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如洗,白云悠扬,进入五月的前山村变得绿意盎然。
这天午饭结束后,宋老头并未像往常一样去田里除草抓虫。
而是单独把宋应知叫到房间内,在宋应知的注视下,他翻开了三字经的第一页。
“这本是三字经,你现在看着书,跟着我一块读。”
这半个多月的时间,宋应知虽然已经把三字经全给背下,如果宋老头教的速度快些,他能背下更多。
只是到目前为止,他和大哥都还没碰到过书,全是念的天书。
“爷爷!你是打算教我认字了吗?”
宋应知并不是真正的小孩,他心里已经明白宋老头把他单独叫来是为了什么了。
虽然有些对不起大哥,但是宋应知不后悔,想要走科举这条路,就得得到宋家人认可。
可他一来不受宠二来年纪小,谁又会注意他呢?
唯一的机会就是让宋老头看到他有读书的天赋。
为此,宋应知不留余力的在宋老头面前展现自己的能力。
看着宋老头将三字经一页一页的翻过,宋应知知道,他等的机会终于来了。
一遍过后,宋老头合上书本,低头看向宋应知。
“石头,你可记住了?”
宋应知点头,“爷爷,记住了。”
虽是繁体字,但前世他去县里做活时已然和文字打过交道,这些文字他都认识。
“好!”
若是半个月前,宋老头肯定以为这娃子在说大话!但今儿他却是随手翻开三字经其中一页,随意的指了其中一个字,问道:
“这个念什么?”
宋应知低头看了一眼,很快答道:
“爷爷,这个字念‘顺’。”
“这个呢!”
“春!”
“这三个呢?”
“此、五、行。”
“这个呢?!”
……
一连问了十几个字后,宋老头终于确信他是真的记住了!
这一刻,宋老头心中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他们宋家好像真的出了一个天才。
可是,他宋山只在年幼时读过几本蒙学书籍,顶多能教他识得几个字。
“石头,你喜欢读书吗?”
宋应知奋力点头,“爷爷,我喜欢!”
“你不觉得累吗?”
宋应知摇摇头,“不累啊爷爷,每次只要跟着爷爷一块念书,我感觉周围都听不到任何声音,而且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这是全神贯注才会如此,看来是真的很喜欢了。
宋老头松了一口气。
“行了,今天就到这吧。”
就没了?
宋应知有些失落,他有些渴望的看了看那本三字经。
“爷爷,我们不继续读了吗?”
“这本你已经记住了,明天学别的,爷爷等会还要去地里转悠。”
“好吧。”
宋应知明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万一被宋老头发现有什么不对劲,那才是因小失大。
慢慢来,不急。
第二天下午,宋老头果然又把宋应知单独叫去屋里。
这一次,宋应知花了更短的时间将一本百家姓读给宋老头听。
第三天、第四天……
接连好几天下午都被叫去宋老头屋里后,宋家人总算察觉到了两人的不对劲。
“大嫂,这几天你家小石头和公爹怎么神神秘秘的,老往屋子里跑?”
自从宋二河去县里做活后,二房就只剩下陈氏一人独自带俩娃。
往常她儿子都是老周氏带的,可自从宋老头说二房不用上交工钱后,老周氏看她是各种不顺眼,连着平日最疼爱的小孙儿也不待见了。
无奈,陈氏只能带着两个孩子干活,今儿好不容易空闲,也只敢找张氏唠唠嗑,虽然她打心里眼里看不上这个大嫂。
只是张氏性格一向懦弱,哪敢过问家里的事?
“弟妹,公爹的事,哪能是我一个儿媳可以问的。”
话虽如此,但陈氏仍然有些不甘心,她缠着张氏问道:
“公爹问不得,那小石头是你儿子还问不得吗?依我看,大嫂你就是不想告诉我。”
这……
张氏听完,总算放下手里的针线活,抬头看了看陈氏,有些尴尬道:
“弟妹,我是真不知的,这些天我都在给虎子做新衣裳。”
前些日子,县里的宋大河让人传话回来,说他在县里打听到好几处的工匠师傅都愿意收徒。
宋老头当即让老周氏拿了一匹粗布和一匹好布出来,给宋应天做几身衣服,等秋收结束就直接让宋大河带去县里拜师。
只要一得空,张氏都在忙着给大儿子做衣服,反正孩子们也大了不需要她这个娘时时刻刻看着。
于是,张氏就直接把小儿子给忽略了。
这下连陈氏也看不过去了。
“大嫂,不是我说你,河生也就算了,小石头才五岁,这么小的人儿梳头都困难,你倒好,一心就念着虎子,你这心也太偏了吧。!”
张氏觉得自己委屈,明明是石头不让她这个娘帮忙。
“弟妹,你咋能这么说我呢?!河生和石头可都是我怀胎十月含辛茹苦生下来的,我还能不爱他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