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家商量好后,第二天穆远便进宫了。
“臣,参见陛下!”
“外公请起,来人,赐座。”长歌看着穆远,他不知道外公这个时候进宫到底有什么事。
“谢陛下。”穆远谢过恩,并没有坐下,反而拿出一本奏折,说道:“陛下,这是臣的传位折子,臣打算把爵位传给穆钺,臣年岁大了,年轻时征战四方,受了不少伤,如今越发觉得力不从心了,想着以后颐养天年,望陛下恩准!”
王忠接过折子给了长歌,长歌没看,而是摆了摆手,让所有下去。
长歌站起身,走到穆远的跟前,说实话,这一刻长歌是感动的,这个外公是真的省心很多。
长歌拉着穆远,坐到了窗边的软榻上,又亲自给穆远倒了茶,这才开口。
“外公,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穆家所做的一切我都明白,我不是先皇,这点胸襟还是有的。”
长歌没有自称朕,这是把穆远当成了亲戚,而不是君臣。
穆远看着长歌,他很欣慰,这个外孙对穆家的信任,可是他也不能不懂事,更不能助长穆家儿孙的野心,陛下在的时候,穆家作为外戚一切好说,可百年之后呢?
穆远无法保证自家儿孙会不会有想法,同样不敢赌下一任皇帝的胸襟,万一穆家被捧得太高,再养出几个纨绔来,那穆家的下场可想而知。
“陛下年幼登基,这么多年来的辛苦,老臣都看在眼里,穆家能有如今的荣耀,老臣很知足了。
现在穆家一公双侯,这在大昭都是独一无二的,老臣百年之后,都能理直气壮的去见祖宗了,陛下就当体恤老臣吧,老臣也想拾饴弄孙,享享天伦之乐。”
穆远笑着说道。
长歌叹了口气说道:“可是外公,你才六十岁,怎么就到告老的年龄了?”
穆远哈哈的笑了,“六十岁在大昭已经算长寿了,陛下若舍不得老臣,不如多使唤使唤老三,他还年轻呢。”
长歌听完就明白了穆远的意思,于是点点头,也笑着说道:“三舅一直都对朝廷忠心耿耿,能力更是远超常人,自然是让他多担些担子才好,可不能让他偷懒。”
长歌说完,和穆远相视一笑。
穆远走后,长歌才拿起穆远的奏折看了起来,看完后,用朱笔写了一个“准”字。
两日后,就是中秋大朝会,这一次长歌要封赏有功之臣。
长歌坐在御座之上,看着下面的群臣,跟王忠说道:“宣旨吧!”
“喏!”王忠上前一步,拿出准备好的圣旨,高声说道:“陛下有旨,镇国公穆远,忠义侯赵衡,安邦侯穆铉,靖难侯穆铮……接旨!”
王忠念完一个名字,就出列一个,这次出征的武将一个没落的都站了出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承天眷命,抚临四海,夙夜兢兢,惟愿山河永固、黎庶咸宁。今四海归心,天下太平,实赖将士效命疆场,舍生忘死,永成不世之功!
查此次出征,镇国公穆远运筹帷幄……着晋封上柱国,赐蟒袍玉带。
忠义侯赵衡出奇制胜……晋封英国公,世袭罔替。
安邦侯穆铉勇冠三军……晋封安国公,世袭罔替,荫一子入国子监。
靖难侯穆铮恪守京师……加封世袭罔替,赐金百两、良田百亩。
忠义侯世子赵朔……
…………
其余校尉、士卒,按功行赏:斩敌十数者,赐银百两、良田十亩;
率先登城者,破格晋升三级;重伤致残者,除厚赐医药,子孙永免徭役。
阵亡将士,追赠爵位,入祀忠烈祠,其遗属由官府赡养,子女得享朝廷恩荫。
诸卿受国厚恩,当思报国以忠。
望尔等归乡后戒骄戒躁,或耕读传家,或再厉兵戈,为朝廷拱卫边疆、护佑苍生。
礼部、户部须十日内将赏赐尽数发放,不得迟滞克扣。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钦此!
