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向二妹心里咯噔了下,在小女儿头上一摸,滚烫滚烫的,吓得她赶紧抱起小女儿就去医务室跑。

“我捎你们去。”

骆欣欣推着车过来,向二妹也没和她客气,抱着孩子跳上车,军区有医务室,家属看病不要钱,但只能看一些普通的病,病要是严重就得去军区医院。

医生给量了体温,不悦道:“怎么烧得这么厉害才送来?都40度了。”

“都怪我,我没注意。”

向二妹十分自责,小女儿从昨晚就没怎么吃饭,她忙里忙外的,也没上心,没想到一个晚上就拖得这么严重了。

“先挂水吧,看能不能压下去。”

医生去准备挂水的药,小丫头突然呕吐起来,吐了向二妹一身。

骆欣欣变了脸色,高烧加呕吐,感觉不太妙啊。

医生的脸色也变了,她拿出听诊器给又听了一遍,再翻了孩子眼皮检查,还是不太确定,便说:“你现在赶紧送孩子去军区医院,找儿科的徐大夫,我怀疑孩子是脑膜炎,别耽搁了。”

“大夫,脑膜炎是啥病?严重不?”

向二妹慌了,她不懂啥叫脑膜炎,可能看懂医生的表情,肯定很严重。

“别慌,救治及时不会有事!”医生安慰她,还拿草纸给她擦拭身上的呕吐物。

“谢谢大夫。”

向二妹有点六神无主,但她记得医生说的话,要去军区医院。

她手忙脚乱地擦干净衣服,抱起昏迷的小女儿就往外跑。

“向嫂子,我送你们过去。”

骆欣欣追了上去,救人要紧,上班迟到就迟到吧。

军区医院骑车得半小时,路上骆欣欣一直在安慰:“别慌,脑膜炎能治好的。”

其实她心里也没底,就算六十年后脑膜炎都是能致命的病,如果拖得太久,就算救活了,都可能留下后遗症,六十年代脑膜炎绝对是很可怕的病。

【这里的医学知识作者不太懂,我查资料说六七十年代脑膜炎和肺炎都是很严重的病,需要进口抗生素治疗,药价昂贵】

骆欣欣一路上蹬得飞快,只花了二十分钟就赶到了军区医院,车子刚停稳,向二妹抱着小女儿迅速跳下车,飞奔进了医院。

“同志,徐大夫在哪?小儿科徐大夫?”

此时的向二妹整个人都是懵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唯一记得的就是医生说的话,让她去找小儿科徐大夫。

大厅里人来人往,全都是陌生人,向二妹不识字,情急的她看到人就问,怀里还抱着昏迷不醒的小女儿。

“同志别着急,我带你去找徐大夫。”

有个女医生走了过来,看了眼她怀里的孩子,表情变得严肃,带着向二妹母女去找徐大夫。

向二妹不住道谢,跟在女医生后面。

骆欣欣追了过来,她连车都没来得及锁,见有医生领着向二妹,她便说:“向嫂子,户口本给我,我去挂号,一会儿就找你。”

向二妹从口袋里掏出户口本,递给她:“妹子,谢谢你!”

“客气啥呀!”

骆欣欣笑了笑,接了户口本去排队挂号,向二妹母女是军属,看病不花钱,但挂号的五分钱得出。

她挂了号后,找到了小儿科,徐大夫在给孩子检查。

“急性脑膜炎,得住院治疗。”

徐大夫表情很严肃,立刻开了住院单,让向二妹去办住院手续。

“大夫,孩子能治好的吧?”

向二妹强忍着眼泪问。

“你送来的及时,大概率是没问题的。”徐大夫声音不大,慢条斯理的,很能安抚人心。

“谢谢大夫,我这就去办手续。”

向二妹放下心,用力擦了眼泪,准备去办住院手续。

“嫂子你看着孩子,我去办手续。”

骆欣欣比她更快,风风火火地去办手续了。

向二妹也没客气,现在她确实需要有帮手,一个人忙不过来,她对徐大夫说:“大夫,请给我娃用最好的药,行不?”

“进口药很贵,而且不报销,你确定要用?”

徐大夫看出向二妹母女家境不太好,衣服打了好几个补丁,担心她用不起进口药。

他又安慰道:“普通药效果也不错的,你放心。”

“大夫,进口药是不是比普通药更好?”向二妹问。

“疗效确实是进口药更好,但你得自己出钱,大约五六块。”徐大夫如实道。

“用进口药,我出钱。”

向二妹毫不犹豫,她不敢赌,哪怕下个月天天吃咸菜,也得给小女儿用进口药。

“那行,我给你开进口药。”

徐大夫其实也愿意用进口药,治好的几率更高,但很多病人家属承担不起药费,只能用普通药,疗效确实差一些。

骆欣欣办好了住院手续,去病房找向二妹母女,小丫头已经挂上水了,脸色看起来比之前好了些。

“妹子,今天多亏了你。”

向二妹不住道谢。

“和我不用客气,大夫怎么说?”

骆欣欣不习惯说客气话,便将话题转移到了孩子身上。

“我让徐大夫用最好的进口药,应该没问题了,妹子,你快去上班吧,我这边没啥事了。”

向二妹没提进口药要自费的事,她打算一会儿给军区小学打电话,向袁晓洁借钱,等彭双成给了生活费就还。

“进口药是不是得自费?要多少钱?”骆欣欣问。

这个时候西方卡得很严,进口药很昂贵,肯定走不了报销。

“五块多,我有钱的。”向二妹笑道。

“嫂子你总说远亲不如近邻,和我不用太客气,这些钱你先拿着用,不着急还。”

骆欣欣根本不信,早上孩子买作业本都拿不出钱,现在哪有钱买进口药,她从口袋里拿出一张大团结,强硬地塞给了向二妹。

“用不了这么多,五块钱就够了。”

向二妹吓了一跳,想还回去。

“剩下的钱给孩子买营养品补补,抵抗力太差容易生病,嫂子不是我说你,彭同志工资不低,你家真没必要过得这么紧巴,孩子多吃肉和蛋,比去医院强。”

骆欣欣一点都没客气,向二妹在走廊上做饭,连油都舍不得多放,炒土豆丝就放一滴油,真的是一滴,与其说是炒,不如说是煮土豆丝。

彭双成在家时,向二妹会做点好的,但也不多,就一小盘子。

若只有她们母女,一点荤腥都找不到,不是水煮白菜,就是水煮土豆丝,六十年后的猪都比她们母女吃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