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吐蕃边境都护府里收到了来自皇上的亲笔信函,众人迅速齐聚。柳文方展开信函,逐字宣读,声音在营帐中回荡:“联络荣荣公主和驸马旺仁,结合边境驻军和四品郎将陈禹带去边境的士兵一起协助荣庆公主和驸马旺仁,攻打吐蕃,助力荣庆公主和旺仁登上吐蕃王位继承赞普之位。吐蕃内乱一盘散沙,势力繁杂,各个击破徐徐图之,不可冒进,尔等通力合作务必完成两国安定,稳定吐蕃局势促进长远和平发展。”
念到此处,营帐内一片寂静,众人都在消化这重大指令,心中满是使命感。柳文方接着说:“陛下还特别提到,告知桓王世子和五皇子,太子亲自准备了充足的火药和催泪弹以及土雷子,嗯……还有,臭气弹。”
话音刚落,桓王世子激动得一拳砸在案几上:“有了这些,咱们胜算大增!”五皇子也是满脸兴奋,眼中闪着光:“太子殿下想得太周到了,这些火药定能让吐蕃那些乱臣贼子见识下我朝的厉害!”
陈禹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说道:“柳大人,咱们何时联络荣荣公主和驸马?早点动手,也能早点结束这混乱局面。”
柳文方沉思片刻,说道:“此事急不得。吐蕃局势错综复杂,我们得先摸清各方势力分布,制定周全计划,再与公主、驸马会合。贸然行动,很可能陷入重围。”
五皇子虽心急,但也明白其中利害,点头道:“柳大人所言极是,我这就安排斥候,深入吐蕃境内打探消息。”
桓王世子主动请缨:“我去与边境驻军沟通,整合兵力,提前演练战术,确保士兵们熟悉火药使用,一旦开战,便能发挥最大威力。”
陈禹也不甘落后:“我那批士兵擅长奇袭,我负责制定针对吐蕃零散势力的突袭方案,配合大军行动。”
柳文方见众人斗志昂扬,心中欣慰,说道:“好!大家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这不仅是为了帮荣荣公主和驸马登位,更是为了两国百姓能过上太平日子。”
接下来的日子,众人紧锣密鼓地筹备着。斥候不断带回吐蕃各方势力的情报,柳文方根据情报,精心绘制军事地图,与众人反复研讨作战计划。边境驻军日夜操练,熟悉火药、催泪弹和土雷子的操作。一切准备就绪,只等一个合适时机,一场改变吐蕃局势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筹备期间,柳文方一边紧锣密鼓地安排军事部署,一边着手与荣荣公主和驸马旺仁取得联系。通过精心挑选的密使,一封封饱含作战计划与支援承诺的信件被送往吐蕃境内。
终于,密使带回了荣荣公主的消息。公主言辞恳切,对朝廷的支援感激涕零,并表示驸马旺仁在吐蕃国内已暗中联络了不少支持他们的势力,只待王师到来,便里应外合。柳文方得知后,即刻召集众人,摊开地图,详细讲解下一步行动。
“诸位,荣荣公主那边已准备妥当。咱们兵分三路,陈禹率精锐骑兵为先锋,利用机动性优势,直击吐蕃叛军的薄弱据点,打乱他们的部署。”柳文方指向地图上几个关键位置,陈禹点头领命,眼中满是跃跃欲试的光芒。
“桓王世子,你带领一部分兵力,携带火药与土雷子,埋伏在敌军的必经之路。待敌军慌乱逃窜时,给予他们迎头痛击。”桓王世子神情肃穆,握拳应道:“定不辱使命!”
“五皇子,您与我率领主力部队,居中策应,与荣荣公主和驸马的内应部队会合后,直捣叛军老巢。”五皇子挺直腰杆,坚定地说:“柳大人放心,我定全力以赴!”
出发前夕,士兵们士气高涨,篝火照亮了漆黑的夜空。柳文方站在高台上,高声鼓舞着士气:“将士们!此去吐蕃,是为了正义,为了两国百姓的安宁!我们有皇上的信任,有太子殿下的支援,定能凯旋而归!”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欢呼声,士兵们的呐喊声震得大地都微微颤抖。
天刚破晓,大军开拔。陈禹一马当先,率领骑兵如黑色洪流般向吐蕃境内奔去。柳文方与五皇子率领主力部队,稳步推进,沿途不断收拢零散的敌军情报。桓王世子则带领伏兵,悄然潜入预定地点,隐没在山林之中。
当先锋部队抵达首个目标据点时,战斗瞬间打响。陈禹挥舞长枪,身先士卒,士兵们紧随其后,如猛虎下山般勇猛无畏。一时间,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据点内的叛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阵脚大乱。
与此同时,桓王世子在埋伏点严阵以待。听到前方传来的战斗声响,他紧紧握住剑柄,双眼死死盯着道路。不多时,果然有一小股叛军朝这边逃窜而来。“准备!”桓王世子低声下令,士兵们握紧手中的火药与土雷子,屏住呼吸。待叛军进入射程,桓王世子大喝一声:“放!”瞬间,火光冲天,爆炸声震耳欲聋,逃窜的叛军被炸得人仰马翻,死伤惨重。
柳文方与五皇子这边,主力部队正迅速向约定会合地点前进。途中,他们遭遇了一股叛军的顽强抵抗。柳文方沉着指挥,士兵们列成紧密的战阵,稳步推进。五皇子手持长剑,亲自冲锋在前,激励着士兵们的斗志。一番苦战之后,终于突破了叛军的防线,顺利与荣荣公主和驸马的内应部队会合。
此刻,吐蕃境内战火纷飞,各方势力在这场大战中激烈碰撞。柳文方深知,胜利的曙光虽已初现,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旺仁王子,联合自己父亲已故老赞普的几个孙子和庶子,一起集合兵力击杀掉几个吐蕃内乱的势力。随后和荣庆公主一起与郎将陈禹、桓王世子、五皇子等一起历经半年时间,大小战役数百次终于顺利攻入吐蕃王庭……
顺利攻入吐蕃王庭那一刻,震天的欢呼声瞬间冲破云霄,掩盖了战场上经久不散的硝烟味。陈禹浑身浴血,手中长刀还淌着敌人的血,他率先冲进王庭大殿,一脚踹开那扇沉重的大门,高声喊道:“贼子们,今日便是你们的死期!”
