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弘历随后进行了一番鼓舞士气的讲话,强调了国安局职责重大,要求所有人认真办事,朝廷不会亏待,最后宣布将国安局全体将士的俸禄提高五成。

全场欢声雷动,士兵们眼中闪烁着激动与感激的光芒,整齐跪地高呼:“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检阅完毕,弘历看向鄂尔泰,微微点头:“鄂爱卿,传令下去,让国安局所有人按照预定的计划,即刻奔赴全国各县。朕期待你们的表现!”

鄂尔泰领命,转身面向全体将士,声如洪钟。

“奉陛下旨意,全体将士按照既定计划,即刻启程,奔赴全国各县!务必恪尽职守,不负皇恩!”

军令如山,将士们迅速行动起来,各个方阵有序地朝着不同方向进发,执行各自的任务。

弘历望着远去的队伍,心中满是期待。这两支新组建的力量,将成为他推行新政的有力臂膀。

在未来的日子里,特勤局与国安局将在明处与暗处,共同守护着大清的安宁,助力他实现心中的宏图霸业。

回宫的路上,弘历的眉头却悄然皱起。在方才的检阅中,他敏锐察觉到,无论是负责保卫皇室与京城要地的特勤局,还是肩负情报重任的国安局,士兵们手中的火枪样式陈旧落后,与记忆中西方列强军队装备的火枪相比,简直天差地别。

弘历不禁想起在后世所了解到的西方工业革命后的军事变革,火枪的不断改良让战争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如今大清军队这般装备现状,若是遭遇外敌入侵,后果不堪设想。

回宫之后,弘历立即宣召兵部尚书傅鼐与工部尚书鄂尔奇进宫议事。

不多时,二人匆匆赶来,跪地行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弘历抬了抬手,示意他们起身,目光先落在鄂尔奇身上,开口问道:“鄂爱卿,今日《中华日报》发售情况如何?百姓反响怎样?”

鄂尔奇恭敬上前一步,回禀道:“陛下,今日《中华日报》一经发售便备受瞩目。京城百姓蜂拥购买,首批数千份报纸很快销售一空。

百姓们对报纸上的内容议论纷纷,尤其是陛下提出的炎黄子孙皆是华人、丁银取消等圣言,在民间引起极大反响,百姓们对陛下的圣恩感恩戴德,对新朝新政充满期待。”

弘历微微颔首,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嗯,看来这报纸推行得很顺利,往后要继续办好,让天下百姓都能知晓朝廷的政策与动向。”

说罢,弘历脸色一正,看向傅鼐,神色凝重道。

“今日检阅军队,朕发现绝大多数士兵手中大多还是弓箭,火枪数量稀少,相比前朝并无改进。

如今海外局势复杂,若是遭遇外敌入侵,这般武器如何御敌?”

兵部尚书微微皱眉,神色间带着一丝不以为然,拱手说道。

“陛下,虽说如今火枪装备有所不足,但我大清以骑射定天下,弓马娴熟才是我八旗子弟的看家本领。

火枪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昂,而且那些奇技淫巧,我朝工匠一时半会儿也难以完全掌握。

再者说,真到了战场上,火枪哪有咱们的骑兵冲锋来得直接有效?想要短期内大量装备新式火枪,一来没必要,二来也实在不是容易的事儿。”

工部尚书则满脸急切,向前一步,恳切地说道。

“陛下,臣深知火枪对于我朝军事力量提升的重要性。这些年工部一直有心改良火枪,期望能为部队装备更先进的火器。

无奈现有的技术资料严重匮乏,早些年国内太平,火器研发停滞,许多珍贵资料或损毁或流失。

如今西洋诸国火器技术日新月异,还对技术严防死守,我们难以获取关键技术,改良之路困难重重,但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期许 。

弘历听完两人的话,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目光如炬地直视着兵部尚书傅鼐,怒声斥责。

“傅鼐!你身为兵部尚书,竟说出这等短视之语!天下局势瞬息万变,海外列强虎视眈眈,你还抱着骑射定天下的旧观念不放,当真糊涂至极!

火枪的重要性岂容小觑?它关乎我大清军队的战斗力,更关乎江山社稷的安危!你如此轻视火器发展,置国家未来于何地?”

傅鼐吓得脸色惨白,“扑通”一声跪地,额头紧贴地面,大气都不敢出。

随后,弘历的目光转向工部尚书鄂尔奇,神色缓和了些许,语气温和却又充满期待地说道。

“鄂爱卿,朕知晓你一心为朝廷,努力推动火器改良,这份忠心与担当朕都看在眼里。

火器发展之路虽艰难,但朕相信你定能克服万难。往后工部若有任何需求,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朝廷全力支持,朕等你的好消息。”

鄂尔奇感动不已,跪地叩首:“陛下如此信任微臣,微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弘历再次看向跪在地上的傅鼐,冷冷开口。

“傅鼐,朕给你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即日起,你协同鄂尔奇一同推进火枪改良与装备事宜。

若你还不能认清局势,用心办事,休怪朕严惩不贷!”

傅鼐忙不迭磕头,声音颤抖:“陛下息怒,微臣定痛改前非,全力协助鄂大人,绝不敢再有丝毫懈怠!”

弘历挥了挥手,语气疲惫却又透着坚定。

“都起来吧,此事刻不容缓,你们即刻着手去办。

朕期待看到大清军队装备精良火枪的那一天,莫要让朕失望。”

“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说罢,二人倒退着出殿,待身影消失在殿外,弘历紧绷的神色才松懈几分。

拖着略显疲惫的身躯缓缓踱步在空荡荡的皇宫。

穿越到这个时代已然一月有余,这期间,他每日都在为推行新政殚精竭虑,神经几乎时刻紧绷着。

从朝堂上的权力博弈,到新政推行的艰难,桩桩件件都让他深感责任重大。

为了改变大清的命运,改变华夏大地命运,他顶着巨大的压力推行报纸,期望开启民智,让百姓了解新政,支持新政。

可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辛,旧势力的阻碍、传统观念的束缚,如同重重枷锁,让他举步维艰。

如今,火枪落后问题又迫在眉睫,这关乎大清未来的军事力量与国际地位。

弘历知道自己没有退路,身后是数万万百姓。

不知不觉间,弘历走到了陈氏寝宫。

陈氏见皇上来了,盈盈下拜,轻声说道。

“陛下万福金安。”

弘历走上前,亲手扶起她,目光柔和,带着几分歉意问道。

“朕多次前来,竟不知你名,实在不该,你叫什么?”

陈氏脸颊微红,轻声回应:“回陛下,臣妾名叫陈怡。”

弘历低声重复:“陈怡……好名字,人如其名,见你便觉身心愉悦。”

一天的疲惫与压力,在看到陈怡温婉笑容的瞬间,似乎都找到了宣泄口。

躺在榻上,身旁是陈怡均匀的呼吸声,弘历紧绷许久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

在这短暂的宁静里,弘历沉沉睡去,梦里是大清强盛、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