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血络论
角色
1. 小岳:逗哏,对中医一知半解,充满好奇,爱提问。
2. 老孙:捧哏,熟悉中医知识,耐心解答。
正文
开场引入
小岳(满脸笑容,蹦蹦跳跳上台):“嘿,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好久不见,想死你们啦!”
老孙(笑着跟上,拱手示意):“是有日子没和大伙唠唠了,今天给各位说段有意思的。”
小岳(突然一拍大腿):“老孙呐,我最近可痴迷中医了,看了好多中医的书,感觉这中医里的门道可太多了!”
老孙(挑了挑眉,略带怀疑):“哟,您还研究上中医了?那我可得考考您,知道《黄帝内经》里的《血络论》吗?”
小岳(挠挠头,一脸懵):“《血络论》?这……是讲血脉和经络的吗?”
老孙(哭笑不得,拍了下小岳肩膀):“算是沾点边,这《血络论》主要讲的是针刺血络时出现的各种情况和原因,还有怎么观察血络来治病呢。”
原文讲解
老孙(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经):“这原文开篇呐,黄帝曰:愿闻其奇邪而不在经者。岐伯曰:血络是也。”
小岳(皱着眉,努力听):“老孙,您这一上来就整文言文,我听着费劲,快给我翻译翻译。”
老孙(耐心解释):“就是黄帝跟岐伯说,我想了解那些奇怪的病邪,不在正经脉里的情况。岐伯就回答说,病邪在血络里就属于这种情况。”
小岳(恍然大悟,夸张地说):“哦,原来是黄帝向岐伯请教问题呢,这岐伯估计是个中医大神吧!那黄帝还问啥了?”
老孙(接着说):“黄帝曰:刺血络而仆者,何也?血出而射者,何也?血少黑而浊者,何也?血出清而半为汁者,何也?拔针而肿者,何也?血出若多若少而面色苍苍者,何也?拔针而面色不变而烦悗者,何也?多出血而不动摇者,何也?愿闻其故。”
小岳(瞪大了眼睛,摆摆手):“停停停,这一串问题下来,我感觉像绕口令似的,黄帝这是一口气问了多少个问题啊!”
老孙(笑着说):“黄帝这是问了八个问题呢,就是说针刺血络的时候,病人昏倒、血液喷射而出、血少又黑又浊、血出清稀还带汁水、拔针后局部肿胀、出血多少不定还面色苍白、拔针后面色不变但心烦闷、出血多却没啥反应,问这些都是啥原因。”
小岳(惊讶):“这么多奇怪的情况,那岐伯咋回答的?”
岐伯解答讲解
老孙(认真地说):“岐伯曰:脉气盛而血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仆。就是说如果病人脉气很足,但是血虚,针刺的时候就容易脱气,气一脱,人就容易昏倒。”
小岳(模仿昏倒的样子):“哎呀,这可太危险了,那血出而射者呢,是咋回事?”
老孙(解释道):“血气俱盛而阴气多者,其血滑,刺之则射。意思是血气都很旺盛,而且阴气多的人,他的血运行得很滑利,针刺血络的时候,血就会喷射出来。”
小岳(瞪大眼睛,夸张地比划):“这血喷出来,跟水枪似的,太吓人了!那血少黑而浊呢?”
老孙(接着讲):“阳气蓄积,久留而不泻者,其血黑以浊,故不能射。就是阳气在体内蓄积太久,没有宣泄出去,血就会变得又黑又混浊,也就不会喷射出来了。”
小岳(摸着下巴,思考状):“原来是这样,那血出清而半为汁者呢,难道是血里掺水了?”
老孙(被逗笑):“你这理解有点意思,岐伯说新饮而液渗于络,而未合和于血也,故血出而汁别焉。就是刚喝过水,水液渗到络脉里,还没和血完全混合,所以出血的时候就会有汁水分离出来。要是没刚喝水还这样,那就是身中有水,久则为肿,身体里本来就有水液潴留,时间长了就会肿。”
小岳(恍然大悟):“哦,明白了。那拔针而肿者又是为啥?”
老孙(耐心解答):“阴气积于阳,其气因于络,故刺之血未出而气先行,故肿。阴气积聚在阳分,阻滞在络脉,针刺的时候血还没出来,气先跑出来了,所以就肿啦。”
小岳(点头,继续问):“那血出若多若少而面色苍苍者呢?”
老孙(说道):“阴阳之气,其新相得而未和合,因而泻之,则阴阳俱脱,表里相离,故脱色而苍苍然。阴阳之气刚结合还没调和好,就针刺泻血,会让阴阳都脱失,表里分离,所以面色就苍白啦。”
小岳(好奇):“那拔针而面色不变而烦悗者呢?”
老孙(解释):“刺之血出多,色不变而烦悗者,刺络而虚经,虚经之属于阴者,阴脱,故烦悗。针刺出血多,面色不变却心烦闷,是因为刺络让经脉变虚了,而且虚的是阴经,阴经之气脱失,所以就心烦闷。”
小岳(追问):“最后一个,多出血而不动摇者呢?”
老孙(回答):“阴阳相得而合为痹者,此为内溢于经,外注于络,如是者,阴阳俱有余,虽多出血而弗能虚也。阴阳邪气结合形成痹症,邪气内溢到经脉,外注到络脉,阴阳都邪气有余,所以就算出血多,也不会让身体虚弱。”
小岳(感慨):“老孙,您这一讲,我才发现这里面学问这么大,那怎么观察血络来判断能不能针刺呢?”
观察血络讲解
老孙(说):“黄帝也问了这个问题,黄帝曰:相之奈何?岐伯曰:血脉者,盛坚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筋,则而泻之万全也,故无失数矣。失数而反,各如其度。”
小岳(皱着眉):“这又有点听不懂了,您快讲讲。”
老孙(解释):“就是说要观察血络,如果血脉充盛、坚硬,横布在皮肤还发红,位置不固定,小的像针,大的像筋,这种情况下用泻法针刺放血就万无一失。但要是不按正确方法来,就会出现之前说的那些不好的情况。”
小岳(点头):“原来如此,那还有个问题,黄帝曰:针入而肉着者,何也?这针扎进去,肉还能裹住针?”
老孙(笑着说):“岐伯曰:热气因于针,则针热,热则内着于针,故坚焉。就是身体里的热气让针发热了,针一热,肌肉就和针粘在一起,所以感觉针被紧紧夹住。”
小岳(惊讶):“这中医太神奇了,通过针刺血络能看出这么多门道。老孙,我得跟您好好学学。”
老孙(语重心长):“中医文化博大精深,这《血络论》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慢慢学,以后还有更多有趣的知识呢。”
(两人鞠躬下台,表演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