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服务员告诉洋洋:“我知道你外婆穿多大的鞋子,三十七码的,你要不要拿一双回去给她试试?”
洋洋眼睛一亮,用力点头:“好啊好啊!我拿回去给外婆,她一定会喜欢的。”
服务员麻利地拿出一双三十七码的暖皮鞋,装进盒子,捆上绳,交给洋洋。
小家伙高兴坏了,将鞋子抱在怀里,又让服务员帮忙将试卷和奖状都放进书包,给主任鞠躬道谢,开开心心回家去了。
李青香在家里打算做晚饭,根本不知道这么一回事。
“外婆!我考第一了,我给你赢了一双鞋子回来。”
洋洋刚进门,就欢喜地喊,嗓音里带着笑,“哒哒哒”跑到李青香身边,将怀里的鞋塞进她怀里。
“给!外婆!好看的皮鞋,我赢来的。”
小家伙那一脸傲娇,献宝的表情,让李青香哭笑不得。她知道洋洋跟供销社主任打赌的事,都多久了?怎么她还记得?
不但记得,还找人兑现去了,拿回一双皮鞋。
洋洋不懂事,供销社主任怎么也不大懂事?这么贵的鞋子,说给就给?
“你去找主任伯伯了?”
李青香说着打开鞋盒,露出里头一双新款的圆头高帮皮鞋,拿出来看了看,三十七码的,自己正好能穿。
“嗯嗯!他打赌输了,给了我鞋子。”洋洋把书包放下,坐在李青香身边,“外婆!你试试,看合脚不?”
“不用试,合脚。”将鞋盒盖好,李青香看着外孙女,告诉她,“洋洋!这鞋子很贵,我们不能要。当时主任伯伯跟你打赌是随口说的,咱不能要别人的东西。
你考上全班第一是你的事,跟主任伯伯没啥关系。他挣的工资还要养活他的孩子,妻子,母亲。你拿了他的钱,他的家人就要挨饿受冻了。”
眨巴眨巴圆溜溜的大眼睛,洋洋很费解:“可主任伯伯说,他说话算话,不骗小孩。我要这鞋子时,阿姨们都反对,就伯伯没反对。”
“那咱也不能要。”李青香站起来,拉着洋洋,“咱们去供销社,把鞋子还给人家,太贵重的东西,不能随便收下,会被人说不懂事,你想做个不懂事的孩子?”
洋洋摇头:“我不想,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那就对了,你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跟外婆去把鞋子还了。”
虽然不知道外婆为什么一定要还鞋子,但小家伙没有反对李青香的决定。外婆的话于她而言,宛如圣旨,外婆说什么就是什么,她绝不忤逆。
祖孙俩去了供销社,主任已经下班走了,留下几个服务员在闲聊。
看见李青香一手牵着外孙女,一手拿着鞋盒进来,个个意外。
“李大妈!鞋子的码数不对?大了?”
“不会吧!以前她来买塑料鞋底都是三十七码的,我都记住了,怎么会大?”
“......”
“你们主任呢?走了?”李青香把鞋子放在柜台上,看着几位服务员。
“是呀,走了。”负责卖鞋子的服务员拿过鞋盒,问李青香,“找他有事?”
李青香微微一笑:“也没啥事,这鞋子我们不能要,送来还给你们,明天主任来了,你们跟他说一声。孩子小,不懂事,不知道东西的贵重。
再说那打赌也只是个开玩笑的事,当不得真。我也不知道洋洋来供销社要兑现赌约,要是知道,肯定拦住不让她来。
鞋子一看就不便宜,拿走了,你们主任起码要花费半个月的工资。”
服务员们个个相互对视,表情各有不同。
“李大妈!你家洋洋是个好孩子,聪明,孝顺。”
“可不,人家打赌赢了,没想过给自己要点啥,想的全是外公外婆,东西都拿回去了,你说不要,不知道洋洋会不会伤心。”
“她说了,她努力考第一,就是要给外公外婆赢个好东西。本来要自行车的,是咱供销社没有,不然自行车都搬回去了。”
说起这事,服务员们个个乐哈哈大笑。
“我都跟她说了鞋子太贵,主任怕是舍不得,你猜她怎么回我?她说主任伯伯是大人,得说话算话,不能骗小孩。”
“哈哈哈!李大妈!难得我们主任第一次大大方方出回血,把鞋子给了洋洋,你又送回来做啥?”
洋洋被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的很不好意思,躲在李青香的身后不肯出来。
别人说鞋子贵重她不觉得,外婆说贵重那一定是很贵重的。她是小孩,人家跟他打赌是开玩笑,以后她都不跟大人打赌了。
她不想跟他们开玩笑,努力读书考第一,不是玩笑。
“孩子不懂事,我不能不懂事,这鞋子是挺好的,我家洋洋心疼我,给我要了这么一双暖皮鞋。我心里很感动。”李青香摸摸身后洋洋的脑袋,“我把它拿回来,是要跟你们主任把话说清楚。这鞋子的确不错,我买一双。”
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布做的钱包,让服务员开票。
服务员没有异议,给李青香写了票,撕下来递给她。
她付了钱,再次拿起那双鞋。
“洋洋!咱们回家。鞋子是外婆自己买的,这样穿着才心安,不是自己买的,穿着都觉得惭愧。记住了,以后人家给你什么,不要轻易接受。”
似懂非懂的小家伙用力点头:“记住了,不随便要人东西。”
祖孙俩一走,服务员们又开始议论纷纷。
“李大妈真是有钱人,这么贵的鞋子,说买就买,连考虑都不用考虑一下。”
“我佩服的是李大妈的人品,这么贵的鞋子,人家说不收就不收,非得自己买。要是一般人,早昧下了,又不是她自己来要的,是主任打赌输掉的。”
“人口就不是一般人,听说她做手工邮寄给海城的人去卖,一个月总能收到那么一次两次汇款单。”
“她是个极有办法的人,别看年纪大,懂得挣钱的门道,她一个月不比咱们挣的少。”
“不挣不行,家里供着一个大学生,一个高中生,她要不能挣钱,单靠她男人一个人的工资,怕是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