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山外吹来的风 > 第30章 村聚议兴途齐 心破困无 众谋驱旧碍 同绘锦村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0章 村聚议兴途齐 心破困无 众谋驱旧碍 同绘锦村图

走进村委会那间摇摇欲坠的老屋,我施施然迈向大桌子的最前头。此时,晨光恰似利箭,穿过斑驳的窗棂,细碎的光影肆意洒落在我身上,将我的身影勾勒得硬朗挺拔,仿佛给我披上了一层熠熠生辉的金色战甲。我深吸一口气,让那带着泥土芬芳的气息充盈肺腑,而后目光如炬,缓缓扫过屋内每一位乡亲。我的眼神中,既有对亲人般的温情脉脉,又透着久经风雨的沉稳与坚毅,开口说道:“乡亲们呐,今儿个咱们齐聚于此,可不单是为了寻个避风挡雨之所,更是要齐心协力,亲手绘就咱自家那如梦幻般五彩斑斓的好日子蓝图。”

说到这儿,我微微一顿,抬手轻轻拍了拍面前那张满是岁月痕迹的桌子,那触感就像抚摸着一位并肩作战多年的老友。“外头那些闲言碎语,恰似寒冬腊月里凛冽的刀风,刮在脸上,刺在心里,让人不寒而栗。可咱得铭记,正是这些接踵而至的难处,才铸就了咱茅山涡人如钢铁般坚硬的骨头,如烈火般炽热的心气儿。咱们呐,就是要用这双布满老茧的手,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让外头的人都瞧瞧,咱茅山涡的人,绝非那柔弱易折、随风倒伏的麦穗,而是深深扎根于厚土,傲然迎风、枝叶招展的参天大树!”

王婶眼眶泛红,恰似熟透的樱桃,她的手轻轻摩挲着桌边,手指沿着岁月雕琢出的木纹缓缓移动,那模样仿佛在与一位久违的老伙计深情对话,刹那间,那股深埋心底的倔强劲儿又回来了。“我家那口子昨儿个还念叨呢,咱茅山涡这地界儿,打从老祖宗那会儿起,就是块谁也咬不烂的硬骨头,像极了那‘铜豌豆’。想当年,天干地裂,烈日似火,村里的河沟全都干涸见底,裂开的大口子仿若狰狞的巨兽之口,似要将大地生吞活剥。可咱们呢?一个个如同田野里最坚韧的石头,硬气十足!肩并着肩,心连着心,愣是用一滴滴辛勤的汗水,把那干裂得仿佛要冒烟的黄土地,润泽出了一片片绿油油的希望。那时候啊,咱们哪是在与天斗,分明是在和自己的命运殊死搏斗,斗出了咱茅山涡人的骨气与坚韧,这话儿,每一个字都像重锤,狠狠地砸在人心窝子里,暖得让人眼眶发热,疼得叫人刻骨铭心。” 王婶说着,声音微微颤抖,眼中闪烁着往昔奋斗时那熠熠生辉的光芒,仿若两颗璀璨的星辰。

李大伯坐在角落里,头点得如同捣蒜一般,他清了清嗓子,那从嗓子眼里蹦出的话语,厚实得就像田地里最质朴的石头。“对喽,咱庄稼人,啥苦没尝过,啥难没趟过?这回的事儿,就好比老天爷冷不丁扔过来的一块硬邦邦的大石头,可咱不能被它轻易绊倒,得把它当成那打磨利刃的老青石,越磨咱的骨头越硬气,心越往一处聚,劲儿越拧成一股绳!” 李大伯边说边攥紧了拳头,那有力的拳头仿佛能击碎世间一切艰难险阻,既像是在给自己加油鼓劲,又像是在向眼前的困难发出最豪迈的挑战宣言。

小张那年轻的脸庞上,写满了不服输的倔强,恰似一头初生牛犊,无畏无惧。他 “噌” 地一下站起身来,眼里燃烧着炽热的火焰,大声说道:“说得太对了!咱们茅山涡的汉子和娘们儿,岂能被这点子困难吓倒?咱得让外头的人看看,咱们不光能咬着牙挺过这道坎儿,还能在这一片破瓦烂砖之中,硬生生地砌出一个更加鲜亮、更加带劲儿的家来!咱得用实际行动证明,风雨再狂暴,咱们这儿的晴天,比哪儿的日头都要亮堂,等雨后彩虹一现,定能闪瞎他们的眼!” 小张说得慷慨激昂,脸颊因为激动而微微泛红,恰似天边被夕阳染透的云霞。

我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眼里的光芒如同春日里刚破土而出的嫩芽,生机勃勃,透着一股势不可挡的劲儿。“小张啊,你这话可说到点子上了。咱们不光要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还得把这股子不屈不挠、心往一处想的精气神,当作咱地里最金贵的种子。咱们手挽着手,肩并着肩,这可不单单是为了收拾好眼下这乱糟糟的摊子,更是为了明天那满满的盼头,为了咱茅山涡,那个能让大伙心窝子都热乎起来,比啥都亮堂的美好家园!”

