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谢鸿运来了。

谢鸿运又走了。

所谓的谢家长辈们碰了一鼻子的灰,离开背后仿佛仓皇而逃。

棠溪嘴角止不住地上扬,双眸熠熠生辉地望着闻九渊。

闻九渊轻咳了声:

“我很凶?”

棠溪用力摇头:

“不,很厉害。”

闻九渊冷峻的面部线条瞬间柔和:

“嗯,谢谢。”

棠如月笑盈盈地看着他们俩说话,眼里满是欣慰的光。

饭后,棠溪陪着棠如月在村里散步。

闻九渊知道她们母女俩有话要说,特意没跟过去。

果然,离了闻九渊,棠如月立刻拉着棠溪问了一堆问题。

什么闻九渊对她好不好啊,脾气怎么样啊;

什么闻家人对她态度有没有改变啊,大院其他人会不会欺负她啊。

哪怕是已经打探过无数次,对闻家也是知根知底。

可棠如月仍然处处不放心,唯恐棠溪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受了委屈。

对此,棠溪耐心极好,把这两天发生了什么,事无巨细地告诉给棠如月。

大到蒋南琴送了她一盒子古董首饰,价值不菲;

小到食堂卖的肉包子馅料特别足,味道也好。

总之,棠溪能说的都说了!

棠如月的焦躁,也在这一点点轻言细语里逐渐抚平。

随后棠溪又提起了让棠如月搬去城里、和他们一起住的事情。

“……我跟闻九渊说过了,他也同意呢!”

棠溪着重强调。

棠如月看着女儿懵懂的眉眼,抬手抚了下。

“傻孩子,真是什么都不懂。”

棠溪满脸不解。

棠如月神秘地笑笑:

“没什么,妈知道了。”

棠溪惊喜地睁大眼睛:

“那你这是同意了?”

棠如月摇头:

“现在不急,等过两个月。”

要搬进城里长居的话,那村里的地和房子都要托人打理,麻烦事一堆。

而且棠如月上个月刚种了一批菜,怎么也要等菜长好了再说。

“不过,妈想好了,进城不住你们大院,就在你舅舅家附近租个房子,到时候你有空就过来吃饭,这样也方便。”

棠溪不乐意地撇了撇嘴。

但是,棠如月能够同意已是不容易,她也没再说什么。

母女俩聊着聊着,走到了谢春玲家附近。

棠溪想起之前说的资助谢春玲上学。

正好她身上带着钱,而下次回村不知道什么时候。

倒不如今天把学费提前给谢春玲。

棠溪便给棠如月讲了这事。

棠如月想了想:

“那我跟你一起去。”

棠溪没有拒绝的道理。

母女俩走到谢春玲家门口,一眼就看到奶奶王春兰坐在院子里洗被子。

王春兰年纪大了,看起来动作非常吃力。

棠如月上去就要帮忙:

“妈,怎么洗被子不叫我?”

王春兰避开棠如月的手,不接话,只看了她们俩一眼:

“回来了。”

依旧冷淡。

棠如月絮絮叨叨:

“妈您年纪大了,万一扭着腰怎么办?下次您叫我一声,我过来帮你……”

“我说不用了!不要你帮忙!”

王春兰疾言厉色地喝道。

棠溪和棠如月都愣在了那里。

屋里正在看书的谢春玲,听到声音跑出来:

“这是怎么了……溪溪?小婶?你们怎么来了?啊呀!奶奶你怎么在洗被子!不是说等我看完书一起弄吗?”

面对谢春玲的责怪,王春兰态度却要软和许多:

“没事,奶奶不累,你好好看书。”

和对棠如月的冷淡简直判若两人。

棠溪蹙了蹙眉。

这时,王春兰用倒水为借口,支走谢春玲。

随后对棠溪棠如月说:

“你们跟我来。”

母女俩交换了眼神,还是跟了过去。

三人走到屋角僻静处。

王春兰斟酌了许久,终于开口:

“有件事我想了很多年,觉得还是告诉你们比较好。”

棠溪似有预感,直勾勾地看着王春兰。

王春兰低着头,声音有些闷:

“其实你们不用把我当成婆婆,也不用把我当成奶奶,因为我不是谢章亲妈。”

棠溪或许早已经有了类似的猜测,所以不算太意外。

而棠如月却是备受打击:

“什、什么意思?阿章他不是妈你亲生的,那他、他是……”

王春兰面无表情:

“他是老谢捡回来的。”

在她的讲述中,当年往事逐渐浮现——

那年,世道刚定,有些地方仍然乱着。

十里村境况还不错,跟很多吃不起饭的地方比起来,算得上宁静祥和。

老谢出门一趟,回来的时候抱了个穿绸缎衣服的小娃娃。

小娃娃脖子上挂着玉牌,牌子上写了个“章”字。

老谢神秘兮兮地告诉王春兰,说这小娃是他在路边捡的,估计是跟家人走散了。

那个年头,类似的事情屡见不鲜。

有些是真的走散,有些却是故意被家人丢弃。

而老谢觉得,这小娃穿的衣服好,又戴着玉牌,家里肯定有钱,指不定是哪家的小少爷跑丢了。

他们把小娃养几天,等他的家人找上门来,就能以救命恩人的名义,找那家人要点钱。

王香兰不认同这个做法,可她在家里说话向来没什么分量,老谢从不会听她的,这事儿便就此定下。

然而,十多天过去,所谓小娃娃的家人根本不见人影。

老谢觉得自己这次是阴沟里翻了船,就想把小娃娃给丢出去。

王香兰却于心不忍。

这十来天,孩子都是她在带。

小娃娃出落得精致漂亮,跟灰扑扑的同村孩子比起来,好看得像是天上仙童。

她便用小娃娃的玉牌作借口,劝得老谢将孩子留下来。

反正孩子小,吃不了什么,几口米汤就喂活了。

于是,这孩子被取名作谢章,留在家里,成了王香兰的小儿子。

村里没有人怀疑。

大家日子都过得乱糟糟的,孩子也多,少一个多一个根本没什么印象。

只是过了两年,谢章长大了些,吃得粮食也多了。

老谢有些烦,再次动了把人赶出去的念头。

而谢章仿佛天生对情绪敏感。

他能察觉自己在家里地位不如大哥,便总是伏低做小,各种帮忙做事,硬生生打消老谢的念头,觉得家里多个壮劳力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