把百姓的损失减少到最低。

最重要的是,老朱打算用织布机来验证心中的想法。

以布匹行业来带动大明商业的发展,到底可不可行。

至于什么全民织布,布匹多了后根本没人买什么的,那是不知多少年后的事情了。

现在大明的一匹布的价格在800文左右,而一个五口之家的家庭,一年收入也才4-5两银子。

等百姓人人都有几套换洗衣衫以后,才来说什么“市场饱和”的话题。

还有,哪怕大明的布匹真的多得卖不掉,周边不是还有附属国嘛。

到时候把布匹卖给他们不就行了?

现在老朱也想明白了。

自己的脸面不重要,宗主国的形象也不重要,让大明百姓过上好日子,那才是真的。

想起黄小子说后世人口高达13亿。

咱大明不说能有那么多人口,但至少要达到后世人口的三成,才能叫做盛世吧。

对于黄小子说的,后世朝廷为了鼓励生育开始发钱,朱元璋表示一点都不能理解。

百姓注重香火传承,注重宗族家族。

哪个世家不是几百上千甚至几千的人口?

大明的百姓不是舍不得生孩子,而是没能力生。

他们自己都填不饱肚子,生孩子干什么?难道跟自己一样,饿肚子?

所以,只要让百姓能吃饱穿暖,生孩子的事情,完全不用朝廷来考虑。

到时候,大明的人口自然就会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