昭明七年八月十三日。”
“臣谢陛下隆恩,万岁万万岁!”
众将士大声谢恩。
“众卿平身!”长歌叫起,众人退回了队伍。
王忠看着众人站好,又拿出一份圣旨,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以凉德,膺受天命,君临天下,夙夜兢兢,惟念社稷安宁、黎庶康泰。
今寰宇虽定,然忆往昔金戈铁马,将士效命疆场,抛头颅、洒热血,或马革裹尸,或埋骨荒丘;
更有勋臣宿将,运筹帷幄,竭忠尽智,为江山稳固、四海承平立下不世之功。
此等忠魂功绩,皆当永载史册,为后世所仰。
为彰忠烈、表勋劳,特敕令:于都城择风水吉地,敕建「忠烈祠」,将历代为国捐躯之将士牌位供奉其中,四时享祭,春秋致礼。
凡阵亡士卒、殉国将佐,皆入祀典,受万民香火,享千秋敬仰,以慰忠魂于泉下,励后人以报国。
另筑「功勋阁」,绘有功之臣画像,陈列阁中。
凡于治国安邦、拓土开疆、平乱御敌、革新图强等事建有殊勋者,皆可入阁。
其画像衣冠威仪,生平功绩勒石于侧,使后世观之,知前人创业之艰、守成之难,亦令忠良勋业,与山河同寿,共日月齐光。
着礼部速拟规制,工部即刻筹备,所需银粮,着内帑调拨。务使祠阁宏丽庄严,彰显朝廷褒忠奖功之意。钦此!
昭明七年八月十三日。”
“臣遵旨,陛下万岁万万岁!”
这一次谢恩的声音明显大了很多,这可是能载入史册、传与后世的荣耀啊!
王忠看着众人谢完恩,又高声说道:“陛下隆恩,将于中秋节在太极宫为众位将士庆功!”
“谢陛下!”
…………………
昭明八年三月,忠烈祠和功勋阁相继落成,长歌亲率文武百官于忠烈祠,为那些为国牺牲的将士们上香,并御笔亲书楹联:
上联:报国捐躯,热血一腔凝浩气
下联:舍生取义,英魂千古铸丰碑
横批:忠烈千秋
同年四月,长歌下旨裁军:凡35岁以上者,18岁以下乃家中独子者,皆解甲归田,并赏,银50两,田十亩。
同时发布征兵退伍令:满18岁且非独子之儿郎,可自愿参军,三年期满后,可退伍回乡。
这是长歌仿照后世的服兵役法制定的,士兵有军饷,退伍后有安置费,若有立功表现可提干,并给予奖励。
昭明十年,年满18岁的长歌,娶了贺贤的嫡幼女为后,于昭明十二年,生下太子轩辕昊。
昭明十五年,生下次子轩辕晏,昭明十七年生下长公主轩辕玉。
昭明三十二年,长歌禅位太子轩辕昊,年号永熙。
史书记载:昭明帝轩辕祈,仁和元年出生于长秋宫,仁和八年继位,幼承大统,神龙辅佐,福运绵长。
亲贤远佞,以雷霆之势扫平世家掣肘。
遣将西征北讨,开疆数千里,四海宾服,寰宇咸宁,终成大一统之局。
革故鼎新,创科举取士之制,广纳贤才,文脉传承有序,社稷根基稳固。
其心系苍生,筑堤坝、修堰闸,使水患息而旱涝调,千里沃野重获生机。育高产粮种,督耕劝桑,仓廪丰实,百姓安居乐业。
设立女户,鼓励寡妇再嫁,提高女子地位并享有继承权。
支持藩王海外建国,削藩于无形。
鼎盛之年禅位太子,尊太上皇,于永熙四十年驾崩,享年80岁,后葬于昭陵,谥号圣文宣武睿皇帝,庙号昭世祖。
昭明帝以仁德治天下,以睿智开太平,文治武功,彪炳千秋,实乃旷古未有之明君,其功绩当与日月同辉,泽被万代,被后世人称为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