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你不高兴吗?”
看着宋应知情绪低落,李游慢慢收起笑容,小心翼翼问道。
“没有,咱们先回去吧。”
宋应知苦笑道。
他自知自己这次乡试是赌对了,但为何是在倒数第二名?
只怕是受文采的影响。
看来,就算自己的想法再好,可若文章不出彩,依然是硬伤。
西南之地文学贫瘠,远远比不上江南之地和天子脚下饱读诗书的莘莘学子们。
他在竞争对手如此少的情况下,也堪堪只得孙山,那么真正到了会试,自己还会有希望吗?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怀着这样沉重的心情,宋应知与李游默不作声的回到宋童生家。
放榜的第二日,是鹿鸣宴的时间。
与其他州府的热闹景象不同,此次鹿鸣宴不仅人少,连主考官表情也是淡淡的,显然是此届的学子甚不满意。
说白了,就是没一人能看入眼的,要不是担心举人数量录取少了,上头问罪,他连二十个都不想取。
酒过三巡,考官们纷纷借口离去,整个宴会就只剩下二十名新晋举人。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彼此眼中都是失望。
尤其是前三名的举人,原以为能借此机会攀附京中权贵,连夜做了不少好诗应对,不想,竹篮打水一场空。
官员们都走了,剩下的人坐着也没什么意思,没多久,宋应知也借口走了。
回宋童生家前,他去了一趟字画铺与钱叔告别。
回来时,李游已经把行李收拾好了。
为了赶着回去报喜,李游竟是马车也提前雇好了。
与宋应知相处的这三年,他做事越发的得心应手。
宋应知满意的点点头,与宋童生告别后,二人坐上马车赶回临芳县。
两天后清晨,一辆马车风尘仆仆的出现在临芳县西城门口。
“公子,我们到了!”
李游坐在车夫一旁,看着久违的临芳城,心中甚是思念!
“这府城走了一遭,怎么感觉像是去了很久似的?我都有点想念了这里!”
宋应知掀开车帘子,看了一眼临芳城三个大字,赞同的点点头。
“是去很久了。”
此次乡试,为了定下离贡院最近的客栈,宋应知与木初才等人提前一个月便去了府城。
只是去的时候还是同窗好友,归来时已成陌路人。
那日放榜后,他受名次的影响,心情不佳,对后来发生的事没多关注。
只在鹿鸣宴那日听几个举人提起过,由于正榜人数稀少,不少秀才都把希望寄托在副榜上。
得知自己上了副榜后,木初才十分高兴,之后几天的时间都在结交同在副榜的学子,准备一起进入国子监学习。
毕竟进了国子监,也能有希望成为贡生,身份地位虽比不上正经科举出身的进士,但这也是他们这些考不上举人,又想要谋得一袭官职的另一个好办法。
与那些死读书考一辈子也没考上举人的秀才相比,这是很好的出路了。
宋应知很是认可木初才的想法,若他此次中的是副榜,大概也是同样的选择。
但宋应知不认可木初才这个人。
此人虽热情好客,但他只允许出身地位比他尊贵的人比他好。
若你的出身和他一样,一旦你在任何一个地方超越过他,就会遭到此人的妒忌和报复。
这种人,还是尽早疏远为好,以免以后引火上身。
下了马车,宋应知并未进城,而是领着李游直接回了前山村。
虽然这次中的名次不好,但好歹是举人了不是!
考中举人后,田税不仅增免到一百五十亩,连徭役都可以免除十几户。
这种规则下,考上举人是一个氏族的荣耀,也间接性的将个人与家族利益捆绑在一起,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宋应知之所以先回家,一来是要与族人商讨那一百亩田与免除徭役名额的分配。
二来,是与宋大河张氏商量自己的婚事。
三来,如今自己已是举人,是时候该为自己的未来铺路了。
宋应知与李游刚到山脚,在村头久等的族人立马眼尖的看见了二人!
“回来了!回来了!咱们的举人老爷回来了!”
只听一声呼喊,不一会儿,村头瞬间聚集不少人群!
宋应知与李游还没到村头呢,就被族人团团围住!
“石头!可以啊!你小子现在也能被称一声老爷了!”
宋应春第一个冲了上来,兴奋得一拳捶在宋应知的胸口上。
痛得他瞬间皱起眉头。
“大春哥,你这么用力,我受伤了,你得背我回去!”
虽是玩笑话,但若不是在县学里锻炼了三年,这拳宋应知保准接不住。
“哈哈哈!来来来快上来!哥哥背你!”
宋应知只是开玩笑,但宋应春听了后却是起了心思。
这可是举人老爷啊!现在不背,再过几年他可就没机会咯!
见宋应春已经转过身露出坚实的后背,围着看热闹的众人瞬间笑着怂恿宋应知跳上去。
“大春哥,我来了!”
见此,宋应知也毫不客气,他将行李交给李游,往前助跑几步随后跳上宋应春背上。
背起宋应知后,宋应春用力往上掂了掂,随后大笑:
“哈哈!走咯!背举人老爷回家咯!”
他背着宋应知,在宋族众人的簇拥下朝着村里走去。
一路上,大伙欢声笑语不断,都在为宋应知高中举人而感到无比骄傲。
到了宋家,宋大河张氏早已得到消息,带着一家人站在门口不停的瞻望着。
看到宋应知回来,众人脸上瞬间绽放笑容。
“石头,我的儿啊,你总算是回来了!”
张氏快步迎上前,激动的伸出手想要将宋应知从宋应春背上扶下来。
经历过丧子之痛后,短短三年,张氏苍老了不少,好在得知小儿子中了举人后,现在精气神恢复了不少。
“多大的人了,怎么还要你大春哥背!”
被张氏一说,宋应知顿时有些不好意思,他赶紧从宋应春背上跳下来。
“娘,我这不是高兴嘛。”
他笑着解释。
宋应春也跟着在一旁乐:“张婶,是我自己要背的,也好沾沾喜气!等回去啊!好传给我儿子,将来,也让他跟他叔一样,考个举人回来!哈哈哈……”
这话又惹来周围族人一顿笑,其中更有不少人信以为真,欲要再上来背上宋应知一回。
突然变成了香饽饽,这回宋应知是真的害怕了,不等大伙上来抓人,他一个助跑轻松翻过宋家院墙躲进屋内去。
关上门的瞬间,还不忘对着宋应春吼道:
“大春哥!我跟你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