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民国最强军阀,争霸S2赛季 > 第183章 攀咬,奉天军械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少帅,如果真有这一天,我们怎么做?”

听着荣山这句问话,张逸卿表情一滞。

随后一双眼里,变得满是纠结。

而荣山和李松石,这时候连大气都不敢喘。

这其实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其他的不好说。

但只要态度坚决,再打上几场,无论胜败,起码现在涣散的军心,能重新凝聚起来。

可就在荣山满怀期待的时候,就见张逸卿忽然恼道:“不是我们要怎么做,是要看谭凯申打算怎么做。”

“你们都清楚,东瀛国力强盛,靠我们是绝无可能守住东北的。”

“关东军现在败在梅坚毅手下,不是因为他梅坚毅有多厉害,是因为东瀛人准备不足而已。”

“一旦卷土重来,梅坚毅怎么可能挡得住?”

“要打,除非举国之力才有一战可能。”

说到这里,他气哼哼的一甩手:“现在外界都骂我不抵抗,可他谭凯申才是大夏总统啊!”

“面对外敌,该是他出力的!”

“他说让我守锦县,但一兵一卒都不调派,目的不就是想借机消耗我们奉军吗?”

“和当初的中东路没什么区别!”

“仗我打了,可是他不派兵支援也就算了,许诺的援助呢?”

“所有的损失,最后都是我一力扛了下来!”

气汹汹的骂到这里,张逸卿忽然身体一顿,眼睛眯了起来……

“这么做有用吗?”

“……死马当活马医吧。”

并肩走出张逸卿的小楼,寒风迎面而来,说着话的荣山,下意识地紧了紧身上的大衣。

搞舆论攻势,把江宁国府拖下水,以此减轻自身的压力。

这就是张逸卿灵光一闪,想到的应对之策。

不过荣山内心里,并不怎么看好。

就算是这场舆论掀起来,把谭凯申骂成了狗,可对东北军如今的处境,也不会有太大助益。

不少外人都说,少帅小事儿精明大事糊涂,如今看,确实是这样。

东北是东北军的老家。

自己一枪不放丢了老家,就算是能攀扯上谭凯申,但也不可能减轻自己的过错。

如果东瀛人卷土重来,还是选择按兵不动,上上下下根本就交代不过去。

而真到了那一步,人心可就再没有挽回的可能。

“总要想想办法啊。”

李松石唉声叹气着,又暗戳戳的瞥了荣山一眼:“参座,你我身为下属,有些事情怕是得直言才行。”

荣山扭头看向他,皱眉道:“直言什么?”

少帅的想法明显是已经钻了牛角尖,不可能拽得回来的。

他现在都庆幸,刚才自己没有劝诫。

不然,以现在动荡的局面,后果难料。

没准儿就要被认成是自己这个参谋长没带好头。

如今看,李松石这家伙显然也是明白这些的,却还想鼓动自己当出头鸟。

真是个奸诈之徒!

腹诽着,又见李松石神情略显尴尬,他挑嘴扯出一抹笑:“李副座,你有什么想法不妨说出来,咱们一起参详参详。”

“这……呵呵,卑职鲁钝。”

李松石尬笑,倒是没上套:“对眼下的局面,束手无策。”

荣山能看出张逸卿钻了牛角尖,他也不蠢。

下面的军官们张逸卿需要安抚,但是身边的人胆敢不是一条心,他是绝不会容忍的。

一正一副各怀心思不欢而散。

气哼哼上了车的荣山,等汽车开动起来,重重的叹了口气,只觉得一阵头疼。

且看吧。

要是这一次把谭凯申拖下水还是不能奏效,怕是真得想办法劝少帅去国外治病了……

奉天军械厂规模不小。

最鼎盛的时候,员工近三万。

设有钢铁厂,枪厂、枪弹厂、炮厂、炮弹厂、火药厂等等十多个分厂。

其中还有一个迫击炮厂,不过二九年的时候就已经停产,改成了民生汽车厂。

但规模虽然大,弊病同样也多,甚至比当初的晋阳兵工厂还要更盛。

纯进口的机械设备老旧,造成效能拉胯。

纯靠规模保证产量。

最鼎盛的时候,也只能月产步枪四千支,机枪一百多挺,火炮十多门。

产量最大的是技术含量最低的弹药,各类型弹药月产能在一千五百多万发。

炸药发射药也能月产一百多吨。

单以枪炮的投入产出看,成本居高不下。

再加上一些关键零部件自身又没能力制造,还需要进口。

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仿造一支三八大盖,成本竟然是成品批量进口价的两倍!

而火炮主力产品辽十四七十七毫米野炮,大部分的部件都依赖进口。

所以几年前进口的三百二十套全部装配完毕之后,就已经停产。

“老帅当初下大决心投建军械厂,其实主要为的还是不受制于人。”

“加上连年作战,军械厂的产品都拿来消耗,每年单单只是各种经费开销,就要五百万。”

“算上原料及损耗,要到两千万。”

汇报情况的是原军械厂副督办沈正荣。

这时他一脸唏嘘的说着,又道:“易帜之后,少帅之所以削减产能,就是因为经费支出太过庞大,财政根本承受不住。”

“这两年,工人的规模已经削减到了不到一万人。”

“被东瀛人抢占之后,更是直接停产,进行各种物资清点。”

“工人的生计都……”

话到这里,沈正荣猛然惊醒,硬生生的把后几个字吞了回去。

家国大义面前,这话说的有些不合适了。

梅坚毅倒是没在意。

张逸卿都跑了,还能要求打工人拼命吗?

腹诽着,他问道:“之前东瀛人清点完了吗?”

“已经到了尾声。”

“说说。”

“是。”

当了一段时间汉奸的沈正荣,急忙从包里掏出了一沓准备好的资料。

双手捧着呈送到梅坚毅的案头,嘴里也开始汇报起来。

其中有两个关键点。

一个是钢铁成品储备,粗铁加钢有两万多吨。

而各厂的大小机械设备加起来,有八千多部。

“不过这些设备,当初采买的时候,就多是一些老旧设备。”

“效能不高,所以产品的成本才会一直居高不下。”

一边听着,一边翻开手里的资料。

等沈正荣说完,梅坚毅也合上了手里的资料:“两件事儿要立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