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春今天第一次从锦衣卫来到东宫,略显拘谨。

此前挂职北镇抚司为百户官,只不过锦衣卫内的百户也分三六九等,他们这些因父功进入锦衣卫的基本就是吉祥物,锦衣卫真要出任务是从来不会带上他们的。

今日是王春第一次入东宫当差,还要亲自执教蔚王,多少有些拘谨。

“你就是新来的王春啊?”朱厚照掐腰指着他询问。

王春赶紧道:“卑职参见蔚王殿下。”

朱厚照道:“想教本王,本王得看看你够不够格,你会射术吗?”

王春赶紧道:“回殿下,卑职略懂一点点。”

朱厚照鄙夷道:“略懂一点点那不就是不懂?父皇怎么把你派来了?”

朱厚炜挎着书包从外走来,好奇的问朱厚照道:“大哥,你干什么呢?”

“这个是谁?”

朱厚照噢了一声,道:“这个是你新来的射术老师,不过他好像不咋样啊,懂射术,但不多。”

王春:“……”

额,原来你不是蔚王殿下……王春一脸尴尬。

朱厚炜也听说了,他父皇给他安排的射术老师是西北总兵官王越的儿子王春。这么安排自然有深意,只是让朱厚炜无奈的是,他的射术估计也白搭了。

他也相信大哥的话,王春不需要有多高超的射术,他能进入东宫就是父皇对王越最大的赏赐。

“卑职参见太子殿下,参见蔚王殿下。”

王春赶紧恭恭敬敬的又一次行礼,这是个忠厚的汉子,甚至还有些内敛,只是四十来岁的家伙,看上去多少有些少年的娇羞怎么回事?

朱厚炜也没指望王春能教自己什么,端午的剪柳主要还是要看大哥的。

今日上午吴宽和杨廷和都没有来东宫,看来弘治皇帝是对他们下了命令,估计是要让那些武勋家的子嗣们好好教训教训大哥,让他知道自己和对方的差距,早点放弃做大将军的幻想,安安静静的做个大明好太子。

教朱厚照的射术是紫禁城北衙金吾卫大将军,射术是历年校阅的第一名,这一个月朱厚照也不需要学习学问,早晨起来的也早了,一大清早便挥汗如雨的跟着金吾卫大将军学习射术。

朱厚炜和朱厚照不在一个校阅场地,承德堂外的广场早就已经布置好射箭的靶子。

王春挠挠头,问朱厚炜道:“殿下学过射术吗?”

朱厚炜摇头道:“没学过呢。”

王春有些为难,他对朱厚炜道:“练就射术非一朝一夕,殿下还小,我先试一试殿下的拉力,然后给殿下制一柄合适的弓。”

朱厚炜噢了一声,道:“好!”

王春先给朱厚炜指点了一下拉弓射箭的基本要领,也不指望一个小孩能有战场那些老将的本事,但王春也并没有糊弄朱厚炜,战场上怎么练射术,就怎么教朱厚炜动作要领。

他说的都很专业,比如弓步拉箭,四十五度仰角射击可以最具杀伤力,平射的最大距离以及技巧等等。

朱厚炜好奇的看着王春,问道:“王老师你不是锦衣卫官吗?对射术怎么这么精通?”

“大哥不是说你只懂一点点吗?”

王春挠挠头:“卑职确实只懂亿点点。”

要不因为他是王越的嫡长子,王春早就想去边塞参军了,他自幼就跟着军中名师学习武技,其中骑马和射术以及搏杀都是十分擅长精通的。

只是在锦衣卫没有人用他,虽然他是百户,现在升千户,但因为王越这层关系在,锦衣卫也不敢让王春执行什么任务,索性就当着吉祥物供在了锦衣卫。

锦衣卫这样的人很多、很多。

王春先试了一下一石弓,这样的拉力已经很小了,他随手轻轻一射就穿透了三十步外的靶心,把朱厚炜看的一愣一愣的。

“这个小弓不错,我试试。”朱厚炜兴致勃勃的对王春道。

王春一脸为难,不过还是道:“好!”

朱厚炜接过一石弓,一石弓的拉力大概在一百斤左右,他哪儿有这个本事拉的动。

刚才明明看王春射的那么轻松随意,怎么到自己就变了样子?

王春道:“殿下,卑职去给你做个一钧的弓,应该有可能拉的动。”

一钧应该是最小单位的弓了,满拉力三十斤,不过拉弓也不需要拉满,能用十斤力就能拉的起来。

不过即便这样,朱厚炜还是拉的有些吃力,小脸通红。

王春鼓励道:“殿下先不要着急拉弓,慢慢来,先把基础要领学会,咱们在慢慢练。”

朱厚炜点头:“嗯嗯。”

日落西山,今日的射术操练差点将朱厚炜给累瘫了。

他软绵绵的去找大哥朱厚照,这个家伙也没比朱厚炜好到哪里去。

“大哥,你拉的多少钧啊?”

朱厚照道:“三钧弓。”

一般军中普通士卒拉的是六钧弓,朱厚照毕竟才九岁,能拉三钧弓已经算是很厉害了。

朱厚炜大口大口喝着茶,然后又问朱厚照道:“你说能拉一石弓的厉不厉害?”

朱厚照道:“那当然,老师说了,只有军中的精锐才能拉的起来一石弓。”

朱厚炜惊愕的道:“那如果拉的轻松随意就射中靶心呢?”

朱厚照瞪大眼睛道:“那可厉害了!我的老师都要认真才能射中靶心!”

朱厚炜更加惊讶,好啊王春,原来你说的会一点点射术,是这个亿点点,我倒是小瞧你了!

果然虎父无犬子啊!这个射术老师有点牛啊!

……

西北,哈密。

卫所中厅,唐寅正在给王越汇报战场布控情况,王越是有心培养唐寅的。

最开始唐寅来到这里还有些不适应,有些文人的扭捏毛病,不过在这里生活一段时间后,气质改变了很多,王越很欣赏这个知礼有上进心且谨言慎行的年轻人。

今年这场科考案对唐寅改变很大,他变得沉默了,话也不多。

“先生,皇上为了赏你,将令子召入东宫了,恭喜啊!”唐寅汇报完工作后,才开口恭喜王越。

王越看了一眼唐寅,道:“你真以为皇上此举,仅仅只是为了赏我在西北立下的军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