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诡案速递 > 第1章 化石桌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蝉鸣渐稀,晚荷香销,橘色阳光透过半落地的窗棂,将胡桃木方桌角上的三叶虫暗纹点亮。

每当阳光偏移15度,大概1小时的时间,桌面上就会出现一种寒武纪的生物,有奇虾、怪诞虫、昆明鱼等等。

穿着oversize条纹衬衫的女孩坐在靠窗的三号桌,她叫温书瑶,是这里的常客。

作为仁爱医院药剂师的她人如其名,温和又爱看书。

每次她离开时,把书放进藤条提包时我会看到书名,感觉她涉猎范围很广,从专业着作到人文历史都有。

原来这里还有一位常客——许伯,他会在每周三上午十点准时来点一杯曼特宁,然后戴上老花眼镜,拿起笔,按照日期,把最近一周报纸上的填字游戏逐一做完。

估计许伯以前一定是大人物,看他在报纸上认真写划就像在批阅重要文件。

后来许伯和太太去另一个城市照顾儿子一家,许久没来了。

我叫林武,跟我的朋友盛冬一起开了这间名叫“寒武时光”的咖啡馆。

这里不大,只有十张桌子,大多数时间很冷清,不做外卖订单,还经常不定期休息。

如此懈怠地经营,使得我们每个月的收益相当惨淡,好在因为咖啡馆有些特色,还能笼络一批客人。

盛冬的另一个身份是本市着名设计公司霆威国际的创始人兼首席设计师,咖啡馆的桌面上用远古化石镶嵌就是他的创意。

他沉默寡言,经常是整天不讲话,身材瘦削高挑,皮肤白皙,神情倦怠,名副其实的“高冷”。

从“寒武时光”开业后,就会不定期收到一份速递,里面是一些悬案的线索,有时是纸张、有时是照片、还有时是小件物品。

速递上并没有发件地址,也不是快递小哥投递,每次都会被放在不同的地方,窗台、门缝、甜品保温箱等等都有。

有次我跟盛冬戏称,未来随着速递次数的增多,怕是投递的地点要重复了。

盛冬是个动静反差极大的人,静如老僧入定,动如野马脱缰。

在做设计图、磨咖啡、尤其是探案的时候,他完全不会有劳累的表情,经常口若悬河甚至手舞足蹈,反而是闲下来时神色委顿,默不作声。

好在我对他的反差已经习以为常。

这时盛冬突然将冰滴壶的玻璃罩倒扣在吧台:“小武,让那位女士别翻包了,她的粉盒应该在她家洗脸池附近。”

我被他的话搞得一脸懵,不过习惯性地相信他。

我走到一位刚刚进门坐下没有点单的女士身边,身着香槟色真丝衬衫的她正埋首于一个圆桶形的手袋。

我看了盛冬一眼,他有如长颈鹿一般颀长的脖子上,下巴微微一点,算是肯定。

我清了清嗓子,跟这位女士说:“您的粉盒,应该在您家的洗脸池附近。”

“什么?”她眨着眼睛,亮片眼影闪耀,惊愕地放下手袋,“您怎么知道?”

旁边的温书瑶抬起头看过来,嘴角微微有笑意。

盛冬摇摇头走了过来,语速很快地说:”您是从公司先回家,然后再到这里的;您乘坐的是网约车。“

“您应该是在家中做了简单清洗和补妆后,把粉盒放在洗脸池附近。”

女士看到盛冬后脸色稍缓,不过依然语气充满怀疑:“您怎么知道我先回家,然后坐了网约车?”

盛冬不假思索回答道:“首先您符合公司内上班族的特征,这个我不多描述;其次您这身穿搭不适合在公司,更适合约会,尤其从您走路的姿势看来,平时并不常穿高跟鞋。”

“那么您就要找地方换衣服,如果是在公司换装, 那么准备的东西会很多,而且晚上从这里离开,还要穿着高跟鞋回到公司换鞋。”

“推断出您坐网约车就更加简单了,首先距寒武时光最近的停车场要800多米,您穿着高跟鞋走过来会很吃力,另外......”盛冬看了看女士的圆桶包,“开车的话,也没必要拿这么大的包。”

“还是因为您不习惯穿高跟鞋,所以也不太可能坐地铁和公交车。”

“刨除步行、公共交通、自驾车,只剩下网约车了。”

女士捏住的手袋忘了放下,肩膀微微下垂,之后眼睛微微睁大,挂上笑容的嘴唇张开。

“你好厉害!你是老板么?”

盛冬面无表情微微点头,转身向吧台走去。

女士盯住盛冬背影,声线也突然甜美起来:“那你能猜到我等下见谁?”

盛冬轻飘飘一句:“祝你成功。”

我回到吧台后,轻声问盛冬:“她是在等着面试?”

盛冬微微叹了口气:“小武,怕是很快你就要加入她的行列了。”

“我又不找工作,虽然收入不高,我还是有点积蓄的,你是要炒我?”

“小武,你觉得有没有一种可能,她是在等相亲对象呢?”

......

这就是我们两个人的日常。

算下来距离上一封速递,已经过了整整4个月,春末到夏末。

貌似这次比之前九封的间隔都要久。

我曾问过盛冬,要不要找到那个发速递的人。

盛冬斩钉截铁:“不要打断这么有趣的事情!”

前几周,盛冬建议我把前九次的案件整理出来,放在网上备份。

我灵机一动,申请了个账号,起名就叫做“寒武时光”。

把我们经历过的案件去掉姓名和其他敏感信息,写成文章发了出来,也不做什么推广,自己看看也好。

盛冬看了头两篇,就强烈让我把对他推理破案的描述去掉,换成“两人合作”。

能看出他被我肯定后的开心,我知道如果只凭我,那九件悬案依然会是八加一件。

今天客人不多,盛冬指了指我的笔记本电脑,看来今天又要开始记录了。

我按下电源键开机,随手翻开了手写的记事本和速递袋中的证物。

我上次写完了前三封诡案,这第四封,能破获却实属侥幸,所面对的局面,是我们最为无力的一次。

那是大概一年多以前,一个深秋的阴雨天。

那天的“寒武时光”客人比今天还要少,被暖风空调吹得我昏昏欲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