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游击队,我有后勤系统 > 第56章 部队扩编准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三溪村,游击队营地。

自从和胡大虎交易后,游击队的账面上总算有了一笔可供使用的资金。

第一件事就是把战死队员的抚恤给发了下去。

拿到手的230个大洋,一下子就少了60个。

剩余的大洋,陈常青想了一下,干脆就用来给队员们发饷。

之前游击队都是属于村里的自卫组织,自家人保护自家村子,最多也就村里提供点粮食,作为补偿。

可后来游击队扩大到三十人,大多成员来自其他村子。

再不给饷银,只给粮食就难免有些说不过去。

再则,游击队要扩大规模,少不了要其他地方的青壮来当兵,没有饷银,只怕队伍无法扩大。

思前想后,陈常青决定给老队员一人补发两个大洋作为月饷。

之后正式扩招后,再根据游击队的财政状况,进行合理的安排。

游击队要扩大队伍的消息很快就在乡亲们之间传开,包括后来解救的乡亲们,都有人到刘三或者陈常青这里来询问真假。

“确实要扩大队伍的规模,但现在还没有个具体的章程。”

面对三溪村老村长陈丰田的问询,陈常青给了肯定的回答。

听到陈常青还没做好扩招的准备,老村长抽着手里的烟杆,在缈缈烟雾中对陈常青说道。

“要我说啊!

常青你这孩子真是一会儿聪明,一会儿糊涂。

这招兵的章程弄不明白,为什么不请教一下周连长呢?

人家好歹也是正规部队出身,你的这点难题在人家眼里再简单不过了,不是吗?”

经老村长这么一提醒,陈常青顿时茅塞顿开。

是啊!有周桂诚这么一位老兵在,自己何必在这里挠头瞎折腾。

于是,陈常青连忙辞别老村长,匆匆前往三连在三溪村的营地。

“周连长,可算是找到你了,你可得帮帮我。”

见到周桂诚,陈常青连忙上前一步拉住他的手臂喊道。

“陈队长,有什么事情你直说。

只要我能够帮忙的,绝对不推脱。”

听周桂诚这么说,陈常青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把自己扩大游击队的想法和困难都给周桂诚说了一遍。

“这个先要考虑一下你的财政状况。

毕竟养部队的费用不小。

陈队长你要先计算一下进账,再考虑多少兵员和每个兵员该给多少饷银。”

周桂诚这边一说,陈常青便在心里默默计算起自己每个月能从胡大虎那里拿到的收益。

按照胡大虎上次给的物资单价,每百斤棉花45个大洋,每百斤小麦3个大洋。(民国推行过公制和市值并行计算,为了方便,物资计算全部用公制单位。)

陈常青这次准备卖给胡大虎三万斤棉花和一万斤小麦。

折合算起来,应该有一万三千八百个大洋。

陈常青参考记忆中的一些资料,决定给游击队的士兵每月实发饷银8块大洋。比国府的士兵少两个大洋。(37年之前,中央军的士兵月饷,后期发法币,抗战后根本发不出那么多,法币还贬值。本文为方便,全部以现大洋为货币,不出现法币。)

至于军官阶层,陈常青决定就统一每月发15块大洋,比士兵多7块。

陈常青现在手头的火力十分充足,就是兵员少了一些。

如果把刘三管理的武器装备全部拿出来使用,至少可以满足500人的装备需求,差不多是一个步兵营的规模。(民国时期,营级规模大致是500左右。)

一个月就要4000大洋的饷银(不算军官和士兵的饷银差额)。

一万三千多大洋,最多也就够一个营三个月的饷银。

陈常青想了想,觉得盲目扩大编制还是有些不够保险。

一是以现在陈常青的影响力,根本招募不到那么多兵员。

二是和胡大虎的交易,陈常青心里不托底,万一哪天交易出了问题,士兵就会出现缺饷的问题。

三是新兵招募太多,短时间没有那么多军官可以使用。游击队的老队员加上陈常青不过五人,后面招募的二十五人,满打满算也才一个月的兵龄。总不可能一下子招几百人过来,还由五个老队员负责管理。

经过一番仔细地思考,综合目前游击队仓库拥有的武器装备,为了更好应对鬼子小规模部队的进攻。

陈常青决定扩充一个火力加强连的兵力。

按照他的设想,一个连包含后勤小组,救护小组,通讯小组合计220人。

一个班装备两挺捷克式轻机枪(4人),配弹1200发。

一个排增加直属火力,两个马克沁重机枪组(12人),配弹4000发,和两门六十毫米迫击炮组(6人),配弹20发(包含烟雾弹)。

一个连增加直属火力,两个八十毫米迫击炮组(10人),配弹80发(包含照明弹)3个重机枪组(18人)配弹6000发。

当他把自己设想的特殊火力连写出来拿给周桂诚看的时候,周桂诚这位独立团连长的脸上是明显带着震惊神色的。

“陈队长,你这样一个连的兵力和火力配置,就是直面鬼子一个中队的火力都能拼一拼。

只是这后勤补给方面,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你可要做好心理准备。”

……

很快,陈常青就拿着自己写的部队扩编方案找到了刘三。

和周桂诚一样,当刘三见到陈常青设计出来的部队规模和火力配置时,那也是惊得两眼瞪得老大。

“队长,这么一支部队,咱们养得起吗?

这要是打上一场仗,消耗的装备物资那可是一个天文数字。

队长你可不能一时冲动昏了头。”

陈常青闻言只是点了点头,他总不可能告诉刘三,消耗最大头的武器弹药部分,自己可以依靠系统进行补给,根本费不了多少大洋。

每个月最大的一笔支出,不过是总共不到两千个大洋的军饷。

以陈常青和胡大虎将要交易收入的一万三千多大洋来算,这笔钱至少能撑6个月。

至于统一服装和被褥,那都是一年才发两次的东西,全连一共就那么点人,这点小钱陈常青还不至于花不起。

当然,如果有战事打响,士兵牺牲的话,还有一笔抚恤金需要支出。

不过这些都是后期的费用,暂时可以不用考虑在游击队每月财政支出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