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快穿局女员工 > 第226章 御膳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密室中的第三天清晨,林乔被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惊醒。她条件反射地摸向枕下的小刀,却见李嬷嬷端着一盏油灯走了进来。

\"小姐,好消息。\"李嬷嬷脸上带着久违的笑容,\"刘一刀昨夜在逃亡途中坠崖身亡了。他那些爪鸟也树倒猢狲散,被陆大人派去的人一网打尽。\"

林乔坐起身,一时间不知该喜该悲。刘一刀死了,意味着林家灭门惨案的直接凶手伏诛。但直觉告诉她,事情不会这么简单结束。

\"太后怎么说?\"

\"太后命人彻查刘一刀这些年的往来。\"李嬷嬷压低声音,\"果然发现他与礼部侍郎赵大人有密切联系。\"

礼部侍郎?林乔心头一震。赵侍郎是朝中保守派的领袖,一直反对先皇的改革政策。如果他与刘一刀勾结...那么林家灭门案背后的黑手很可能就是他!

\"陆寻呢?\"

\"陆大人天不亮就被召进宫了。\"李嬷嬷帮林乔梳理长发,\"太后命老奴带小姐去个地方。\"

半个时辰后,林乔跟着李嬷嬷来到了皇宫西北角一处荒废的宅院。院墙已经被烟火熏黑,但门楣上\"御厨府\"三个鎏金大字仍依稀可辨。

\"这是...\"林乔站在门前,一阵莫名的战栗从脊背窜上来。

\"小姐小时候住的地方。\"李嬷嬷眼中含泪,\"大火后先皇下令保持原貌,不许人动。\"

推开吱呀作响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杂草丛生的院落。正厅和厢房大多只剩残垣断壁,唯有后院的厨房奇迹般地保存相对完好。

林乔缓步走向厨房,每一步都像是踩在记忆的碎片上。恍惚间,她似乎看到一个中年男子在灶台前忙碌,一个小女孩踮着脚偷尝锅里的菜肴...

\"父亲...\"她轻声呼唤,泪水模糊了视线。

厨房内部积满灰尘,但布局依然清晰。林乔的手指抚过灶台,突然在某个砖缝处触到异样。她用力一按,一块砖石竟然松动了。取出砖石,后面藏着一个铁盒——与她之前在御膳房库房发现的如出一辙。

\"这是...\"

\"老爷的秘匣。\"李嬷嬷激动地说,\"当年他常把最重要的食谱藏在这里,说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铁盒里是一本薄薄的册子,封面上写着《古今味》。翻开第一页,林天放工整的字迹映入眼帘:

\"巧儿,若你读到这些文字,说明为父已不在人世。这本《古今味》记录了我毕生钻研的烹饪心得,特别是如何将传统与创新结合。厨艺如治国,既不可全盘否定传统,也不能固步自封...\"

林乔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每一个字。在这本笔记中,父亲不仅记录了各种创新菜式,还写下了许多烹饪哲学。其中一页特别引起了她的注意:

\"今日与先皇论及'翡翠白玉羹'之改良。先皇笑言,若能在传统中注入新意,如治国一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必能使国运昌隆。此言甚妙,当谨记...\"

\"小姐,你看这个。\"李嬷嬷从铁盒底部取出一块小巧的玉牌,\"这是老爷从不离身的物件。\"

玉牌通体碧绿,上面刻着一个奇怪的符号,像字又像画。林乔翻来覆去地查看,总觉得这符号似曾相识。

\"我好像在哪里见过这个...\"

李嬷嬷正想说什么,外面突然传来脚步声。陆寻大步走进厨房,官服上还带着晨露的湿气。

\"果然在这里。\"他松了口气,\"太后命我来寻你们。赵侍郎今早在朝堂上被弹劾,证据确凿,已经认罪伏法。\"

\"这么快?\"林乔惊讶地问。

陆寻点点头:\"刘一刀死前留下了认罪书和往来信件。赵侍郎为阻止先皇改革,指使刘一刀纵火杀人,目的是毁掉林天放保管的先皇密诏。\"

\"密诏...是关于改革的?\"

\"正是。\"陆寻的眼中闪烁着敬佩,\"先皇临终前将改革方案交给林天放保管,准备在时机成熟时由太后公布。赵侍郎不知密诏内容,只道是能置他于死地的罪证。\"

林乔握紧了手中的玉牌:\"那密诏现在在哪里?\"

陆寻的目光落在玉牌上,突然凝住了:\"这是...\"

\"父亲的遗物。\"林乔递给他,\"上面的符号很特别。\"

陆寻接过玉牌,仔细端详后倒吸一口冷气:\"这是先皇的私印!我曾在御书房见过一次。\"他激动地指着符号,\"这不是普通图案,而是一种古老的文字,读作'和',象征平衡与调和。\"

\"所以这是...\"

\"钥匙。\"陆寻斩钉截铁地说,\"如果我没猜错,密诏就藏在御书房暗格中,而这玉牌是开启的钥匙。\"

太后见到玉牌时,双手微微发抖。在御书房最隐蔽的角落,果然有一个与玉牌形状完全吻合的凹槽。当玉牌嵌入并旋转时,一道暗门无声滑开,露出里面的黄绢密诏。

\"先皇遗志...\"太后轻声念出密诏内容,泪水滑过脸颊。这是一套完整的改革方案,从赋税制度到科举考试,从农田水利到商业贸易,无不体现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智慧。

