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晌午,太阳像发了疯的火神,张牙舞爪地将大地炙烤得冒烟。村头的大槐树宛如定海神针,树下热闹得如同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现场。我身着洗得发白、满是岁月痕迹的衣裳,活脱脱像一面飘扬的战旗,站在人群中央,手中的破草帽权当临时话筒,扯着嗓子喊道:“乡亲们!今儿咱们聚在这儿,是要商议修索道到奶奶洞的大事。这事儿,关乎咱村子往后的兴衰,大伙都别藏着掖着,有啥说啥!” 喊完,我抬手一抹额头豆大的汗珠,目光如炬,扫视着周围那一张张熟悉得如同自家掌纹的面孔。
老刘叔,岁月在他脸上刻下的沟壑,恰似太行、王屋二山般深邃,胡子拉碴间尽显沧桑。腰间别着的烟斗,是他多年来不离不弃的老友。他率先开了腔,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语气中满是忧虑:“娃啊,这索道虽说好,能让人轻松上山,可咱这山清水秀的,要是因为修索道没了原来的模样,那咱可就成了千古罪人喽!” 他边说边摇头,眼神里饱含着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眷恋,仿佛已亲眼目睹山水遭受破坏后的惨状,“咱祖祖辈辈靠着这山水讨生活,要是因为索道坏了根基,咋有脸去见祖宗哟!”
张婶儿,手里的针线活一刻不停,嘴也没闲着:“就是就是,游客一多,咱这安稳日子还能过下去吗?到时候鸡飞狗跳的,可不是咱想要的。” 她边说边叹气,眼神中虽有忧虑,却也透着农家妇女特有的坚韧,手上的针线随着话语微微颤动,“咱好不容易过上这太平日子,可别被折腾没了。”
李婶儿,那急性子,嗓门儿也大,“嗖” 地一下从人群中站了出来,双手叉腰,大声道:“哎呀,我说你们啊,都啥时候了还顾虑这些!修了索道,咱村就能富起来,孩子们上学、看病不就都有着落了吗?” 她边说边拍着大腿,那急切的模样,恨不能立刻开工,脸上因激动泛起片片红晕,“咱总不能守着这穷日子过一辈子吧,得为孩子们想想啊!”
我听着大家的议论,脸上始终挂着温和的笑,如虔诚的信徒聆听神谕般,耐心倾听着每一个人的发言,时不时微微点头。待大伙儿说得差不多了,我才缓缓开口,清了清有些沙哑的嗓子:“乡亲们,我知道大家心里都有自己的考量,各有各的道理。但咱们得把眼光放长远些,奶奶洞那美若仙境的景致,要是能让更多人瞧见,那也是咱村的荣光啊!” 我微微抬起头,望向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眼神里满是憧憬,恰似航海者眺望远方的灯塔,“至于大伙担心的问题,咱们可以一起想辙解决。比如说限制游客数量,守护好咱们的青山绿水,让游客来了,也能感受到咱村的淳朴与热情。咱们还能立下规矩,游客上山不许乱丢垃圾,要是犯了,就禁止他再来咱村游玩。”
我边说边环顾四周,眼神中充满坚定与智慧,仿若已看到索道建成后的美好景象:游客们井然有序地乘坐索道上山,尽情欣赏沿途的如画美景,到了奶奶洞,被洞内的神奇景观所震撼。而村子里,依旧保留着那份宁静与祥和,村民们的日子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村民们听了,纷纷点头,有的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有的则开始小声议论起来,气氛逐渐变得和谐而热烈。
“咱们合计合计,整一条不显山露水的索道呗,让来玩的客人们轻轻松松上山,又不至于惊动了咱这山山水水的一草一木。这娃,心眼儿细,他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好点子。” 村长边说边拍了拍我的肩膀,那力度仿佛在传递着对我的信任与支持。
我站在那里,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宛如金色的丝线,斑驳地洒在我略显瘦削却坚毅的脸上。我穿着一件旧但干净的衣裳,为了方便走路,裤腿挽到膝盖,露出被泥土和汗水染黄的小腿,上面还有几道被杂草划伤的小口子,一看就是个实实在在干活的人。我微微一笑,那笑容温暖又真诚,仿佛在向大伙儿承诺:“大伙儿放心,这活儿我盯着呢,保证不让咱村里的一砖一瓦、一鸡一狗受半点儿委屈。从选索道的路线,到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我都会和大伙一起把关,一定把对村子的影响降到最小。”
