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夜,慈禧没有睡好,她想了很多的事情,也做了很多乱七八糟的梦。她梦到了年轻时的自己,还有年轻时的咸丰皇帝,后来又梦到自己的儿子载淳,一幕幕,像过电影一样,折磨她一夜。
第二天上午,戈辉带着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参加两支蒙古骑兵旅的授旗仪式。希望两位陛下颁布旨意,组建由蒙古草原青壮为主的禁卫骑兵旅。
上午十时,龙旗车队来到朝阳南郊的军营,两支5000人的标准旅,列成方队,一万匹蒙古马,几乎站满了整个大操场。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被请到主席台就座。前面的操场上,就是今天要成立的两支禁卫骑兵旅。光绪注意到,骑兵的装备,和前两天随行的骑兵教导团的装备相同,这些套马杆的汉子们,今天开始摸枪了。
参加成立仪式的还有几位蒙古王爷和一位赤峰的札萨克(执政官)。
蒙古王爷那彦图、达尔罕亲王那木济勒色楞、科尔沁亲王阿穆尔灵圭、赤峰札萨克贡桑诺尔布。除了赤峰札萨克以外,其他三位蒙古王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都认识。那彦图和阿穆尔灵圭还常驻北京。
戈辉告诉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组建骑兵旅也是几位蒙古王爷的提议。俄国人在漠北蒙古搞小动作,有分裂大蒙古草原的意图,成立骑兵旅,就是为了应对俄国人。俄国人不但想霸占东北,还意图染指大蒙古草原,真是痴心妄想。两支骑兵旅训练一年后,就将挥师漠北草原,震慑一切宵小。
仪式进行的严肃而庄重,首先宣读了慈禧太后签字和光绪皇帝用印的圣旨,授权禁卫军最高司令部,组建由蒙古草原青壮为主的禁卫骑兵旅。
组建的两个禁卫骑兵旅分别是:唐努乌梁海骑兵旅、狼居胥山骑兵旅。
颁发了由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戈辉、宁远、王超辉,联合签字的任命书。
任命巴音额日乐,为唐努乌梁海骑兵旅旅长,段立剑任政委。
任命契那日图,为狼居胥山骑兵旅旅长,常海任政委。
每个旅5000人,分成8个骑兵营,每个营配有一个FA-64式迫击炮排(6门)。
仪式结束后,两只骑兵旅都派出代表,跪在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面前,表示效忠。
然后举行射击表演。骑兵们骑着马,一边飞奔,一边举枪射击。分别是FA-1903步枪射击、FA-96军用手枪射击、FA-04转轮手枪射击、FA-87S杠杆式短管霰弹枪射击。最后是挥刀礼仪表演。
载沣突然问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有必要给每一名骑兵配这么多枪吗?这应该不少花钱吧?”
“是的”戈辉凑近载沣耳边,低声轻语:“这些草原精壮,都没摸过枪,草原上枪极少,我给他们配这么多枪,就是为了拉拢人心,让那些没有枪的人羡慕,不会有人比我给他们的更多,不要说一万人,再多两万,也还是花得起的。”
载沣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目光开始注意射击表演的骑兵们。
戈辉辉微微一笑,继续道:“目前的战争,骑兵作用已经不大了,我不用他们有一天上战场,我只要求他们守好大蒙古草原就可以了,任何想对草原打歪心思的人,直接消灭就是了。”
载沣点点头,他的目光还是在射击的骑兵身上,突然他看出了不对劲。
载沣是打过东德枪械兵工厂生产的毛瑟G03的,需要拉一下枪栓才能射出一颗子弹,他问戈辉:“骑兵们的步枪,为什么只拉一次枪栓,就可以连续抠动扳机,连续射击?和北京禁卫军的毛瑟G03不样呢?”
戈辉直接告诉载沣:“骑兵用的是FA-1903式军用半自动步枪,这是禁卫军的战略步枪,十年内不会外售。”
载沣没有再说什么,他现在也约束不了戈辉,别说他了,就是太后和皇上也约束不了,现在戈辉听话,那是因为还没有撕破脸皮。
载沣很快喜欢上了那个粗枪管的短枪。他看到骑兵在马上,单手就可以子弹上膛并射击。枪在骑兵右手上,像耍杂技一般翻了一个跟头,然后再指向前方射击,动作流畅帅气。他忙问戈辉:“那个是什么枪?”
戈辉告诉他:“那个是FA-87S杠杆式短管霰弹枪。”
载沣点点头:“回头给我准备一支,这个枪可以卖吗?”
