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奥多详细阐述了自己对拜占庭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独到见解,孤岛听后大为震动,深感西奥多实乃大才,遂力排众议,任命其为兵部尚书。
获此重任,西奥多即刻雷厉风行地开展变革。
在孤岛的授意下,除君士坦丁堡军区与马其顿军区调动需孤岛定夺,其余三大军区皆归兵部节制。
西奥多他上任第一天,旋即下达第一道指令,让驻守匈牙利的将士摒弃原地驻守的策略,转而主动出击,以战养战,目标直指波兰城镇。
匈牙利的营地里,气氛热烈非凡。将士们听闻命令,眼中先是闪过一丝诧异,紧接着被熊熊燃烧的斗志填满。
最近几个月以来,他们受制于物资短缺,士气低迷。如今,主动出击的机会摆在眼前,恰似给他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弟兄们!咱们不能再窝在这里苦熬,此番出击,定要让波兰人知道咱们的厉害,不仅要吃饱穿暖,还要为拜占庭争光!”指挥官激昂的话语回荡在营地,士兵们的呼喊声如滚滚雷鸣,直冲云霄。
部队如疾风骤雨般迅速集结,向着波兰边境城镇疾驰而去。波兰方面毫无防备,拜占庭军队势如破竹,轻松突破防线。城镇中,士兵们有序地抢夺粮食,一袋袋沉甸甸的谷物被搬上马车。同时,金银珠宝、精美布匹等战利品也堆积如山。
按照西奥多的指示,除满足自身所需,多余战利品统统运往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的军区,陆陆续续有物资从前线不停的运回来,一时间热闹非凡,各类战利品堆积得如同小山。能用之物被妥善整理,分配到各个需要的地方;无用之物则迅速变卖,换来的大笔金钱存入拜占庭银行,记在兵部名下,所得利息用于给老兵发低保,低保政策根据老兵服役年限和军功大小有所浮动。
那些老弱病残的退役士兵,听闻将获得低保补贴,无不老泪纵横。一位断臂的老兵,颤抖着接过补贴,声音带着哭腔说道:“我为拜占庭征战半生,落下残疾,本以为晚景凄凉,没想到皇帝陛下和尚书大人还惦记着我们。”
这一改革,让拜占庭军队士气空前高涨,士兵们作战更加积极主动。其他军区的将士目睹前线在匈牙利部队的变化,心中满是羡慕与期待,纷纷翘首以盼西奥多为他们带来新的机遇与变革。
然而,西奥多并未因眼前的成果而沾沾自喜。他深知,这不过是迈出的第一步,拜占庭若想真正强大可能还要做很多改革,只是不知道自己的皇帝陛下能接受到什么程度。不看以后只看此时,改革初显成效,陛下的肯定,以及收拢的将士军心无疑为他增添了继续前行的动力与信心。
在君士坦丁堡的皇宫内,孤岛看着呈递上来的物资报告与军队士气提升的消息,对西奥多的疑虑渐渐消散。但作为一国之君,他心里明白,慈不掌兵义不守财的含金量还在提升,自古都是如此,掠夺是最快缓解眼前问题的途径,其他的都是有周期性。
在君士坦丁堡城外,冶炼区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铁轨的打造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一切离不开清北大学锻造系学生与本地师傅们的通力合作。孤岛虽非专业之人,但凭借着脑海中那些来自未来的模糊概念,为众人勾勒出了车床升级的大致方向。
师傅们凭借多年积累的精湛技艺,与充满创新思维的学生们相互配合。他们日夜钻研,对传统车床的结构、动力传输等各个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改进。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与调整,新的车床终于诞生。这台凝聚着众人智慧的车床,无论是精度还是效率,都远超以往。
随着新车床问世,马其顿经济特区的法拉第工厂建设提上日程。起初,建设者们先围绕选定区域建起简单的围墙,圈定工厂的大致范围。紧接着,一座研发车间在围墙内迅速搭建起来。这车间虽略显简陋,但对于即将开展的蒸汽机研发工作而言,却是至关重要的起点。
与此同时,君士坦丁堡冶炼区里,师傅们在学生协助下,依据新车床的特性,开始制造各类适配的设备与工具。随着一件件车床在冶炼区成功制造出来,马其顿经济特区这边,其他车间也如雨后春笋般,一间间拔地而起。