村里的大婶们听了,纷纷围拢过来,张婶儿手里拿着刚摘下的黄瓜,用衣角擦了擦,递到我面前:“娃,热坏了吧,先吃根黄瓜解解渴。” 说着,自己也拿起一根啃了起来,边啃边笑:“你这主意中听!咱们村的山水可金贵着呢,你能想着保护它们,婶儿心里头热乎。”
李大伯则是眯缝着眼,用他那布满老茧的手捋了捋胡子,慢条斯理地说:“好小子,有担当!有你在,咱们这村子啊,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他微微点头,眼神里透着认可。
孩子们更是兴奋,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围着我转圈圈,小脸蛋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小胖墩儿还拍着小胸脯保证:“哥哥,我们也来帮忙监督,看谁敢乱来!” 其他孩子也跟着附和,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能做的事儿,有的说要去捡游客丢的垃圾,有的说要给游客当小导游,介绍村里的美景。
就在这时,隔壁村的老钱头骑着那辆破旧的摩托车风风火火地赶来。他跳下车,扯着嗓子喊道:“你们可别犯糊涂啊!我听说邻村修了索道,刚开始是赚了点钱,可后来呢?开发商把地都占了,村民们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老钱头的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人群中顿时泛起一阵涟漪。
我走上前,看着老钱头,诚恳地说:“钱叔,您说的事儿我们也考虑过。但咱们和他们不一样,咱们是自己修索道,从一开始就把规矩定好,绝对不会让外人随意插手。” 老钱头听了,皱着眉头,将信将疑:“真能这样?人心隔肚皮,到时候利益面前,谁能保证不出岔子?”
李婶儿一听,不乐意了,上前一步说:“老钱,你这是啥话?咱们村的人可都是实心眼儿,为了村子好,谁会干那昧良心的事儿?” 老钱头哼了一声:“哼,这可说不准。当年我家那点地,就是被人花言巧语给骗走了,现在后悔都来不及。”
气氛一下子变得有些紧张,我赶紧打圆场:“钱叔,您的担心我们都明白,这也是为了咱村子好。咱们这次修索道,每一步都会公开透明,让大伙都参与进来,绝对不会让类似的事情发生。” 老钱头沉默了一会儿,叹了口气说:“希望如此吧,我就是怕你们走了弯路。”
想起前几年,邻镇为了发展旅游,引进了一家开发商。原本宁静的古镇被改得面目全非,过度商业化让古镇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居民们苦不堪言。这就像邯郸学步,不仅没走出自己的特色,还丢了原本的优势。而我们茅山窝,绝不能重蹈覆辙。
经过一番热火朝天的拉家常和心眼儿对心眼的商量,咱们村的老少爷们儿终算是拧成了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王大爷,那张被岁月雕刻得沟壑纵横的脸,此刻洋溢着比春日暖阳还灿烂的笑容,他拍着胸脯说:“这索道啊,一建好,那就是咱们村的金招牌,游客们来了,爬山不费劲,看景更舒心,咱心里头那个美哟!”
大伙散开后,我和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就迫不及待地朝着山上走去,准备再次勘察索道的修建路线。一路上,我们拨开荆棘,仔细观察着山势地形。走到一处陡坡,我停下脚步,蹲下来,用手抓起一把泥土,感受着土质的松软程度,对身边的人说:“这儿土质有点松,修索道得加固一下,不然不安全。” 小伙子们纷纷点头,认真地在本子上记录着。
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村子上,给整个村子镀上了一层金色。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们陆续回到家中,烟囱里升起袅袅炊烟。我站在村口,望着眼前的景象,暗暗发誓,一定要把索道这件事办好,让茅山窝迎来新的生机……
回想起小时候,村里闹旱灾,庄稼颗粒无收。大家都饿得前胸贴后背,可即便如此,村里的老人们还是坚持把仅有的一点粮食拿出来,分给最需要的人。当时有个外村的人,想趁火打劫,用一袋发霉的粮食换我们村里的一块地。老人们坚决不同意,说:“地是咱们的根,就算饿死,也不能丢了根。” 这件事一直刻在我的心里,就像一颗种子,让我明白了守护的意义。如今修索道,也是一样,我们既要发展,也要守护好我们的根,守护好这片生我们养我们的土地和人情。在时代的浪潮里,我们茅山窝人定要如那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翠竹,既能顺应发展,又能守住本心 。