“可以”戈辉点头:“如果您个人玩的话,这个枪合适,如果您想配给您的警卫的话,最好选择FA-93泵动式霰弹枪。”
“有什么区别吗?”载沣问道。
“比FA-87更方便。”戈辉简单地回答:“FA-87更适合耍帅,在美国被称之为牛仔枪。”
“好吧”载沣明白了:“那就给我准备一支那个87,再给我的卫队,准备200支你说的那个93。”
戈辉在心里乐呀,又一个免费做广告的。
下午,应慈禧太后的要求,戈辉带他们参观了大凌河防线。
此时的大凌河防线,已经得到重新修复,但战争的痕迹依然历历在目。地上还是能随处看到,没来得及处理的细小弹片。
马上就七十岁的慈禧太后,第一次来到战场上,听着戈辉为她介绍每个工事的用途,她似乎看到了战火中的样子。随手从交通壕上抓起一把土,里面就有一块很小的弹片。
戈辉告诉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晚上在政府宾馆的放映厅,为他们播放大凌河防线战斗时的画面。
晚上,还是在宴会厅,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接见了北方经济特区各部门的代表。
外事局局长锡良,特意换上朝廷的官服,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磕头。
董福祥、刘永福也换上朝廷的官服,上前磕头。
慈禧太后看到他们都还在,心里高兴,不禁多喝了两口朝阳醇。
小德张也上前给慈禧太后请安,说了很多想念太后老佛爷的话。
慈禧太后不知道,北方经济特区各部门的代表中,有一位四方脸,面相周正的人,在人群人冷冷地看着她。
这个人叫谭延凯,1904参加科举考试,本来可以高中状元的,因为慈禧太后的忌惮,因为他和谭嗣同是老乡,所以没能让他考中状元,只给了二等第三十五名,赐进士出身。他现在是劳动总局局长李隆盛的助理。他就这么远远地看着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心中却在想,谢谢你们没让我中状元。不然我也不会来这里。
晚宴后,在政府宾馆的放映厅,醇亲王载沣、庆亲王奕匡、文渊阁大学士张翼、小德张、户部主事王廷钧、董福祥、刘永福等人,陪着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观看了大凌河防线的战斗画面。这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第一次看到最真实的战争场面。无数的英法联军士兵成片的倒在禁卫军阵地前,阵地上的禁卫军战士也在不断的倒下,炮弹不断的落在禁卫军的阵地上,炸出白色的火焰……
虽然是黑白的无声的画质也不精致,但依然深深地被战争的残酷震撼了,和听收音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终于明白了,禁卫军为什么会有将近两万人的牺牲。
光绪皇帝陷入了沉思之中,这样的战争场面,普通的八旗兵勇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北京禁卫军能不能行?北洋常备军能不能行?估计是也不行。很久之后,光绪无力地叹了口气,又问道:“阵亡的将士都在老河滩?”
“是的”戈辉轻声道:“刚刚举办完葬礼不久。”
光绪突然站起来往外走:“忙完了这边的事,朕要去老河滩祭奠。”说完扔下大家走出了放映厅。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戈辉带着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参观了朝阳的一些代表性工厂。
戈辉是想通过这样的参观,让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对什么是工业,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只要方法得当,用心去做,有一颗公心,大清还是能发展工业的,这和李鸿章、张之洞开的工厂完全不一样。
通过四天的参观,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深受触动。
戈辉告诉他们:“这就是为什么禁卫军要拼命,敢拼命,死战不退的原因,因为我们没有退路,背后就是朝阳,再往后就是工厂,这些都是禁卫军亲属家人的饭碗,是能吃饱饭,有钱花的依仗,也是禁卫军打赢英法联军的依仗。”
戈辉伸出手,指向远处的工厂区,最后下结论:“光靠买武器,是打不赢战争的,只有自己能制造,哪怕是最差的,敌人也不敢轻易动手。”
1905年5月31日,在大凌河防线前沿阵地前,举行英法侵略军受降仪式。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这里是两次大凌河战役的转折点,是禁卫军开启胜利的地方,意义重大。
李国捷环视着四周,到处翠色欲流,绿草茵茵,谁能想到,差不多一个月前这里还是战场。大地能掩盖一切,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今天他将代替爷爷,见证一场大清国的胜利。爷爷当年是怎么去世的,父亲又是怎么去世的,他非常的清楚,这也是为什么,锡良老先生非要把自己请来朝阳,列席旁听谈判的原因。
李国捷目光回到正在陆续进场的观众和嘉宾们,几个熟悉的面孔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看到袁世凯、王士珍、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等几位北洋核心,在禁卫军士兵的引导下,在嘉宾席落座。他还看到了北京禁卫军副编练大臣铁良也来了。
段祺瑞在嘉宾席落座后轻声道:“会场布置的一般,但布局很用心。”
徐世昌轻笑:“仪式会场,距离前沿阵地的堑壕不足20米,不远处的碉堡、暗堡、机枪掩体、环形工事,清晰可见。真会挑地方啊!”
