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面对文武大臣的不同意见,李桓根本都不带理会的,还是命令穆战雄率领着所有的精锐以及1万名御林军,北上回龙关抗击北虏。

“皇上,微臣一定会尽快击溃北虏,回来保卫京师!”穆战雄跪在阶下,忠心耿耿的说道。

“大将军尽管放手去打,京城的安危不用考虑。只要你打败了北虏,京城就是最安全的!”

李桓非常清楚,朝廷里的这帮老狐狸,全都是墙头草,只要不给他们任何机会,他们就不敢反叛。

那样自己就可以一个一个慢慢收拾他们。

穆战雄率领着所有的军队出发了,就像李桓预料的那样,在朝堂上乱吠的老狐狸们,一个都不敢多嘴,全都老老实实的窝在家里。

对于这种情况,李桓喜闻乐见,待在后宫8个老婆每天吃喝玩乐。

闲来无事,就让沈碧晨唱唱歌,让唐一桐跳跳舞,把玩把玩黄天爱和叶静雯,再听听苏若雪和赵思燕的哼哼,同时享受着穆冰云和秦婉莹的温柔。

生活要多悠闲就有多悠闲,要多舒服就有多舒服。

转眼一个月就过去了,到了九月初九重阳节。

京城里面分外热闹,全国各地的才子学生们都来了,会练武术的都来了,医生们也都来了,还有各行各业的工匠们,潜伏在各个深山老林里修炼的修仙者们,全部都云集到了京城之中。

所有的客栈瞬间就爆满了,就连很多的民房也住满了远方来的旅人。

对李桓来说,这一天不只是重阳节,还是他定的科举日。

按照大楚国的规矩,科举日一直都定在八月初九,但是李桓是皇上,他不喜欢八月初九,喜欢九月初九,就把科举改到了这一天。

文武大臣们都知道李桓想一出是一出,谁也不敢有丝毫的反对意见。

“皇上,赵文远和孙静求见。”

皇宫里面,赵忠到李桓跟前报告道。

“让他们进来吧。”李桓叫过赵思燕,有意让她站在自己身边。

赵文远和孙静一起走进坤宁宫,到李桓跟前磕头:“见过皇上!”

“起来吧。”

李桓问道:“你们要见我是有什么事?”

“回禀皇上,微臣和孙大人做出了最新的考核标准方案!”

赵文远说着,奉上一道奏折。

赵忠从他手里头接过来,转呈给李桓。

“给我读一读。”李桓对赵思燕说道。

赵思燕马上就拿过奏折,认认真真从头看起。

看到这一幕,赵文远心里不由得一阵欢喜。

皇上喜欢让后宫看奏折,这件事情满朝文武都已经知道,但是赵文远没有想到,李桓会让他的孙女来做这件事情。

这岂不是意味着,他们赵家得到了殊荣。

“赵爱卿,你说一说考核标准都是怎么制定的?”

看到赵思燕一时半会儿读不完奏折,总结不出来,李桓干脆直接问赵文远。

“启禀皇上,这次科举考试除去有文章之外,还有武术科举,工匠科举,医生科举,以及修仙科举,微臣和孙大人对于每种科举都制定了相应的规则。”

赵文远巴拉巴拉把那些规则都讲了一遍,李桓听完暗暗点头。

虽然李桓不太懂大楚国的各种生态环境,但是从赵文元所做方案的细致程度来看,比起前两次,用了很多的心。

不过也有李桓觉得不满意的地方,主要是在工匠科举这一方面。

作为一个穿越者,李桓非常清楚,大楚国想要真正的得到发展,必须得下大力气搞工科,这可是穿越之前前辈们吃了无数苦流了无数血,才总结出来的经验。

“工匠科举目前有金属类,建筑类,还有工匠类,这个分类目前已经可以了,毕竟是第1次科举。但是这些考核标准,还需要再进一步,一定要和实际的情况相结合。”李桓又给出了指导性意见。

赵文远和孙静听了,两个人心里都暗自诧异,怎么现在的皇上和以前不一样了,看问题总是能看到点上,可谓是一针见血。

“你们就按着这个方向,连夜出一份考核标准的方案,什么时候做起来就什么时候给我送进宫来,就算是半夜3点也行。”李桓最后说道。

“是!”赵文远和孙静两个人立刻领命,带着奏折又下去了。

皇上半夜3点办公的消息,在京城里不胫而走,文武大臣们已经完全跟不上李桓的思路。

说李桓勤政吧,一连10天半个月都不上朝,就在后宫和几个妃子们整天嬉戏,吃喝玩乐,白日宣淫。

就算是上个朝,也要等到早上9点才开始。

可是说他不勤政吧,有的时候又天天上大朝,他们这帮文武大臣们都受不了了,李桓还是面不改色。

而现在又爆出来这样的消息,什么时候做好方案什么时候送进皇宫,哪怕是凌晨3点。

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个皇帝能做到这一点。

不管是哪个文武大臣知道了这个消息,不由得对李桓深处一份敬佩之情。

不光是文武大臣的敬佩,穆冰云她们几个妃子也都非常的敬佩。

“相公,你不会当真要让他们半夜3点把方案送进来吧?”穆冰云问道。

“哈哈,我像是开玩笑的吗。”李桓毫不在意的说道。

熬夜这种事儿,穿越前没少干,碰上事情催得急了,别说凌晨3点,就是全天24小时,996,甚至是007,不也得一样当牛做马。

穿越之前觉得挺苦的,没想到,穿越之后竟然也能拿来炫耀一下。

但是李桓也非常清楚,穿越之前的007,那是给老板干。

现在不一样,就算全天24小时无休,也是给自己干。

李桓认真了,赵文远和孙静也就变得给力了,上午10点多接的圣旨,下午3点多就把最新方案送过来了。

这个速度让李桓频频点头。

实践证明,不是说这帮文武大臣干不好事儿,是原主实在太差劲。

还是把奏折拿给赵思燕,让她从头到尾读一遍总结出来,李桓则向赵文远和孙静询问新方案和老方案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