随着我这几句掏心掏肺的实诚话飘出嘴边,整个屋子仿若被冬日里那第一缕最温暖的阳光瞬间照亮,暖洋洋的气息弥漫开来,直透人心窝子。那股子劲儿,硬邦邦的,如同田地里最坚实的土疙瘩,让人心里头踏实得很,觉着啥难处只要大伙齐心协力,都能一块儿扛过去。咱庄稼人的心呐,就是这么实诚,这么能扛事儿!

老李,村里头的老把式,他的眼里藏着无数的山河岁月,脸上那一道道沟壑纵横的皱纹,皆是日子亲手刻下的深刻记号。他悠悠地吐了口气,声音里带着黄土的厚重与岁月的深沉,宛如古老的歌谣在耳畔回荡:“我听着你,大伙都喊你阿强吧,你说的话啊,就像那深山沟里清澈见底、叮叮咚咚的泉水,畅快地流进了老汉的心窝子里。咱们茅山涡的娃子们,祖祖辈辈守着这片黄土,在风风雨雨中一路蹒跚走来,啥大风大浪没见识过。可这回啊,咱们在一门心思琢磨着怎么让日子过得红火些的时候,没注意到,家门口那扇原本能挡风遮雨的门板,不知啥时候竟有了条缝儿,守家的心气儿,也在不知不觉间松动了那么一丁点儿。”

老李微微皱起眉头,眼神仿若那深耕田地多年的老牛,带着深沉的思索,一一看过围坐的乡亲们,每个人的脸上此刻都刻着凝重的思量。“咱们可不能让这一时的疏忽,成为娃儿们心里头永远抹不去的伤疤。咱们要做的,可不单单是把这个窟窿给堵上,更要往他们心田里播撒下警醒的种子,告诉他们:不管日子如何变迁,前路多么漫长,都不能忘了咱祖辈们辛苦打下的这片土地,不能抬头就看不见那片给予我们希望的天空 —— 安全呐,那可是咱们走路时最坚实的拐棍儿,啥时候都不能撒手!”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刘嫂缓缓站了起来,她手里紧紧攥着一块手帕,轻轻擦拭着眼角,轻声说道:“大伙说得都在理,可咱这村子要重新兴旺起来,光靠咱这些老胳膊老腿可不成,得把年轻娃子们的心给留住。我寻思着,咱能不能凑凑钱,在村里建个小书屋,让娃儿们有个地儿学习新知识,别像咱老一辈,只知道成天埋头种地。”

我眼睛顿时一亮,仿若夜空中划过一道璀璨的流星,忙不迭点头应和道:“刘嫂这主意妙啊!知识就是力量,有了知识,咱茅山涡的未来才有更多的光明与希望。大伙觉得咋样?” 众人顿时纷纷议论起来,一时间,屋内仿佛有无数只小鸟在欢快地歌唱,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与细致规划。

然而,就在这热烈的讨论氛围中,一个尖锐的声音突兀地响起:“建书屋?说得倒轻巧,钱从哪儿来?咱们现在连吃饱饭都成问题,哪还有闲钱干这事儿!”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是村里的老光棍赵二,他平日里就游手好闲,爱泼冷水。

我眉头微微一皱,看向赵二,耐心说道:“赵二,眼下日子是难,可这正是咱们要为以后打算的时候。咱们不能一直穷下去,得让孩子们有知识,才有出路。这钱,咱们可以一起想办法,一家出一点,总能凑起来。”

赵二却不以为然地哼了一声:“一家出一点?说得容易,有些人家连糊口都难,拿什么出?再说了,读书有啥用,能当饭吃?”

这时,王婶忍不住开口了:“赵二,你这话可就不对了。你忘了当年张秀才家的事儿了?张秀才就是因为读了书,成了村里第一个走出大山的人,还在城里当了官,后来回村帮衬,咱们村里才通了路。知识就是有这般力量,能改变命运呐。”

赵二依旧梗着脖子,满脸不服气:“那是他运气好,咱们能跟他比吗?”

老李也叹了口气,缓缓说道:“赵二啊,你这想法可太狭隘了。就好比那‘守株待兔’的农夫,总想着不劳而获,却不知主动出击,改变现状。咱们现在为孩子们建书屋,就是在为未来播种希望,说不定哪天,咱茅山涡也能出个状元郎,带着大伙过上好日子。”

赵二听了,虽然依旧嘴硬,但神色明显有些松动。众人见状,纷纷继续劝说,你一言我一语,试图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

在这你来我往的争论中,屋外的风依旧呼啸着,可屋内的气氛却愈发热烈。这一场关于未来的争辩,恰似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一个人都在为了心中那对茅山涡的美好期许而战,人性中的自私与无私、短视与远见,在这一刻激烈碰撞,而这,也正是生活最真实的模样,充满了矛盾,却又满含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