王世珍掏出怀表看了一眼:“快到时间了。”
李国捷回到自己的嘉宾席位,正好坐在王世珍旁边。他和王世珍虽然认识,但也仅限于此,所以只是互相点头,并未说话。
嘉宾席的后面就是可坐千人的观众席,和嘉宾一样,是凭邀请函进场,不是谁都有机会参加的。
嘉宾席再往前是英法侵略军百人代表席,此时他们已经坐在椅子上等候了。
再往前就是用于受降的长条会议桌。长条会议桌一边摆着六把椅子,另一边摆着十四把椅子。
再往前是排列成长方形阵列的军方代表坐席,此时除了最前排还留有空位,其余的座位都已经坐满了军方代表。高级军官穿着军官礼服坐在最前排,眼睛里放射着自信和张扬的目光。
再往后不到20米,就是大凌河防线的前沿阵地。
会场四周,以及会场内,设置了多个电影机的机位。有的是固定机位,有的是杠杆式的,通过移动杠杆的一端,可以让另一端的电影机和人,小范围多角度自由移动,还有滑轨式的,通过推动滑轨上的小车,实现小车上的人和电影机的平稳移动。
远处的天空,已经升起了六个热气球,那是空中电影机位,在据空拍摄。
多家报社的记者已经游走于观众席和嘉宾席,开始了他们的采访工作。
北方经济特区广播电台已经连接好了所有的话筒和设备,说话人的声音,不但可以通过扬声器传遍整个会场,还可以通过车载信号发射车,通过电波传给守在收音机前的无数听众。
9:50,全场起立,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驾临会场。醇亲王载沣、庆亲王奕匡、文渊阁大学士张翼、小德张、户部主事王廷钧、董福祥、刘永福、伍廷芳、施肇基、王宠惠等十名谈判代表,也同时到场。
在戈辉的引导下,他们都坐在了军方代表席的最前排。
电影机的镜头,照相机的镜头,都对准了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两位陛下莅临,可见对此次受降仪式的重视。
10:00,受降仪式正式开始。
禁卫军9师43团,团长王松上校,阔步走到长条会议桌前,直接坐在了禁卫军一侧的椅子上,冷漠的目光严肃地看着走上前来的六个人。
鲁迪、洛里、沃克、鲁菲尔,以及一名英军翻译、一名法军翻译,表情凝重的走到长条会议桌前,坐在了事先为他们准备好的六把椅子上。
记者们的照相机,从各个角度,定格下了这个瞬间。
司会军官宣布第一项:分别由战败的英军代表和法军代表宣读投降书。
沃克在得到司会军官的允许后,站了起来,拿起事先准备好的,被禁卫军反复修改十多次的英文版投降书,一种从未有过的屈辱感,充满了他的全身。
沃克大声的毫无感觉的面无表情的读了一遍投降书。
一名英军的翻译站起来,用他那有些变味的汉语,把汉文版投降书又读了一遍。
鲁菲尔在司会军官的示意下站了起来,他表情平静,败了就是败了。他拿起法文版投降书,面无表情的读了一遍。
一名法军的翻译站起来,同样的变味的汉语,把汉文版投降书读了一遍。
司会军官宣布第二项:英法联军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
鲁迪、洛里、沃克、鲁菲尔,捡起桌上准备好的战神版钢笔,分别在英文版、汉文版、法文版、汉文版的投降书上,战败一方的签名位置,签上名字。
记者们在不停的按下快门,他们想定格每一个瞬间。
司会军官的目光盯着四名禁卫军士兵,每人用一个长条小木盒,分别收走了四个人签字用的钢笔,直到士兵离开,他才宣布第三项:英军和法军代表,递交投降书。
沃克深吸一口气和鲁菲尔对视了一眼,两人同时起身,双手拿起两个版本的投降书,深深地弯腰,身体伸向桌面上方,双手递出投降书,就这样的姿势,保持了近三十秒钟。
让一个军阶比他们低很多的上校来接受他们的投降书,这是一个莫大的羞辱。
在滑轨上的电影机被推到很近的位置,镜头对准保持姿势的沃克和鲁菲尔。另一个滑轨上的电影机对准了一脸冷漠的王松。
记者们举着照相机,从各个角度不停的按下快门。
王松就那么坐着,一条腿压在另一条腿上,靠在椅背上纹丝未动,看了他们一会儿,然后才伸出一只手,很随意的接过投降书。
是不是羞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王松并没有羞辱对方的意思,在等待的那一人儿,他想到了磐石村阵地,想到了许多已经牺牲的战士,投降书沉甸甸地接在手中,脑子里还是肉搏战时挥舞工兵铲的一幕。从来没想到自己今天会坐在这里,从来没想过自己还能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