清北大学冶炼系的学生,在君士坦丁堡冶炼区完成实习后,与当地冶炼系的师傅们一道,陆续前往马其顿经济特区的法拉第工厂。他们带着在冶炼区积累的经验,满怀期待地投入到法拉第工厂的待命准备工作中。
研发车间内,清北大学相关系的师生们围绕两款关键蒸汽机展开了紧张的研发。一款是蒸汽火车,它以铁轨为依托,旨在实现大规模、长距离的高效运输,一旦成功,将极大改变拜占庭的交通运输格局,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与贸易往来。另一款则是无需铁轨、能够在陆地上自由行驶的蒸汽机,这一发明将赋予交通工具更大的机动性,无论是在城市的街道,还是偏远的乡村小道,都能畅行无阻。
在法拉第工厂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们神情专注,不断对蒸汽机的零部件进行优化,对动力系统进行调试。孤岛告知,这两款蒸汽机的研发升级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拜占庭未来在军事、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发展。这让所有参与者热情拉满。
孤岛在积极推动工业科技革新的同时,目光又投向了生活领域与基础设施建设。他想到了在现代广受欢迎的汽水,于是又来到清北大学,找来餐饮系的师生。
孤岛站在师生们面前,绘声绘色地描述着汽水的独特味道:“那是一种带着清爽气泡,入口酸甜,能让人瞬间精神一振的奇妙饮品。”接着,他又阐述了大体的制作方向,比如利用一些发酵原理,添加特定的调味剂等。师生们听闻这些闻所未闻的概念,既感新奇又觉挑战巨大。
然而,清北大学餐饮系的师生们有着钻研探索的精神。他们依据孤岛的口诉,开始四处寻找研发所需材料。在拜占庭的各个角落,师生们采集各种果实、植物根茎,尝试不同的配比与发酵方法。经过无数次失败,终于,拜占庭汽水应运而生。当第一瓶汽水打开,那“呲”的一声和升腾而起的气泡,让在场众人惊喜不已。初尝之下,酸甜可口且带着刺激气泡感的味道,更是让大家赞不绝口。
在饮品研发取得成果的同时,孤岛又把注意力转向了马其顿经济特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他决定在特区开设砖厂,同时研发水泥,对原有的一横八纵道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砖厂的建设迅速拉开帷幕,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搭建厂房、安装设备,不久后便开始投入生产,一块块崭新的砖头整齐地排列而出。而另一边,对于水泥的研发,清北大学的师生与本地工匠们组成了攻坚团队。他们查阅古籍,寻找可能与水泥制作相关的线索,同时进行大量的实验。他们尝试将不同的矿石、黏土等材料按比例混合,经过高温煅烧、研磨等工序。经过无数次的配比调整和烧制试验,终于成功研发出适合拜占庭使用的水泥。
随着砖头和水泥准备妥当,道路升级工程正式启动。工人们先对原有的道路进行细致的平整,然后将水泥均匀地铺设在路面上。每隔5公里,便利用砖厂生产的砖头建造一个服务区,取代原有的驿站。
这些服务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设有舒适的休息区,为旅人们提供片刻的宁静与放松;有供应各类美食的小店,并且每隔三个服务区将开设一家中餐馆,让奔波的旅人能品尝到可口的饭菜;还有专门为车马修整的区域,确保交通工具能以最佳状态继续前行。建设现场热火朝天,工人们干劲十足。
而拜占庭军队在波兰地区掠夺了大量粮食,大庄园种植技术被传到君士坦丁堡,继而被推广到拜占庭全境,波兰前线和神圣罗马帝国的战事一直吃紧,而拜占庭军队却在其身后紧吃,波兰痛苦不堪,运往前线的粮草十有七八次都被拜占庭军队给抢了,甚至于波兰境内,谁家小孩哭大人只要说在哭拜占庭军队就来把你抢走,小孩即刻就停止了哭声。
波兰迫不得已回撤军队,神圣罗马帝国顿时压力骤减,法兰克瞬间压力上来了,现在战事走向全在拜占庭的身上,拜占庭的走向决定了整个局势的变化。
