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魁早有野心,先前以为凭自己的地位,以及对南楚的功劳,元帝必对他言听计从。
他的计划是:先把赵坚扶上太子之位,然后再扶宋佳芬当上皇后。
如此一来,后宫与朝堂,尽在他秦魁掌控之中。
然而,这个昏庸的元帝,虽说优柔寡断,办事犹豫不决。
但关键时刻,他尚分得清好坏。
对于废立太子一事,自古便是大事!一般情况下,不会轻言废立太子之事。
元帝迟迟下不了决心,而今老八赵坚更是连连出丑,栽在赵烈手下已数次。
看来,在元帝的心中,赵坚尚不及以前的废皇子赵烈。
而至于立正宫之事,元帝更是没有耐心,也就是说,宋佳芬成皇后无望。
看来这两条路希望渺茫,秦魁不得不另寻出路。
想不到,还真找到一条绝佳出路,就是赵烈修夜郎东路。
这是赵烈与东路陆家不可调和的矛盾。
赵烈最后通牒是三个月,也就是明年二月底。
现在已经过去了月余,陆家选择的时间不多了。
陆向直身为刑部尚书,他家祖坟,岂能容赵烈说挖就挖?
于是,他把这事向皇上禀报了。
元帝不置可否,对夜郎东路,元帝曾去过一回,那日刚好下雨,道路泥泞,所乘马车从陆家围墙外经过。
由于道路太窄,那双行马车差点掉下碧林河中……
此路,元帝赵贞,记忆犹新!
今日赵烈修夜郎东路,他当然支持。
因此,元帝最后说了句:“陆爱卿,这只是小事一桩!迁几个坟而已,大不了叫夜郎王多补几个钱!”
陆向直听到此言,心在流血:你讲得好轻松,这是挖十八代祖坟的事。
陆向直退出元帝书房之后,正巧碰到秦魁来见元帝。
秦魁见陆向直一脸不高兴,一定是为了修路之事。
秦魁也刚刚收到暗探带到的消息,正是赵烈要修东路,而要陆家强迁祖坟一事。
他想抓住这点,进馋言使元帝罢免赵烈夜郎王一职。
此时见陆向直不高兴的出来,佯装不知地问他:“陆大人,怎么回事?”
“没什么!是些私事,找陛下禀明一下!”陆向直故作轻松的说道。
“哦!有需本相帮忙吗?”秦魁抛出橄榄枝。
陆向直与秦魁是同窗,并且其女已与八皇子赵坚订婚,算起来既有亲戚关系,又有同窗之情。
但陆向直虽说在朝中支持秦魁主和,但却不是向金国投降,他是对秦魁这种投降式的议和是看不惯的。
因此,虽说有这两层关系,但他也不会过分走近秦魁。
他知道秦魁心黑手毒,稍不注意便有殒身之险。
“哦!看来是本相多心了!”秦魁说完这话,便向元帝书房走去。
陆向直忐忑不安地向自己府中走去。
他边走边想,怎样对付赵烈。
他的二弟陆向平写信,把赵烈在夜郎的前后所做说得一清二楚。
信中最后陆向平写道:大哥,这夜郎王不简单,依愚弟之见,退一步海阔天空啊,还望大哥三思!
陆向直到家后,他的女儿陆诗丹见父亲不高兴,知道这事元帝没有阻止。
“父亲回来了!要不找他,要他去求皇上?”陆诗丹说道。
陆向直知道女儿口中的他,自然是指赵坚。
对于这个女婿赵坚,陆向直其实不太满意,只是碍于秦魁面子,才答应的。
而陆诗丹其实也不喜欢赵坚。
陆向直对赵坚的评价:锋芒太露,手段太毒!
而陆诗丹对赵坚的评价:轻浮而骄狂,目中无人!
“不必了!赵烈敢得罪我们陆家,这是他自己在找死!”陆向直冷冷地道。
“父亲,你切莫意气用事,我想,何不依二叔之言,退一步海阔天空!”。陆诗丹轻轻地说道。
“为父怎不想退一步求得海阔天空?奈何这赵烈是要挖我赵家祖坟,这口恶气,焉能咽下?”陆向直说道。
“可是,这祖坟可以迁走,另外找块风水宝地安葬,说不定对我们陆家更有好处!而今若与赵烈这个夜郎王为敌,输赢都对我们陆家不利!”
陆诗丹身为女子,她这一席言语,巾帼不让须眉!
陆向直此时还真的听了其女之言,以后的陆家才不至于遭灭顶之灾!
只是,陆向直的大儿子陆彦龙,自以为是,最后被秦魁挑唆,而被秦魁当枪使,差点毁了整个陆家百年根基!此是后话,暂按不表。
陆向直对女儿摇了摇头,然后又点了点头!一些事,是不能退让的!只得走一步看一步了。
他在心中却已认同了女儿的观点。
陆诗丹一声长叹,心中在祈祷陆家平安!
陆向直共四个儿女,三儿一女!
三个儿子皆在大楚南部战区身居要职。
三兄弟可谓大楚南域军中栋梁。
陆向直有些咽不下这口气,于是修书三封,寄给其三个儿子,大儿在南部战区任先锋官,而另两个是南部战区勇冠三军的将军。
大儿子陆彦龙接信展开一看,见是现在风头正盛的夜郎王赵烈,欲挖其陆家祖坟。
其父陆向直的意思,要他三兄弟私自带兵,踏平夜郎。
然而,陆彦龙却比他父亲陆向直冷静得多。他思量片刻,于是拿着信去见南部兵马大元帅韩忠。
韩忠乃前楚名将,三朝老帅,看后对陆彦龙道:“你打算听你父亲之言,私自带兵杀入夜郎?”
“末将士来听元帅的意见!”陆彦龙道。
韩忠笑道:“挖祖坟确实换谁都不可忍!但这条路非修不可!你不知这条路,在我们这些老军人当中,是条怨魂路。”
老帅韩忠已回忆起当年,跟随楚灵帝,也就是元帝的爷爷,当年兵伐苗侗两王,因伤亡惨重而退兵。
虽说,当时韩元帅率铁流后卫阻挡苗侗人马追赶。
无奈苗侗藤甲兵刀枪不入,使得后卫人士顷刻间便死于非命。
然后,苗侗三千藤甲兵追上大队人马,而刚好是陆家围墙外的碧林河岸最窄之地。
双方激战!楚军三万余人,战死两千余人,可落下碧林河淹死的,不下五千!
身为主帅的韩忠,今日想来,仍觉锥心的痛。
陆彦龙听完韩元帅所讲往事之后,默然不语。
韩忠见状,良久才道:“要不,你劝劝你父亲,修路是善举,你们陆家退上两丈,也许功德无量,使得你们陆家更加兴旺发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