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吴县东市人声鼎沸。
沈昭昭挎着竹篮,在早市转了两圈,最终停在一个卖炊饼的摊子前。
\"大姐,这炊饼怎么卖?\"
\"三文钱一个,五文钱俩。\"满脸麻子的妇人擦了把汗,\"姑娘要几个?\"
沈昭昭掏出六文钱:\"要两个,再讨教个生意经。\"
她压低声音,\"我瞧您这摊子支了得有十年吧?\"
妇人顿时眉开眼笑:\"小娘子好眼力!整整十二年喽。\"
她凑近些,\"想学手艺?\"
\"想问问这东市摆摊的规矩。\"
沈昭昭递过两个铜板作谢礼,\"我们北边逃荒来的,想做点小食买卖。\"
半刻钟后,沈昭昭拎着两包香料往回走,心里已有了盘算。
她思来想去,觉得做卤菜生意或许是个不错的开端。
“娘,我琢磨着,咱先从卤菜营生做起,慢慢积累家业。咱手头有些银子,租个小店面,再购置些卤制的家伙什儿,应该能行。”
沈昭昭坐在堂屋,认真地跟李老太商量着。
李老太微微点头,眼中满是赞同:“兰儿啊,你这想法不错。这江南人爱吃卤味,只要咱卤得入味,味道独特,不愁没生意。”
说干就干,沈昭昭开始四处寻觅合适的店面。
她穿梭在吴县的大街小巷,一家一家地打听,一家一家地比较。
终于,在一条热闹的小街上,她找到了一间不大但位置还算不错的铺子。
铺子的原主人因为要回老家,正打算转手。
沈昭昭跟对方讨价还价了一番,最终以一个还算合理的价格租了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沈昭昭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筹备工作中。
她每日天不亮就起身,前往集市挑选最新鲜的食材。
回到家,她便一头扎进厨房,开始研究卤菜的配方。
她根据以前的一些记忆,买了各种香料,桂皮、八角、香叶、花椒…… 一样样仔细称量,调配出独特的卤料。
她把挑选好的食材洗净、焯水,放入大锅里,加入精心调配的卤料,小火慢炖。
厨房里很快弥漫起浓郁的香味,引得小虎在一旁直咽口水。
“娘,这卤味也太香了,什么时候能吃呀?” 小虎眼巴巴地望着锅里,急切地问道。
李大牛也在一旁看着,焦急等待着。
沈昭昭看着这爷俩,笑着摸了摸小虎的头:“别急,卤菜要卤得入味才好吃,再等会儿。”
李老太也在一旁帮忙,看着锅里咕嘟咕嘟翻滚的卤汤,点头说道:兰儿,这味儿闻着就地道,肯定能卖得好。”
在沈昭昭的努力下,小店终于开业了。
开业当天,她精心准备了各种卤菜,色泽诱人的卤猪蹄、油亮喷香的卤鸡、软烂入味的卤鸭,整齐地摆在店里显眼的位置。
“各位乡亲,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尝尝我们家的卤菜,都是新鲜制作,味道一绝。”
沈昭昭站在店门口,热情地招呼着过往的行人。
一开始,顾客并不是很多,但沈昭昭并不气馁。
她耐心地向每一位顾客介绍着店里的卤菜,还会切下小块让他们免费品尝。
渐渐地,店里的生意有了起色。
顾客们对沈昭昭做的卤菜赞不绝口,“这姑娘卤的菜味道真是好,咸淡适中,香料味儿刚刚好,以后就常来这儿买了。”
一位大爷一边啃着卤猪蹄,一边含糊不清地说道。
日子一天天过去,沈昭昭的卤菜店越来越红火。
与此同时,小虎也到了启蒙的年纪。
沈昭昭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一位落魄的老秀才。
这位老秀才虽然生活困苦,但学识渊博,为人正直。
“先生,我家小虎就拜托您了,希望您能好好教导他。” 沈昭昭带着小虎,来到老秀才的家中,诚恳地说道。
老秀才看着小虎,眼中露出一丝欣赏:“这孩子看着就机灵,放心吧,我定会全力教导他。”
小虎也很争气,在学堂里表现得十分出色。
他学习刻苦,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
一天,李老太在街上偶然遇到了一位昔日的宫廷旧识。
两人目光交汇的瞬间,对方先是一愣,随后惊讶地喊道:“你…… 你是素心嬷嬷?”
这声轻唤让李老太浑身一僵。
\"真的是您!\"妇人快步上前,声音发颤,\"我是芳芷啊,当年慈宁宫的二等宫女!\"
李老太的手微微发抖。
二十年了,竟在江南小城遇见故人。
她强自镇定:\"夫人认错人了。\"
她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太后宫中说一不二的大姑姑了。
\"绝不会错!\"芳芷一把抓住她的手腕,压低声音。
李老太猛地抽回手,却见芳芷已泪流满面:\"您可知...太后她老人家走前,一直念着您的名字...\"
“当年您为救太后娘娘,掉入山崖,太后娘娘派人找了好久您,。。。”
李老太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李老太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当年我为救太后娘娘坠崖,原以为必死无疑,谁知被山间猎户所救。
待我伤愈想要回宫时,却听闻太后娘娘已经薨逝了......\"
她的声音突然哽咽,枯瘦的手指轻轻抚过衣角。
芳芷夫人连忙递上帕子,温声道:\"姑姑别太伤心。太后娘娘走得很安详,是在睡梦中离世的。
临走前还惦记着您。\"
李老太接过帕子,轻轻拭了拭眼角:\"娘娘待我恩重如山......\"
\"是啊,\"芳芷夫人从怀中取出一个褪色的香囊,\"这是您当年绣给太后的,娘娘一直贴身收着。临终前特意嘱咐要交还给您。\"
李老太颤抖着接过香囊,上面绣着的莲花已经泛黄,但针脚依然清晰可辨。
她将香囊贴在胸口,轻声道:\"没想到娘娘还留着这个......\"
\"太后常说,您绣的香囊最合她心意。\"
芳芷夫人微笑道,\"后来那些绣娘们绣得再精致,她都说不如您绣的有灵气。\"
李老太的眼中泛起泪光:\"娘娘总是这般宽厚......\"
芳芷夫人看了看天色:\"时候不早了,我也该回去了。姑姑保重身体,若有需要帮忙的,尽管来城东柳家寻我。\"
这时沈昭昭挎着菜篮走来,见婆婆与一位陌生夫人站在巷口说话,便上前问道:\"娘,这位是......?\"
李老太擦了擦眼角,介绍道:\"这是我年轻时的旧相识,芳芷夫人。\"
\"这位是我儿媳。苗兰儿。\"李老太介绍沈昭昭,语气中带着几分骄傲,\"最是孝顺能干。\"
芳芷夫人笑着点头:\"难怪看着就讨喜。时候不早,我先告辞了。\"
待芳芷夫人走远,沈昭昭扶着婆婆往家走,关切地问:\"娘,您眼睛怎么红了?\"
李老太握紧手中的香囊,轻声道:\"没什么,只是想起些往事。人老了,就爱回忆从前......\"
回到家中,李老太将香囊小心地收进妆匣最底层。
透过窗子,她看见儿媳在院中忙碌的身影,孙子小虎正摇头晃脑地背书,儿子大牛在劈柴。
夕阳的余晖洒在小院里,一片祥和安宁。
李老太的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丝微笑。
过去的宫廷岁月已成云烟,如今这样平淡安稳的日子,才是最好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