桓王世子紧跟其后,眼神锐利地扫视着四周,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他手中握着的火药筒还冒着青烟,刚才正是靠着这些威力巨大的火器,他们才得以突破敌军最后的防线。五皇子气喘吁吁却难掩激动,望着宫殿内慌乱逃窜的敌兵,拔剑怒吼:“叛党已至穷途末路,一个都别想跑!”
旺仁王子与荣庆公主携手走进,荣庆公主虽身着戎装,发丝凌乱,但眼神中透着坚韧与自豪。旺仁王子神色庄重,他深知这一刻来之不易,无数将士的鲜血才换来如今踏入王庭的机会。他振臂高呼:“吐蕃的子民们,今日,我们将终结这场内乱,重建和平!”
王庭内的抵抗力量在众人的猛烈攻击下迅速瓦解,残余敌军纷纷跪地投降。打扫战场时,柳文方看着遍地的残骸,心中五味杂陈。这半年来,他们历经艰难险阻,每一场战斗都是生死较量,如今终于走到这一步。
“柳大人,多亏有你们相助,否则这场内乱不知还要持续多久。”旺仁王子走到柳文方身边,诚挚地说道。
柳文方拱手回礼:“旺仁王子与荣庆公主心怀大义,又得吐蕃诸多忠义之士支持,才是取胜关键。如今大局已定,还望吐蕃能从此走上安定之路。”
五皇子在一旁兴奋地说:“这下好了,等回去,我定要将咱们的战功好好跟父皇和太子弟弟说说!”
桓王世子笑着打趣:“五殿下,可别忘了将士们的功劳。”
众人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开始清点战果,处理战后事宜。王庭外,吐蕃百姓们听闻内乱平定,纷纷涌上街头,对未来充满未知和恐惧迷茫。尽管战争给这片土地带来了伤痛,但新的希望已然诞生。旺仁王子在众人的拥护下,着手筹备登基仪式,准备带领吐蕃开启新的篇章,而大唐与吐蕃的关系,也在这场战争后,迎来了新的契机,两国边境的百姓,终于有望迎来长久的和平与繁荣 。
典礼当日,吐蕃王庭张灯结彩,盛大而庄重。旺仁王子身着华丽的赞普服饰,荣庆公主头戴凤冠,雍容华贵,两人携手站在高台上,接受着吐蕃子民的朝拜。四周,士兵们整齐列队,长矛如林,旗帜飘扬,一片喜庆祥和。
然而,就在旺仁王子即将接过象征赞普权力的金印时,人群中突然骚动起来。只见一群黑衣人如鬼魅般涌出,手持利刃,向着高台冲来。他们行动迅速,目标明确,显然是早有预谋,企图搅乱这至关重要的登基仪式。
“有刺客!保护赞普和赞蒙!”柳文方瞬间反应过来,高声呼喊。他迅速抽出佩剑,冲向黑衣人,身边的士兵们也立刻进入战斗状态,与刺客们展开激烈搏斗。
桓王世子则冷静地命令侍卫们将事先准备好的催泪弹和臭气弹投掷,这些武器是太子特意为应对突发状况准备的,威力不容小觑。侍卫们精准地计算着距离和角度,将一颗颗炸开的催泪弹和臭气弹朝着黑衣人密集的地方投掷过去。
“轰!”随着几声闷响,催泪弹和臭气弹瞬间炸开。刺鼻的气味和滚滚浓烟迅速弥漫开来,黑衣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他们纷纷捂住口鼻,咳嗽不止,眼睛被熏得泪流满面,脚步踉跄,战斗力锐减。有的直接被臭气熏得晕了过去,倒在地上不省人事,还有的被浓烟呛得失去方向,在混乱中自相残杀。
五皇子躲在士兵身后,看着眼前这一幕,捂着肚子笑道:“六弟弟果然英明,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出,准备了这些厉害玩意儿!这下可好,这些乱党插翅也难逃!”
在柳文方和桓王世子的带领下,士兵们很快就控制住了局面,将剩余的黑衣人全部制服。旺仁王子和荣庆公主安然无恙,他们感激地看向柳文方和桓王世子,眼中满是敬佩与谢意。
“多亏了你们,才让这场典礼得以顺利进行。”旺仁王子郑重地说道,“大周与吐蕃的情谊,必将因此更加深厚。”
柳文方和桓王世子拱手行礼,表示这是他们应尽的职责。随着骚乱被平息,登基仪式继续进行。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旺仁王子正式成为吐蕃赞普,荣庆公主成为王后赞蒙。从此,吐蕃在新的统治者带领下,踏上了和平与发展的道路,而大周与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也在这场波折中愈发稳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