密诏末尾,先皇特别注明:\"此方案由林天放协助拟定,其中'古今调和'之理念多赖其烹饪哲学启发。望后继者能如烹小鲜般治国,既尊重传统,又勇于创新...\"

林乔站在一旁,心中百感交集。父亲不仅是御厨,更是先皇改革的重要智囊。那道\"翡翠白玉羹\"不仅是美食,更是治国理念的象征。而现在,这一切的传承落在了她的肩上。

离开御书房时,太后叫住了林乔:\"巧儿,哀家想请你做一件事。\"

\"太后请讲。\"

\"三日后是刘一刀御前厨艺比拼的日子。\"太后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哀家希望你能代表御膳房出战,用你父亲的'古今味'理念,做一道既尊重传统又勇于创新的菜肴。\"

林乔深深行礼:\"民女定当竭尽全力。\"

那天夜里,林乔在御膳房反复试验菜式,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凌晨时分,她疲惫地揉着太阳穴,突然意识到一个根本性问题——她仍然在潜意识里将自己视为穿越者林乔,而非林巧儿。这两个身份在她心中割裂,导致她的菜肴也缺乏灵魂的统一。

\"我到底是谁...\"她喃喃自语,望着窗外的明月。

\"你既是林乔,也是林巧儿。\"陆寻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不知何时来到了厨房,手里捧着那本《古今味》。

\"你看过这个了?\"林乔惊讶地问。

陆寻点点头:\"你父亲生前常对我说,最好的厨师能将不同流派、不同理念融合创新,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美味。人也是如此——我们的经历、记忆,无论来自何方,最终都会融合成独一无二的自己。\"

他的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林乔心中的锁。她突然明白,自己不必非此即彼地选择身份。她可以既是现代的林乔,又是古代的林巧儿,两者的记忆与技能融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真正的\"古今味\"。

灵感如泉水般涌来。林乔迅速行动起来,将各种食材摆上案板。这一次,她的手法行云流水,既有林天放笔记中的传统技艺,又融入了现代烹饪的创新理念。陆寻安静地站在一旁,眼中满是赞赏。

三日后的御前比试,林乔以一道\"新翡翠白玉羹\"惊艳全场。她在传统配方中加入了几味来自西域的香料,用现代低温慢煮的方法处理食材,最后以分子料理的技巧制成晶莹剔透的\"珍珠\"点缀其中。这道菜既保留了经典的精髓,又焕发出全新的风味。

太后品尝后,感慨万千:\"这味道...让哀家想起了先皇与你父亲讨论改革的那些日子。传统与创新,就如这汤中的翡翠与白玉,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而更令人震惊的是,刘一刀的徒弟在比试中偷偷在林乔的食材中下毒,却被她敏锐的味觉当场识破。调查后发现,这竟是刘一刀生前安排的最后一招——无论比试结果如何,都要置林乔于死地。

随着赵侍郎伏法、刘一刀阴谋彻底败露,林家灭门案终于真相大白。太后下旨重修御厨府,赐予林乔居住;同时擢升她为御膳房总管,全面负责皇室膳食。

但最让林乔惊喜的是陆寻的举动——在御厨府重修完工的那天,他在庭院里那株幸存的樱花树下,将一块祖传玉佩系在了她的腰间。

\"这是我母亲留给未来儿媳的。\"他的声音有些颤抖,\"十年前那场大火后,我以为这辈子都不会有机会送出它了。\"

林乔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从怀中取出一块精心制作的\"同心酥\"——这是她按照现代食谱改良的传统点心,外表是古朴的莲花造型,内馅却融入了巧克力与咖啡的现代风味。

\"古今调和,如君与我。\"她轻声说,将点心一分为二,与陆寻各执一半。

樱花纷飞中,两人的身影渐渐靠近...

十年后,京城最繁华的街市上,一家名为\"寻巧园\"的食肆日日客满。这里既是餐厅,也是厨艺学院,主人正是卸任御膳房总管的林乔与辞官归隐的陆寻。

\"夫人!\"一个小女孩兴奋地跑进厨房,\"今天的客人说您的'新翡翠白玉羹'比御膳的还好吃呢!\"

林乔笑着擦掉女儿脸上的面粉:\"那是因为爹爹种的菜特别新鲜呀。\"

陆寻从后院走进来,手里捧着一把刚摘的青菜:\"今日收获不错。对了,太后派人送来请帖,下个月皇上寿宴,想请我们全家入宫献膳。\"

\"做什么菜好呢?\"小女孩仰着脸问。

林乔与陆寻相视一笑,异口同声:\"古今味!\"

夕阳西下,\"寻巧园\"的灯笼一盏盏亮起,温暖的光芒照亮了门楣上的对联:

\"一味调和千古事,

三餐尝尽世间情。\"

这既是林乔的厨艺理念,也是她在这个世界找到的人生真谛。从穿越者到林巧儿,从孤女到妻子与母亲,从御厨到厨艺导师...她终于明白,所谓归属,不在时空的起点或终点,而在心之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