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沈妙晴摇摇头,“有你在的地方就是家,不辛苦。”

一家五口被强塞了一口狗粮,默默烤火不说话。

这边的人冬天几乎是不出门的,因为空气是那种潮湿的寒冷,比北方更让人受不了。

他们提前买了年货,基本上都是粮食,每日吃个两顿不饿死就成,毕竟没有闲钱买更多。

家家户户屋里都有烟雾冒出,也就柴不用钱买,从早到睡觉前都在火堆前,这样不那么冷也就没多饿了。

冬去春来,路上积雪化掉,村民们都跑去田埂上瞧麦田,想看看麦苗有没有被冻死,这一看心里顿时感觉安定。

只见绿油的麦田上还有一些积雪,但在太阳的照射下慢慢的融化着。

“这就是小麦吗?居然没有冻死,可真是顶好的。”

“瞧瞧这绿油油的颜色,看着就心情不错。”

“那今年是不是收成会不错呀?”

分配的田地基本都是挨着的,村民们站在一起看着麦田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你看这颜色多好看了,到时候肯定有好收成的。”

“真是太感谢云大人了,今年不仅有大米吃,还有小麦吃,一天三顿肯定也是有的。”

“是啊,大人说还要留一块地种土豆,说是新鲜物种,很抗饿的,咱们现在去找里正,让他去问问不?”

“肯定要问啊,这样今年至少好过许多。”

于是一群人来到了唐山志家中,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

“里正啊,您可以问问大人那土豆要什么时候种吗?我们可以先种,等卖了钱就把赊的账给清了。”

“那我去给你们问问。”

“真是谢谢里正了。”

“客气什么,大家都是为了生存。”

唐山志在村民们前方走,大约两刻钟就到了一处院子外,此时门大开着。

他敲敲门,“云大人在家吗?”

院中,顾千寒正在练武,听见后便把人给请了进来,然后回了屋。

“夫人,村里的里正来了,看样子是有事。”

云初初放下手中的茶,“应该是为了土豆的事,我出去看看。”

唐山志坐在桌边,看见她出来立马站了起来,“大人。”

“坐吧,是土豆的事?”

“对,村民们也都想填饱肚子,这不天也暖和了些,就让我来问问。”

“行,你先去准备牛板车,大概三辆就行,我去镇上等着你们。”

“好。”

唐山志心情愉悦的出了门,就看到了还在等着的几个村民,笑道:“你们去找三辆牛板车来,咱们去镇上拉土豆种。”

有妇人高兴道:“太好了!就知道云大人是个好人。”

“这下今年有的吃了。”

“孩子们不会跟着挨饿了。”

“太好了……”

半天后,村民们站在桌子前排队登记领土豆种,一个个脸上都是笑容。

这里每家每户大多只有五六亩地,如今大多种了一亩麦田,现在土豆一亩,其他都还空着。

领完后,村民们围着里正,询问其他地种什么。

唐山志看向记录的人,道:“大人,咱们下一亩地种啥?”

“三月下旬种红薯,你们到时候提前两天把地给翻好,等四月初到五月底之前把你们的水稻种上,至于菜种,我会给里正一张种植的时间表,还有一本怎么种怎么照顾的说明册子,镇上没有的品种就找我。”

“多谢大人,这下有的吃了。”

云初初想了想又道:“明天里正你找我,领一下东西,到时候每户每块土豆地领一坛药液,兑进水中给埋的每块土豆种周围撒上它,出芽率会很高,只不过只有第一年能用,以后就多种些土豆种,缺失的进行移栽就好。”

“若是以后这边土豆种没有,你们就去其他远地方买,那里与这边的种植时间不一样,收割时间自然也是不同的,到时候可以买来做种。”

唐山志微微皱眉,“大人,难道没有人往这边城镇卖吗?”

“以后应该有的,那边很多村子都种了这些作物,那边肯定是卖不完的,所以到时候你们这边也会有,价格上可能贵了点,但是也用不了多少,而且两方中和,他们那边也会需要你们这边的土豆做种。”

“原来是这样,谢谢大人。”

“不客气,你们也可以种植两季,只不过需要自己研究。”

“明白了。”

以往大家都是摸索着过来的,毕竟才开始谁也不知道水稻种出来是大米,又是如何种,什么时候种,都是祖辈们的经验得来的。

村民们喜滋滋的耕地种土豆,按照所说的垄拱,一块块埋进用手扒开的小坑里,然后埋土浇灌上兑好的水。

唐山志拿着种植册子一页页的看着,等该做什么的时候就通知村民去做,日子也有了盼头。

云初初一行人又开始了做工,年前的石块已经堆积了三千多块,今年全用来采石也不知能不能弄够六七千块。

想了想她还是从商城购买了一批,还购买了百十亩的地,都用来种人参和灵芝,个别块的种一些蔬菜和作物,不仅是用来做种子,也是想每日吃上些。

在这一年里,旧村子被云初初征用,用来种植一些蔬菜,洪水期间搬离。

村民们的粮食大丰收,他们第一次觉得听话的决定太正确了,远离那边后庄稼不必再担忧被淹没了。

“还是云大人好,要不是她帮忙上报让咱们村搬迁,估计再有十年咱们也搬不了村,还要年年遭受洪水灾害。”

“是啊,以前也不是没有上报过搬离,可上面一直压着不给办理,可真是太好了。”

“对,而且这小麦原来是这样磨成面粉的,瞧瞧这跟白云似的。”

一群妇人站在三个大磨盘前,往中央的洞里丢着东西。

第一个妇人那里出来的是粗糙的颗粒,第二个是粗粉,然后是一个妇人在那罗粉,将其好的倒进第三个妇人的盆中,由第三人继续用磨盘磨粉,再出来后由第四个妇人再罗,出来的就是有些白的面粉了。

过程虽然有些慢,但是好在面粉磨成了,以后也有的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