塞尔柱帝国将购来的粮食分发各地区,让百姓有惊无险不在饿死,随后集结兵力开启东伐,塞尔柱擅长战争掠夺,战争机器的开启让所到之处灰飞烟灭十室九空,塞尔柱帝国经过战争慢慢的恢复元气。
FbI成员在孤岛的授意下搜查之前几个月内参与倒卖粮食的官员,随后在清北大学挑选人才将这些官员低调处理顶替。
在推动一系列工业与生活领域变革的同时,孤岛为缓解粮食这一迫在眉睫的困境,他将目光投向了广袤无垠的海洋,决心大力发展渔业。
孤岛召集了拜占庭沿海地区经验丰富的渔民,以及清北大学农业与海洋研究相关专业的师生,共同商讨渔业发展大计。在宽敞的议事厅内,众人围坐在一起,气氛热烈。孤岛神情严肃地说道:“当下粮食紧张,海洋是我们的宝库,潜藏着无数食物资源,我们必须好好利用。”
清北大学的师生们迅速展开行动。他们运用先进的知识,对拜占庭周边海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察。通过探测海水温度、盐度、水流等因素,绘制出详细的渔业资源分布地图,标记出鱼类聚集的区域。同时,他们还研究了不同鱼类的生活习性,为后续的捕捞与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渔民们则依据自身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与师生们分享着各类捕鱼技巧与传统渔具的使用方法。但孤岛知道,仅靠传统方式远远不够。他提出研发新型渔具的想法,在他的描述中,现代的拖网、刺网等渔具拥有更高的捕鱼效率。
于是,一场关于渔具革新的研究在清北大学的实验室与海边渔村同步展开。师生们与工匠们合作,尝试用新材料制作渔具,改进渔具的结构设计。经过反复试验,一种结合了现代理念与拜占庭工艺的新型渔网诞生了。这种渔网网眼大小适中,既能保证捕获量,又能避免过度捕捞幼鱼,有利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进一步扩大渔业产量,孤岛还倡导发展海水养殖。在沿海浅滩区域,规划出一片片养殖区域。师生们指导渔民挑选合适的养殖品种,如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的贝类和鱼类。
在全力推动渔业发展以应对粮食危机的进程中,孤岛深知,仅仅增加渔获量是不够的,如何妥善储存捕获的鱼,减少损耗,同样至关重要。于是,他再次召集清北大学的科研团队与拜占庭本地的能工巧匠,共同商讨研发储存鱼的方法与器具。
清北大学的化学与材料专业师生,率先投入到对储存材料的研究中。他们穿梭于拜占庭的矿山、森林与工坊之间,寻找合适的原材料。经过对多种矿石、植物纤维等材料的反复试验与分析,发现一种特殊的黏土经过特定工艺烧制后,具有良好的隔热与防潮性能,非常适合用于制作储存容器。
与此同时,工匠们根据师生们提供的材料特性,开始设计并打造储存容器的雏形。他们日夜在工坊中忙碌,不断改进容器的形状与结构。最初的容器只是简单的陶瓮,经过多次改良,最终制成了一种带有密封盖且内部有多层隔层的陶制储鱼罐。隔层可以放置一些干燥的香草、木炭等,进一步吸收湿气,保持罐内干燥的环境,延长鱼的保存时间。
除了储存容器,科研团队还在探索保鲜的方法。他们从古老的典籍与民间经验中汲取灵感,结合现有知识,尝试用盐渍、烟熏等方式处理捕获的鱼。盐渍组的师生们研究不同浓度的盐水对鱼肉保鲜的效果,发现特定比例的盐水不仅能抑制细菌生长,还能赋予鱼肉独特的风味。烟熏组则在海边搭建起简易的熏制棚,尝试用不同的木材进行烟熏,经过反复对比,确定了一种带有天然香气且能有效防腐的木材。
在经过一系列的研发与实践后,一套完整的鱼储存体系逐渐成型。新的陶制储鱼罐配合盐渍、烟熏等保鲜方法,让捕获的鱼能够保存更长时间。这些储存起来的鱼,在渔业淡季或是运输到较远地区时,为拜占庭百姓提供了稳定的蛋白质来源。渔业的发展不再受限于新鲜鱼货的短暂保质期,进一步巩固了拜占庭应对粮食危机的能力。
孤岛接连几个月废寝忘食的工作,让拜占庭暂时慢慢消化完善眼前出现的问题。
边境战争在兵部尚书的全力指挥下让拜占庭军队成了创收机器,不仅自给自足,还给兵部赚了大量的钱,兵部将钱存在拜占庭银行,根据预估所得利息将覆盖更多的老兵低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