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接着一批的小孩说着祝福话。
林清口袋里面的糖越来越少,俩老人脸上的笑容却是越来越多。
林清伸手探向口袋,连忙起身将门给关了。
“小林,你为什么把们关了?”文阿婆不解地看向林清:“万一又有孩子来拜年怎么办?”
林清把衣服口袋直接反掏了出来:“再有人拜年我也没东西给了。”
她过年准备的一斤水果糖全部给完了,要再给只能给奶糖了。
但都是一个胡同里面的人,有的人她给水果糖,有的人她给贵的奶糖,传出去容易引起争议。
索性大门一关,自己过自己的日子。
“那明天再去买点糖吧,我给你拿钱。”
文阿婆脸上都是笑容,当即回房间拿出钱和糖票递给林清:“买两斤水果糖吧。”
“阿婆很喜欢孩子?”
“还行,反正不讨厌。”文阿婆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这哪里是还行。
这是很喜欢。
林清见状便提议道:“阿婆要是喜欢孩子,以后没事可以常常把院门打开,这些小孩儿就会过来陪你玩了。”
“那要不明天就把院门打开?”文阿婆说得犹豫。
自从他们被平反,自从老伴死后,文阿婆都是关着门自己过自己的日子。
她本以为自己会讨厌话多的小孩。
可今天听着一个又一个叫自己阿婆,祝她新年快乐。
她突然觉得小孩也没有那么恐怖。
“行,我明天一早就去给你买糖!再早早地把门开了。”
包了一晚上的饺子终于下锅了。
他们三个人,一人吃了十来个饺子,便坐在火炉旁边说起家长里短,说起他们年轻的事情。
也说起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和报复。
夜深了,世界安静了。
林清看了一眼天边,对肖文屹的想念又多了两分。
*
大年初一,胡同巷子里面传来各种声音。
“大虎快点起床了,大年初一可不能睡懒觉,不然要倒一整年的霉。”隔壁传来女人的叫喊声。
良久,张大虎终于从床上迷迷糊糊爬了起来:“妈,我觉得这样很不合理,你看大年三十要求我们守岁,初一又要让我们早起,这一来一去等于没睡觉啊。”
“就你话多,老辈子留下来的传统。”张母小声嘀咕着,将家门大大地打开。
这样就代表主人家已经起床了,可以来串门也欢迎你们来串门。
林清也跟着有样学样,拉开了院门。
低头却看见一个男人坐在家门前。
两人四目相对,也不知道咋的,林清一下就红了眼睛。
“肖文屹,你回来了?我都以为你还要好久才能回来。”林清声音哽咽,她连忙把男人拉了起来,带进自己的屋。
“嗯,我回来了。”肖文屹打量院子和房间的环境,见地方确实安全,住得也算不错,才放心:“我本来想赶在除夕夜回来的,但是没赶到。”
他跟着部队的车一路摇摇晃晃到了家属院,本以为回到家会看见亮起来的灯。
可没有,家里面冷冷清清,林清也不在。
当时他的心里面多了不好的猜想,最后是找隔壁杜丽娟问了才知道林清在纺织厂附近租了房子。
又找杜丽娟要了地址和自行车,一大早就赶了过来。
想在新的一年第一个和林清说新年快乐。
“没关系,你回来就好。”林清围着肖文屹转了一圈,然后默默地吐槽了一句:“你变丑了好多。”
因为长时间野外作业,风餐露宿,人瘦了不说,还胡子拉碴的,皮肤也变得粗糙起来。
“你倒是又变好看了。”肖文屹也一直盯着林清看。
两人紧紧地搂在一起,半天没有言语。
最后是肖文屹的肚子传来咕噜咕噜的声音。
“走,我给你煮面条去。”林清从男人的怀里面退了出来。
想到肖文屹出任务前自己包的饺子好笑道:“你上次包的饺子,放锅里面一煮全部散了,成了一锅饺子汤。”
“那天早上情况太赶了。”男人红了脸,他给自己煮的时候也是一锅饺子汤。
本想把剩余的饺子全部藏起来不让林清知道。
但又想到林清说的上车饺子下车面。
最后为了让她安心,还是留了下来,即使知道自己一定会被嘲笑。
林清带着肖文屹刚出房门,便看见一男一女两个老人一脸八卦地盯着肖文屹看。
“这个是?”文阿婆眼神不善地看着男人,从上到下用眼睛扫视观察他。
嗯,长得还不错,就是胡子拉碴的感觉不太爱干净。
“阿婆,陈大爷这是我丈夫肖文屹,你们叫文屹或者小肖都可以。”林清介绍了一遍:“我早上要煮面条。”
“昨天晚上不是说吃稀饭吗?”文阿婆不满意地嘀咕着。
“我男人刚下车呢,得吃面条洗去一身疲惫,稀饭留着明天吃吧。”
林清无视文阿婆不满意的小眼神。
毕竟谁做饭,谁就有说话权。
“这个小林,真是男人回来了,把我给忘到天边去了。”
文阿婆酸溜溜地看着厨房里面的两个人。
此时一个人正在准备面条的臊子,一个则在和面,看上去倒是分外和谐。
就是不知道咋的,文阿婆看肖文屹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你们两个别在里面眉来眼去的了。”文阿婆依靠在门框上提醒道:“小林,你可答应我了,要给我买两斤糖的,不然孩子来拜年我没东西发。”
“行,吃完早饭就去给你买。”林清将刚捞出来的泡豇豆切成颗粒状,准备和瘦肉沫一起炒了做烂肉豇豆拌面。
再在锅里面煎两个鸡蛋,打算做汤面用。
她计划做两种面条。
因为有肖文屹的帮忙,很快厨房里面便弥漫出香味。
“好了,吃饭。”林清做了两碗汤面,两碗拌面让他们自己选。
根根粗细均匀的面条整齐地放置在碗中,不仅是闻着味道香,吃着更是好吃的紧。
尤其是肖文屹,一口气连续吃了三碗面条,才放下手中的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