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前元的那些鞑子,只要给咱们家留下一袋米,就不会有洪武大帝朱元璋。”
“只会,有一个顺民朱元璋了。”
朱元璋说到这里,再次叹息一声,脸上露出一丝欣慰,说道:
“大孙,咱大概理解你的意思了,如今的大明百姓,虽然仍然算不上丰衣足食。”
“但是饿死人的事情,基本也不存在了。”
“百姓不愿意造反,那些抵触重开稷下学宫的官员、世家、地主哪怕集体抵制也没有任何用处。”
他微微冷笑,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只能是,雷声大雨点小罢了。” 他
“他们闹的小了,各地地方官和三法司就能处理。” 他
“如果真要造反,他们没有百姓的基础,也绝无可能挡得住大明的百万大军。”
朱雄英看到朱元璋终于明白过来了,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连忙说道:
“皇爷爷,您既然想明白了,还担心什么?”
“重开稷下学宫的好处,连国子监祭酒周海周大人都知道;
还有几位老大人,也明白了这百家争鸣的意义。”
“我们,还等什么?”
“要知道,干这事情只有开国君主才能做到,一旦发展到文官集团开始影响军队的地步。”
“就再也没有,干这事情的基础。”
朱元璋听到自己好大孙的话,微微皱眉,脸上露出一丝犹豫,连忙说道:
“大孙,咱明白你的意思了,朝廷需要这些知识、学说可以小规模引进,没必要搞这么大阵仗吧。”
他微微摊开双手,试图寻找一个折中的办法。
“如此,依靠儒门发展起来的百官、世家、地主等,也不会抵抗的太厉害。”
“这样做的话,更有利于国家的统治。”
国子监祭酒周海听到朱元璋的话,眼睛顿时一亮,仿佛抓到了什么救命的稻草,连忙说道:
“陛下,您这办法最为合适,既能解决大明遇到的问题。”
“还不会造成儒门的反弹,影响到大明的根基,这简直是一举两得。”
朱雄英看到这周海,已经开始退而求其次,脸色一沉,也不装了,沉声说道:
“皇爷爷,您难道忘了三个时辰内,可以朝游东海暮苍梧的事情了。”
“这个世界很大,孙儿估摸着是大明的几十倍。”
“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我们要把大明铸造成日不落帝国,但是没有朝游东海暮苍梧的手段,想都别想。”
“商朝时期传下来的古籍,曾经有商朝人在和周武王的军队战败后,向北而去。”
“他们先是上北数千里,然后建造大船穿越过一片海峡。”
他一边说着,一边在空中比划着,仿佛在描绘着古人的迁徙路线。
“踏上一片陆地,他们从陆地上一直朝南走,陆地延绵数万里。”
“这比大明大了数倍,传说有人思乡心切;
他们到达最南端的天涯海角之后,又向曾经的故土返回。”
“他们整整用了三代人的时间,才回到了曾经祖先居住的土地上。”
“皇爷爷,一个个小小的倭国,都有那么大储量的金银矿。”
“那片绵延数万里的土地上,到底有多少财富,恐怕我们想都不敢想。”
“当然,前元的成吉思汗建立的四大汗国,皇爷爷应该也知道,但是那位大汗在巅峰时期;
屠灭上百个国家,一直打到欧罗巴的多瑙河区域,横跨一万多公里。”
“这是多大的国土,如果我们大明固步自封,靠海风吹动那些木船。”
“一辈子恐怕也走不了那么远。”
“毕竟,就算是巅峰时期的前元,靠马蹄也管理不了这么浩瀚的土地,所以,他们的仗白打了。”
“如果我们要是有一天能制造出日行五千里,甚至一万里的飞机,那一切都有了可能。”
“您忘了,王叔们以后终究是要分封到海外的。”
他微微转头,看向朱元璋,眼中满是期待:
“甚至那些公侯勋贵,也可以把他们派遣出去,为大明开疆扩土。”
“这一切的根基都在重开的稷下学院,墨家被压制一千多年的木鸾技术,该升级一步了。”
“到那个时候,飞机的面世并非没有可能。”
他微微扬起下巴,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
“甚至,孙儿希望我们大明的水师战船终有一天,可以变成钢铁铸造的战舰。”
“这些战舰一天可以行驶千里以上,哪怕大海中有三五万里的航道;
我们三四个月的时间也可以跑一圈。”
他微微比划着,仿佛在规划着未来的航海蓝图。
“皇爷爷,这个世界一直都在变,而中土大地一千多年来;
王朝一直在轮回,从来没有变过。”
“通过,成吉思汗和商朝时期的那代先辈我们已经知道,这个世界上,国家众多。”
“我们一直固步自封,但是在足够的时间尺度下,总会有那么几个国家会造出新一代的战舰。”
“到那个时候,我们大明何以自处。”
陶凯听到这里,也完全愣住了,脸上写满了惊愕,心中暗自感叹:
“这皇长孙一个九岁的孩子,连朝游东海暮苍梧的事情都整出来了。”
“还有,这个世界的构成,他娘的几万里的大陆,都被他整出来了,话说,这三代时期的古书内容;
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想到这里,陶凯连忙上前一步,脸上露出焦急的神情,说道:
“皇长孙殿下,诸王分封的事情,还早着呢。”
他微微摆手,试图让朱雄英冷静下来。
“这事情,是不是一样一样的办。”
他微微眯起眼睛,仿佛在谋划着什么。
“毕竟,如果朝廷能从倭国带回来大量的金银,那也可以把大明内部的这些世家、大族;
整到外边祸祸那些金毛鬼去。”
“这样,大明的动荡也可以轻一点。”
“微臣,请求暂缓重开稷下学院。”
他微微躬身,语气中带着一丝恳求。
朱元璋看到自己的大孙,一番长篇大论之后,连吏部尚书陶凯都松口了;
微微转头,直接看向朱雄英,脸上露出一丝无奈,说道:
“元芳,你怎么看,不对,串台了;
大孙,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