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大国实业 > 第一一七七章 从未停止改进的步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一七七章 从未停止改进的步伐

机场一切准备就绪,什么声波驱鸟,假人赶鸟,无人机赶鸟都用上了。

然后又重新开始试飞。

战斗机被拉到更偏僻保密的地方试飞去了。

现在机场试飞的是李文军打算推出的进行了无数次改进的客运飞机。

最先试飞的是小型私人飞机。

李文军通过穗城航空公司,高价请了两个国内的退役民航飞行员来。

机场里每天都有飞机起飞降落。

路上也经常看到飞机从厂房里滑行到机场去。

开始大家还有些兴奋,会指着天空说:“看,飞机。”

后来就麻木了。

那个飞机起落真的吵死人了。

李文军把机场外围半公里内的地,租下来种树。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区域周围建立隔音屏障。飞机也是用的采用低噪音发动机,给飞机引擎装静音罩、尾气消声器什么的。

大家感叹,他从来就不会停止改进的步伐。

杨守拙笑李文军在白费功夫。

机场周围,他就没听说过不吵的。

然后李文军向他证明了,可以把噪声降低到不影响居民的地步。

因为这个事情,还有电视台来专门采访。

李文军说:“相关技术要点,我不能说,因为涉及我们‘文军实业’多个技术机密。不过你们可以去机场周围体验一下,我们的噪音有多小。”

电视台觉得他在吹牛,随便选了一天,也没有提前打招呼,就猫在机场外的树林子里。

一整天就听见很小的几声呼啸,类似于那种大功率风扇的声音,就没有了。

如果不是看见天上有一只银色的“大鸟”腾起和降落。他们一定以为今天没有飞机试飞。

然后他们把现场录音和录像放了出去,引起了一阵轰动。

很多专家说这不可能,这不科学。

也有人说是因为飞机小,所以噪音低。

然后电视台把他们拍到的当天试飞的飞机型号放出来,有载客量两百人以上的中型飞机。

所以不算小了。

机场的屏蔽和降噪好多机场都做了,效果没有这么好,那就是隔音屏障和飞机本身降噪技术的问题了?

这一个新闻,又带动了李文军的隔音屏障热卖了一波。

其实这个隔音屏障,李文军早就用在了穿过城镇的高速铁路沿线。

只是大家没有发现,没有对比而已。

------

李文军的飞机经过航测局的几百次检测和自己的多次测试之后被证明质量和稳定性超过了外国同类产品。

无人机压根就没有对手,所以没有比较对象。

“文军飞行器厂”改了个高端洋气上档次的名字叫“文军航天器材公司”。

年初,李文军的客机产品正式开始对外发售,宣布“文军实业”开始进军民用航空市场。

模型被摆上了“文军休闲中心”的所有大厅。广告在屏幕上滚动播放。

“文军航天器材”同时发售的有三种机型,载客量分别为一百人,五十人和二十人。

一百人的用于支线客运航线,五十人的是公司的商务飞机。

最后一种专门是针对高端富豪的高端私人飞机。

国际上同类产品最新机型“湾流”iv,今年售价大概四千万。

李文军卖两千多万,配置比湾流高。

港城那几个跟李文军围猎的顶级富豪一人买了一架。

唐兆年想买,被季青烟拒绝了。一年维护费用太高,没有必要。

杨守拙说他胡闹,也就是最小的飞机可能还有人捧捧场,大一点的飞机,谁敢跟他买。

又不是手机那些,质量不好,最多也就打电话不方便。

这个要是做不好是要死人的。

果然五十人的商务机和一百多人的支线飞机,没有什么人问。

就连“文军实业”内部都有很多人质疑李文军这一步走得太快,迈得太猛。

飞机一台造价动辄几千万,堆在仓库里,就是在把整个“文军实业”放在悬崖上。

李文军不理会那些质疑声,督促工厂赶紧做一百多人的支线飞机,试飞两百人以上的中型客机。

七月的时候,出了一单大事故,一架前超级大国制造的客机在苏城机场起飞的时候,发动机忽然出故障,没能按预定步骤离开地面,而是冲出跑道。

机上人员死了一百多个人,伤了十几个。

超级大国创造的神话一个个破灭。

大家对它的崇拜已经全部变成了怀疑和惋惜。

因为前超级大国解体了,所以这个飞机出了问题都不知道该找谁。

才过了半个月,西北一个航空公司花了两千多万美刀跟米字国宇航公司购买的支线飞机又出了事。

这个机型号称90年代初世界上自动化程度最高、保险性能最好的客机机种之一,飞机的几台发动机即使全部熄火,也能安全着陆,可是却在西北航空公司投入运营几百个小时后就坠毁了。

机上一百多人,基本上全部遇难。

所有人都开始质疑:国外产的飞机就安全?

波音每年都有出事的。

国内的所有机场都开始清理排查所有支线飞机,下线了好多跟出事飞机同型号的飞机。

一时之间,支线都没有飞机可以飞了。

李文军的小飞机就好像在等着这一刻一样,迅速补位,一下卖出去几十台。

就连穗城的航空公司都买了两架。

“文军航天器材”不但把库存清理掉了,订单还排到了明年都做不完。

李文军之前投入的几十亿研发成本一下就收回来了。

这些支线飞机投入运营之后,都很稳定,李文军专门设了一个反馈小组,负责跟踪买了飞机的个人或者企业客户,询问飞机使用情况,然后每天汇总之后交给“文军航天器材”不停地改进。

确保后面交货的产品,相比前面的产品在不断地提高。

有东南亚岛国听闻名声,也买来做短途航线。

“文军航天器材”至少在亚洲范围内算是有点名气了。

杨守拙接到李文军的电话时,以为这家伙要跟他炫耀他的战绩。

结果李文军却说:“去玩吗?”

杨守拙嘴角抽了抽,问:“去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