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我们去县里念书,也会有肉吃吗?”
“应该……有吧?”
宋应知不是很确定,县城离前山村就半个时辰的路,每日下学回家也来得及,如果都在家里吃,那肯定是没肉的。
但他不敢跟二哥说,万一对方不想念书了怎么办。
“真的?!那大哥,你明天给你爷爷说,让爷爷送我们去念书好不好!”
宋应明其实不知道念书有啥好处,他只知道去了县城可以吃肉,光是这一点,他就想去。
可爷奶不会同意的,但大哥想去,爷奶就会想办法,所以宋应明最先想到的就是让大哥去说这件事。
宋应天已经是个小大人了,听自家弟弟这么说后,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好了二弟,我们先睡觉,等天亮了再说。”
说完,宋应天不再理二人,转身捂着被子睡了。
这可把宋应明急坏了!
“大哥!你到底想不想去念书啊?!”
说着,他手脚并用的推了宋应天好几下,到嘴的肉要跑了,他有些不甘心。
无奈宋应天怎么都不回应了。
“二哥,别推大哥了,我们也睡吧。”
念书是大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宋应知也没想一晚上就能说动大哥。
“唉,好吧。”
见小弟也要睡了,宋应明只得放弃到嘴的肉。
算了!反正今儿也吃到鸡肉了!
去不了县城,他就自己去山里打来吃,这般想着,宋应明很快也跟着睡了过去。
二日醒来,宋应明果然把昨晚心血来潮想要去县里念书的事忘的一干二净!
连大哥也只字不提。
宋应知见此,只能叹气。
算了,等自己病好了,再找个机会提这事。
有了动力,加上每天按时吃饭喝药,宋应知身体恢复得很快。
没过几天,他就开始下床蹦哒,老周氏见这孙子天天在院子里上蹦下跳,还以为孙子病没好透。
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让宋应知跟着去干农活。
春耕结束后,宋家迎来闲暇时光。
这天,宋应知和两个哥哥起床时,家里的男人们难得都在家。
宋大河与宋二河原是在院子里劈柴,见三个儿子出来后,宋大河将手里的斧子递给宋二河。
过几天他们就要去县里找活干,家里的柴火得早些备好。
“二弟,你在家看着,我带孩子们上山砍些柴回来。”
说着,宋大河就去一旁拿了砍柴刀别在腰间上,随后对着三个儿子说道:
“你们仨,都跟着我去山上砍柴去!”
宋家只有在农忙才会准备早饭,这个时候是没饭吃的,宋家三兄弟听到老爹的招呼,纷纷跑去猪圈旁背起自己的小背篓。
见几个男人要出门,老周氏忙从屋里里出来,不放心大声的叮嘱宋大河。
“早些回来吃饭!老大,你可别带着孩子往深山里走,里面太危险了!”
此时正值春季,山里的动物躁动不安,凶猛异常,老周氏生怕大儿子带着三个孙子往深山里跑。
连一旁的宋二河也跟着道:“大哥,石头病才好,还是让他留在家里吧!”
“没事,山里的娃子哪那么娇贵。”
“娘,我走了。”
宋大河一边应着自己老周氏,一边走向三个儿子,在宋应知惊惧的目光中,宋大河两手一提直接把他举起挂在脖子上,头也不回的岀了宋家院门。
小儿子已经好些天没出门透风了,在宋大河看来,男娃子就得多出去捣蛋身体才硬实!
只是苦了他脖子上的宋应知,虽然两世都是短命鬼,但加起来也有六十多岁了,突然被人举在脖子上,他没有开心只有害臊!
“爹!你快放我下来,我自己可以走。”
面对自家爹突然而来的热情,宋应知有些不知所措。
“别闹腾!你病才好,少费些力气。”
宋大河怕小儿子挣扎摔下来,稍稍用力在对方屁股上拍了一巴掌。
被打后,宋应知老脸一红,彻底老实了。
“爹,小弟不想坐,您让我坐一会呗?”
见小弟能坐在自家爹脖子上,身后的二哥一脸羡慕,他爹有好久都没抱过他了!
对于这种无理的要求,宋大河可不惯着他,当即斥骂道:
“你弟弟才五岁,病又才好,你都九岁了,半大的人了还想着坐你老爹脖子上,快走!不然一会连你一块揍!”
眼见要挨揍,宋应明立马老实,乖乖跟着上了山。
春天,万物复苏之季,一路上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每一处都是一幅精美的画卷。
可惜路上行人匆匆,无一人欣赏这种美景。
宋家父子到了大山外围后,纷纷停了足。
宋大河先是将脖子上的小儿子放下,随后取出腰间上的砍柴刀,对着几个儿子嘱咐道:
“虎子,你跟着爹去砍柴,河生你带着小石头在地上捡些枯柴,别往林子里跑,听到没?”
宋应明见他爹给自己安排了任务,连连拍着胸口保证道:
“放心吧爹!我会看好小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